文化地理1

第一章

五大文明古国:

文明古国一般指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古希腊这五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其中五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他们为现在文明的发源地,亦可以说是一个创造点。文明古国都是建立在河川台地附近,原因是有固定的水源使农业和商业较容易发展,古巴比伦起源于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古中国起源于黄河;古印度起源于印度河及恒河;古埃及起源于尼罗河。不过,历史学家认为,古文明之初,先发生于山岳,然后扩展到河域。农业上的进步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存活率,这才为一个文明的建立打下了憨实的基础。

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到底是什么关系 ? (一) 人文地理学与文化地理学研究内容

1. 文化特质和文化结构

中国学者将文化特质分为三类:

生计文化 (生产、生活文化):衣、食、住、行

制度文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律、婚姻

精神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 2.“一纵一横”的研究内容

纵向研究:人地关系研究(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文化决定论、和谐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横向研究: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许多人类活动、人文事象的空间特点的形成、空间过程的演变与自然环境没有联系。例如在均质的自然“下垫面”上, 商业服务业的市场空间分割形式呈六边形的中心地模式。这种空间模式的特点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与自然环境没有联系。如文化特质之间、文化区之间的空间关系 (二) 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 共同的研究方法

(1) 经验主义方法:地学志、历史地理学 (2) 实证主义方法:发现规律;命题(模型),假设 (3) 结构主义方法:系统(规则和秩序),文化结构,人文现象空间结构系统化 (4) 人文主义方法:个别性和主观性,研究个人世界,反科学主义 2.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石

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分析人文事象,文化地理学采用了环境决定论、文化传播理论、文化生态学理论等文化理论。这些理论虽然都具有自身的缺陷, 但是在分析某些问题时, 显现出其他理论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文化地理学承认文化的区域差异, 新文化地理学强调人群的文化差异, 它们都是以文化相对论为判断准绳的。

英、美,索尔学派------对文化的差异和变化进行地理学探索。新一代的地理学家----“多元文化的”的性质, 以及明显的政治目的,倾向于把文化作为一个讨论和解决经济与政治矛盾问题的知识领域, 并将其方法途径理论化

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区别?

文化地理学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分析人文事象,以文化理论作为分析人文现象的支撑。是研究文化现象(包括物质的与非物质的)在地理空间中的形成、分布、组合、演变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也就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

除此之外,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例如干旱、半干旱地

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因此就发展了牧业,进而形成了游牧文化。社会组织作为制度文化,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所以说,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文化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范畴下的一个亚分支,是研究不同地域特有的文化,以及文化渗透、转变关系的一门学科。随着中国对文化事业越来越重视,文化地理学也正到了用武之时,将在规划、文化等多个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近代西方文化地理学的发轫 德国地理学家: 洪堡、李特尔:文化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学科分支, 是在 20 世纪20年代出现的,但是学科中的许多主题在19世纪就引起了德国著名地理学家的关注。现代地理学先驱洪堡、李特尔在他们的著作中有多处涉及文化地理学组成部分的研究;

拉采尔:近代地理学第一代大师拉采尔其著作中首次提出文化景观, 而文化景观是后来文化地理学的最核心的主题,也系统地研究了文化地理区。

赫特纳、施吕特尔:德国地理学家赫特纳著有《地球上文化的传播》, 施吕特尔在 1906年提出了“文化景观形态学”的概念。 .二战后西方文化研究及其背景 殖民地独立运动十分活跃

移民强化了英国多元文化的特征 <关注城市中各种文化的空间关系> 英国的军人中出现反战思潮 <对公平和权利追求> 文化转向”:将“事实”视为一种社会文化产品, 而对于“事实” , 不同阶级、种族、性别、民族、政治信仰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文化已经成为研究的根本的焦点。 近现代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 西方文化地理学思想的引介

以翻译和接受西方思想为主, 并没有明显的批判和创新。接受了西方学术分科体系, 明确将文化地理学作为一门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来加以关注和研究。近代地理学家对于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不仅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而且侧重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研究, 把握三个原则: ① 把晚清地理学的发展变化与时代紧密结合起来。

②把握晚清西方文化传播、民族危机与地理学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

③ 不仅注意西方近代地理学在中国的影响, 也注意中国传统地理学所具有的特色, 没有丢掉民族特点。

对文化地理学的尝试性研究 梁启超,李大钊,竺可桢,西学东渐 第二章

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满足人类生活及生存所需要的物质产品 及其所表现得文化,诸如与人类衣、食、住、行相关的服饰、 饮食、居住及交通文化等都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

从具体的构成来看,既包括采集渔猎、植物栽培、动物驯化、 工业生产等,也包括工艺品、墓地、乐器、武器、城市形态及

聚落模式等等,以及衣食住行的各方面。

1 物质文化的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可视性) 2非物质文化的可悟但不可视性。

建筑文化地理

基督教建筑

基督教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

罗马式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

特点为墙体巨大而厚实,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圈,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代表性建筑: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等。 拜占庭式建筑主要成就与特征是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

圣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

现在苏联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特点:尖塔高耸,十字形屋顶,窗户较大,采光较好。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堂,意大利米兰大堂,德国科隆大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堂。

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

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盛期的代表作是亚眠主教堂 ,还有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英国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和坎特伯雷教堂.德国最早的哥

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乌尔姆主教堂。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期南方地区从巢居发展为干阑式建筑 北方由半地穴居发展为地面木骨泥墙房屋

夏商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萌芽期,以夯土技术的使用为基本特征。 秦汉中国建筑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秦汉建筑体制宏伟,博大雄浑。中国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常用的台梁、穿斗、干阑三种基本构架形式成熟,常用的庑殿,悬山,歇山,攒尖等屋顶普遍应用。

魏晋南北朝新兴的宗教建筑特别是佛教建筑的繁荣发展,是这时期建筑历史中的重要特点,出现了大量宏伟华丽的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园林建筑则为这时期建筑文化增添了神奇一笔

隋唐陵墓、木构殿堂、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的遗址,无论布局或造型都是气魄雄伟,具有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唐代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最高峰。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发生较大转变的时期,建筑群布局和形象出现了若干新手法,建筑风格趋向于细腻柔和。这对于以后元、明、清三朝的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清元明清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其建筑特点是:严谨、稳重,建筑群布置更加成熟,能科学地利用地形和环境来形成建筑群气氛。但是,由于这时的中国渐趋保守,和世界潮流相悖的价值取向,使包括建筑艺术在内的中华文明开始走向没落。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建筑的地域性

中国幅员辽阔,产生了不同的气候条件,冬季,大陆内地受到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较大,寒冷而干燥;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温暖湿润,为了适应环境,基于本地区的地形、气候、建筑材料等条件,各地区都因地制宜,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建筑

建筑的民族性

中国古代建筑蔚为大观,类型众多,多民族的交融,使中国古代建筑呈现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