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可引起毛囊角栓的病变是 ( )
A.银屑病 B.红斑狼疮 C.硬皮病 D.天疱疮 E.湿疹 475.角化不全可见于 ( )
A.银屑病 B.单纯性苔藓 C.多形红斑 D.表皮肿瘤 E.湿疹 476.颗粒层增厚的特点不包括 ( )
A.细胞增生 B.细胞肥大 C.表皮突增宽 D.见于扁平苔藓 E.见于寻常型 鱼鳞病
477.渐进性坏死见于 ( )
A.结核 B.梅毒晚期 C.类风湿结节 D.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症 E.新生儿 硬皮病
478.常见瘙痒性皮肤病不包括 ( )
A.荨麻疹 B.神经性皮炎 C.糖尿病 D.麻风病 E.恶性肿瘤 479.蚁行感可见于 ( )
A.麻风病 B.糖皮质激素性皮炎 C.白化病 D.带状疱疹 E.结节性红 斑
480.皮肤病的特征性损害不包括 ( )
A.疼痛性质 B.皮损部位 C.皮损类型 D.排列方式 E.演变过程 481.关于斑的说法哪项不正确 ( )
A.为局限性颜色改变 B.局部隆起 C.大于3-4cm者为瘀斑 D.视诊可 见 E.不可触知
482.关于斑的说法哪项正确 ( )
A.红斑压之不褪色 B.瘀斑压之褪色 C.直径大于3cm者为瘀斑 D.白化病为 色素减退斑 E.白癜风为色素脱失斑
483.关于糜烂的说法哪项不正确 ( )
A.为局限性表皮缺损 B.不累及基底膜带 C.真皮层无改变 D.愈后留疤 痕 E.属于继发性损害
484.裂隙的特点是 ( )
A.为皮肤缺损 B.深达真皮 C.常由水疱破裂引起 D.常见于足底 E.局部 皮肤弹性无改变
485.哪项不是萎缩的特点 ( )
A.仅发生于表皮 B.皮肤变薄 C.正常皮沟变浅或消失 D.属皮肤的退行性改 变 E.常见于急性湿疹
486.瘢痕的说法哪项错误 ( )
A.由结缔组织增生而成 B.皮肤表面光滑 C.皮损表面纹理清楚 D.可见于瘰 疬性皮肤结核 E.可形成萎缩性瘢痕 487.关于鳞屑正确的是 ( )
A.花斑癣为蛎壳状 B.银屑病为大片状 C.剥脱性为糠秕状 D.由角化过度或 角化不全引起 E.由角质层细胞组成 488.病人的现病史不包括 ( )
A.开始发病的部位 B.自觉症状 C.药物过敏史 D.皮损扩展顺序 E.皮损 变化规律
489.皮肤病加重因素或诱因属于 ( )
A.主诉 B.现病史 C.既往史 D.个人史 E.家族史 490.检查皮损时最好用 ( )
A.自然光 B.日光灯 C.Wood灯 D.暗光 E.放大镜 491.对指甲的视诊不包括 ( )
A.颜色 B.厚度 C.形状 D.长短 E.质地 492.通过触诊可了解下列哪项 ( )
A.皮损边界 B.指甲的厚度 C.皮损形状 D.皮肤温度 E.有无浸润增 厚
493.丘疹最常见于哪种疾病 ( )
A.黄褐斑 B.色素痣 C.银屑病 D.花斑癣 E.湿疹 494.关于痤疮的特点哪项不正确 ( )
A.丙酸杆菌增殖活跃 B.青春期多见 C.可与遗传因素有关 D.与皮质分泌旺 盛有关 E.属于毛囊皮脂腺的急性炎症
495.哪种腺体分泌旺盛可引起痤疮 ( )
A.大汗腺 B.小汗腺 C.甲状腺 D.皮脂腺 E.黏液腺 496.关于角化过度正确的是 ( )
A.角质层和棘层增厚 B.扁平苔藓相对性角化过度 C.鱼鳞病为绝对角化过 度 D.增厚的角质层可保持正常网织状 E.角质层可见残留胞核 497.可出现纤维蛋白样变性的皮肤病是 ( )
A.红斑狼疮 B.变应性血管炎 C.类脂质蛋白质 D.硬皮病 E.日光性角化 病
498.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 )
A.脊髓 B.延髓 C.下丘脑 D.垂体 E.大脑皮层 499.以肉芽肿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不包括 ( )
A.麻风病 B.树胶肿 C.皮肤结核 D.银屑病 E.异物肉芽肿 500.表皮萎缩的病理改变有 ( )
A.棘层细胞体积缩小 B.棘层细胞减少 C.表皮突延长 D.表皮与真皮交界处 增宽 E.多见于银屑病
501.不属于表皮水肿特点的是 ( )
A.细胞内水肿 B.细胞间水肿 C.表皮内小水疱 D.可见于接触性皮 炎 E.可见于麻风病人
502.色素失禁是指黑素颗粒移行至 ( )
A.基底层 B.颗粒层 C.角质层 D.真皮内 E.皮下组织 503.主要损害为斑疹的是 ( )
A.硬化萎缩性苔藓 B.结节性痒疹 C.皮肌炎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湿 疹
504.关于皮肤流行病学方法的基本特点不正确的是 ( )
A.群体观点 B.对比分析 C.用绝对数表示分布情况 D.预防为主 E.科学 评价
505.皮肤流行病学研究的目的是 ( )
A.发现病因 B.诊断病人 C.全面治疗 D.预防皮肤病发生 E.研究皮肤病 之间的关系
506.皮肤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 )
A.疾病监测 B.队列研究 C.随访研究 D.历史资料研究 E.相关研究 507.病例对照研究属于 ( )
A.分析性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相关研 究
508.常见慢性衰弱性皮肤病不包括 ( )
A.银屑病 B.白癜风 C.良性皮肤肿瘤 D.慢性荨麻疹 E.慢性自发性瘙痒 症
509.常见暂时性皮肤病包括 ( )
A.慢性荨麻疹 B.急性荨麻疹 C.接触性皮炎 D.斑秃 E.重症药疹 510.与环境因素不相关的皮肤病是 ( )
A.皮肤癌 B.皮肤老化 C.白癜风 D.特应性皮炎 E.单基因遗传性皮肤 病
511.关于描述性研究不正确的是 ( )
A.真实展现疾病的健康状况 B.必须设立对照 C.可进行横断面研究 D.可利 用已有或特殊调查的资料 E.可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512.通过普查不能获得的信息 ( )
A.病因 B.发病率 C.患病率 D.死亡率 E.流行特征 513.关于抽样调查不正确的是 ( )
A.抽样误差可以避免 B.精确性要求越高样本越大 C.样本大小取决于预期现患 率 D.预期现患率高则样本可以小 E.可依情况采用不同抽样方法 514.评价筛检试验需考虑的指标是 ( )
A.真实性 B.可靠性 C.重复性 D.抽样误差 E.效益 515.灵敏度常常可用来衡量 ( )
A.可靠性 B.真实性 C.效益 D.精密度 E.重复性
516.对筛检成本高而无早期治疗方法者不作筛检除了 ( )
A.单基因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 C.麻风患者 D.红斑狼疮 E.结核 517.试验阳性和阴性预测值与灵敏度、特异度之间的关系 ( )
A.灵敏度越高特异性越大 B.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低 C.灵敏度越高阳性预 测值越低 D.特异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高 E.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低 518.关于病例对照研究正确的是 ( )
A.可发现可能的病因 B.从果到因 C.从横断面研究 D.属回顾性调 查 E.可验证病因假说
519.关于病例对照研究正确的是 ( )
A.混杂因素较易控制 B.可判断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 C.研究者不给研究对象 任何干预 D.由因到果 E.适用于常见病的研究 520.为消除混杂因素常用的配对因素是 ( )
A.年龄 B.性别 C.体重 D.民族 E.研究因素 521.选择偏倚的控制方法 ( )
A.认真培训调查员 B.采用精确可靠的诊断方法 C.采取配比 D.尽可能采取 随机抽样 E.采用多元分析
522.在医院选择病例与对照时易产生的偏倚是 ( )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错误分类偏倚 D.混杂偏倚 E.无应答偏倚
523.有关队列研究资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可用寿命法计算暴露人年 B.在比较率的时候要进行标化处理 C.相对危险度 为常用测量指标之一 D.可出现错误分类偏倚 E.高危人群的失访可产生偏倚 524.关于流行病学实验不正确的是 ( )
A.属于观察法 B.能够检验假设 C.被选择的对象不能从实验研究中受 益 D.不需设立对照 E.不需干预措施
525.国内工业性皮肤病约占整个职业病的比率是 ( )
A.20% B.30% C.40% D.50% E.60% 526.哪项是工业性皮肤病的最常见原因 ( )
A.化学因素 B.物理因素 C.生物因素 D.年龄 E.性别 527.常见的皮肤致敏物不包括 ( )
A.天然树脂 B.合成树脂 C.石油 D.某些药物 E.蔬菜汁 528.最常见的机械性损伤是 ( )
A.皮肤苔藓化 B.色素沉着 C.摩擦 D.胼胝 E.甲损伤 529.从事放射线的工作人员较多见的是 ( )
A.急性放射性皮炎 B.慢性放射性皮炎 C.色素沉着 D.色素脱失 E.继发 微生物感染
530.青年工人易患下列哪项职业性皮肤病 ( )
A.接触性皮炎 B.粉刺样皮肤病 C.疣状增生 D.慢性湿疹 E.瘢痕疙 瘩
531.接触焦油或沥青后易引起 ( )
A.疖肿 B.湿疹 C.疣状增生 D.急性皮炎 E.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53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不累及 ( )
A.手掌 B.上肢 C.小腿 D.面部 E.颈部
533.关于出汗对接触性皮炎的影响哪项不正确 ( )
A.多汗部位易发生浸渍 B.多汗可对微生物产生影响 C.汗液可稀释毒物降低毒 性 D.汗液可溶解毒物而增强其毒性 E.汗液稀释毒物后可起保护作用 534.容易发生血管痉挛者在低温暴露时可引起 ( )
A.雷诺病 B.斑痕 C.多汗 D.湿疹 E.变应性皮炎 535.大理石样皮肤可见于 ( )
A.婴幼儿 B.儿童 C.青年 D.老年 E.特应性体质 536.关于原发性刺激作用的特点哪项不正确 ( )
A.发病率高 B.潜伏期长 C.仅限于接触部位 D.加强保护可不再发 E.不 需做斑贴试验
537.职业性皮肤病属于哪型变态反应 ( )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 应 E.Ⅴ型变态反应
538.变态反应引起的皮肤病特点不包括 ( )
A.发病率低 B.有一定的潜伏期 C.皮损限于接触部位 D.高敏感者难于避免 复发 E.斑贴试验常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