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距离保护动作区末端金属性相间短路的最小短路电流,应大于相应段最小精确工作电流的两倍。(√)
40.阻抗继电器的最小精确工作电压,就是最小精确工作电流与电抗变压器转移阻抗值的乘积。(√)
41.方向阻抗继电器中,电抗变压器的转移阻抗角决定着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
42.距离保护中的振荡闭锁装置,是在系统发生振荡时,才起动去闭锁保护。(×)
43.使用接入相电压和带有零序电流补偿的相电流的接地阻抗继电器,在过渡电阻为零时,能正确测量故障的短路阻抗。(√)
44.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对距离Ⅰ、Ⅱ段影响较大,应采用闭锁措施。 (√)
45.当振荡中心在距离保护的保护范围以外或位于保护的反方向时,距离保护则不会因振荡而误动作。(√)
46.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是只可能使保护范围缩短。(×)
47.系统振荡时,变电站现场观察到表计每秒摆动两次,系统的振荡周期应该是0.5s。 (√)
48.某电厂的一条出线负荷功率因数角发生了摆动,由此可以断定电厂与系统之间发生了振荡。(×)
49.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的相角都随功角δ的变化而变化。(√) 50.振荡时系统各点电压和电流值均作往复性摆动,而短路时电流、电压值是突变的。(√)
51.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都随功角δ的变化而改变;而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角度保持为功率因数角是基本不变的。(×)
52.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都随功角δ的变化而改变;短路时,系统各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角度呈周期性变化。(×)
53.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角度是基本不变的;而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由阻抗角所决定。(×)
54.系统振荡时,线路发生断相,零序电流与两侧电动势角差的变化无关,
与线路负荷电流的大小有关。(×)
55. 全相振荡是没有零序电流的。非全相振荡是有零序电流的,但这一零序电流不可能大于此时再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分量中的零序电流。(×)
56.比相式阻抗继电器,不论是全阻抗、方向阻抗、偏移阻抗,抛球特性还是电抗特性,它们的工作电压都是(√)
57.发生正方向不对称故障时,对正序电压为极化量的相间阻抗继电器,原点不在稳态阻抗特性圆内,对称性故障时动作特性恰好通过原点。(×)
58.相间距离继电器能够正确测量三相短路故障、两相短路接地、两相短路、单相接地故障的距离。(×)
59.电网频率变化对方向阻抗继电器动作特性没有影响,不可能导致保护区变化或在正、反向出口短路故障时失去方向性。(×)
60.电网频率的变化对方向阻抗继电器动作特性有影响,可能导致保护区的变化以及在某种情况下正反向出口短路故障时失去方向性。(√)
61.方向阻抗继电器引入第三相电压是为了防止正方向出口两相短路拒动及反方向出口两相短路时误动。(√)
62.阻抗继电器的整定范围超出本线路,由于对侧母线上电源的助增作用,使得感受阻抗变小,造成超越。(×)
63.由于助增电流的存在,使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缩小。(√) 64.过渡电阻对距离继电器工作的影响,只会使保护区缩短。(×) 65.在受电侧电源的助增作用下,线路正向发生经接地电阻单相短路,假如接地电阻为纯电阻性的,将会在送电侧相阻抗继电器的阻抗测量元件中引起容性的附加分量ZR。(√)
66.相电流差突变量选相元件,当选相为B相时,说明?IAB或?IBC动作。(×) 67.对方向阻抗继电器来讲,如果在反方向出口(或母线)经小过渡电阻短路,且过渡阻抗呈阻感性时,最容易发生误动。(×)
68.方向元件改用正序电压作为极化电压后,比起90°接线的方向元件来,主要优点是消除了电压死区。(×)
69.在系统发生振荡情况下,同样的整定值,全阻抗继电器受振荡的影响最
U??U?IZy,只是采用了不同的极化电压。
大,而椭圆继电器所受的影响最小。(√)
70.方向阻抗继电器切换成方向继电器后,其最大灵敏角不变。(√) 71.I0、I2a比相的选相元件,当落入C区时,可能AB相故障。(√) 72.距离继电器能判别线路的区内、区外故障,是因为加入了带记忆的故障相电压极化量。(×)
73.某线路的正序阻抗为0.2Ω/km,零序阻抗为0.6Ω/km,它的接地距离保护的零序补偿系数为0.5。(×)
74.过渡电阻对距离继电器工作的影响,视条件可能失去方向性,也可能使保护区缩短,还可能发生超越及拒动。(√)
75.国产距离保护使用的防失压误动方法为:整组以电流起动及断线闭锁起动总闭锁。(√)
76.阻抗保护动作区末端相间短路的最小短路电流应大于相应段最小精工电流的两倍。(√)
77.在被保护线路上发生直接短路时,距离继电器的测量阻抗应反比于母线与短路点间的距离。(×)
78.与电流电压保护相比,距离保护主要优点在于完全不受运行方式影响。(×)
79.躲过振荡中心的距离保护瞬时段,应经振荡闭锁控制。(×) 80.解列点上的距离保护不应经振荡闭锁控制。(√)
81.距离保护原理上受振荡的影响,因此距离保护必须经振荡闭锁。(×) 82.动作时间大于振荡周期的距离保护亦应经振荡闭锁控制。(×) 83.当系统最大振荡周期为1.5s时,动作时间不小于0.5s的距离I段,不小于1s的距离保护Ⅱ段和不小于1.5s的距离保护Ⅲ段不应经振荡闭锁控制。(√)
84.一般距离保护振荡闭锁工作情况是正常与振荡时不动作、闭锁保护,系统故障时开放保护。(√)
85.在微机保护装置中,距离保护Ⅱ段可以不经振荡闭锁控制。(×) 86.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可能会导致阻抗元件误动作,因此突变量阻抗元件动作出口时,同样需经振荡闭锁元件控制。(×)
87.工频变化量原理的阻抗元件不反映系统振荡,但构成继电器时如不采取措施,在振荡中区外故障切除时可能误动,(√)。
88.接地距离保护在受端母线经电阻三相短路时,不会失去方向性。(×) 89.接地距离保护的测量元件接线采用60度接线。(×)
90.接地距离保护的相阻抗继电器的正确接线为U?,I?+K3I0。(√) 91.接地距离保护的零序电流补偿系数K应按式
Z0?Z1计算获得,线路的3Z1正序阻抗Z1、零序阻抗Z0参数需进行实测,装置整定值应大于或接近计算值。(×)
92.为使接地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能正确反映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应引入补偿系数K?Z0?Z1。(×) 3Z093.某线路的正序阻抗为0.2Ω/km,零序阻抗为0.6Ω/km,它的接地距离保护的零序补偿系数为0.5。(×)
94.接地距离保护只在线路发生单相接地路障时动作,相间距离保护只在线路发生相间短路故障时动作。(×)
95.在双侧电源线路上发生接地短路故障,考虑负荷电流情况下,线路接地距离保护由于故障短路点的接地过渡电阻的影响使其测量阻抗增大。(×)
96.当线路末端最小短路电流大于阻抗继电器的最小精工电流时,阻抗继电器的动作阻抗误差小于10%。 (√)
97.正序电压极化的相间方向阻抗继电器当正序电压不带记忆,在保护安装处正方向出口发生两相短路时有死区。( √ )
98.当线路末端最小短路电流大于阻抗继电器的最小精工电流时,阻抗继电器的动作阻抗误差大于10%。 (×)
99.正序电压极化的相间方向阻抗继电器当正序电压不带记忆,在保护安装处正方向出口发生三相短路时有死区。( √ )
100.由正序电压极化的接地距离保护当在线路首端发生单相接地时有电压死区。(×)
三、填空题
1.阻抗继电器的动作阻抗指(能使阻抗继电器临界动作的测量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