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练习题

微量的特殊有机营养物。功能:A、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参与新陈代谢;B、补充微生物所需的氨基酸;C、利用嘌呤、嘧啶来合成核苷酸,再合成核酸。

(5)无机盐: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功能:A、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B、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C、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D、控制细胞的氧化还原电位;E、作为某些微生物生长的能源物质。

(6)水:是微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功能:A、起到溶剂与运输介质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分泌必须以水为介质才能完成;B、参与细胞内一系列化学反应;C、维持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稳定的天然构象;D、因为水的比热高,是热的良好导体,能有效地吸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并及时将热迅速发出体外,从而有效控制细胞内温度的变化;E、保持充足的水分是细胞维持自身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F、微生物通过水合作用与脱水作用控制由多亚基组成的结构,如酶、微管、鞭毛及病毒颗粒的组装与解离。

2、(1)常用碳源。实验室的微生物培养中常用: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甘露醇、甘油、有机酸等;生产实践中,常用农副产品和工业废弃品如:野生植物淀粉、甘薯粉、玉米粉、饴糖、麸皮、糖蜜、酒糟等,但成分极复杂,不是纯粹的要素。

(2)常用氮源。A、空气中的分子态氮,少数有固氮能力的微生物:固氮菌、厌氧性的巴氏芽孢梭菌、根瘤菌;自身固氮菌:如蓝细菌。B、无机氮化物,铵盐、硝酸盐等。C、有机氮化物,蛋白质降解物,可直接利用。如牛肉膏、酵母膏、玉米浆与粉、尿素等。以蛋白质形式存在,需酶降解。如蛋白胨、黄豆饼粉、花生饼粉等。

3、生长因子:是微生物本身不能自行合成,但对生命活动又不可缺少的、微量的特殊有机营养物。

生长因子有三大类:(1)维生素类,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参与新陈代谢;(2)氨基酸类,有的微生物能合成全部氨基酸,有的只需补充几种,如伤寒沙门氏菌只需补充色氨酸,有的需补充多种,如肠膜明串珠菌需补充17种氨基酸。一般20-25μg/ml;(3)嘌呤、嘧啶及其衍生物,有的微生物能利用嘌呤、嘧啶来合成核苷酸,再合成核酸,最大浓度为10-20μg/ml,如乳酸细菌:有的微生物不

37

能利用外源嘌呤、嘧啶来合成核苷酸,必须供给核苷或核苷酸才能生长,最高浓度为200-2000μg/ml,如乳酸杆菌。

按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要与否,分成3个类型: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能分泌出大量的维生素等生长因子,因此,它们可以作为维生素等的生产菌)。

需求量一般很少。通常培养基中加入的酵母膏、牛肉膏和动植物组织液等天然物质能满足微生物的需要。

4、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不同,分为以下四种: A、光能自养型(光能无机型),如:蓝细菌或藻类: 产氧光合作用:含叶绿素,供氢体是水。

光能

CO2 + H2O [CH2O] + O2

B、光能异养型(光能有机型),如:红螺菌(湖泊或池塘淤泥中存在) CH3 光能 2

CH3

异丙醇 丙酮

C、化能自养型(化能无机型),如:硝化细菌:严格化能自养

亚硝化细菌

CHOH + CO2 2CH3COCH3 + [CH2O] + H2O

(1)2NH4+ + 3O2 2NO2- + 2H2O + 132kc

硝化细菌

(2)2NO2- + O2 2NO3- + 36.2kc

CO2 + H2O [CH2O] + O2

D、化能异养型(化能有机型),如:绝大多数细菌、所有放线菌、真菌。 5、(1)吞噬作用

(2)细胞膜的渗透和选择吸收

A、单纯扩散(被动扩散),特点:不需载体、能量,速度慢,运输种类有限(O2、CO2、乙醇、某些氨基酸分子和水溶性物质)。

B、促进扩散(助长扩散),特点:需膜载体,不需能量,速度较快。膜载

38

体有较强的特异性,如葡萄糖载体只运输葡萄糖。

C、主动运输,特点:需膜载体,需能量,能逆浓度梯度运输,被运输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

D、基团移位(基团转移),特点:需能量,PTS系统,被运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能逆浓度梯度运输。

6、培养基: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配置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目的明确。培养不同的微生物必须采用不同的培养条件,培养目的不同,原料的选择和配比不同。(2)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必须有各种营养物质:C源、N源、矿质元素、水、生长因素等;营养物质的浓度适宜;营养物质之间的配比适宜,其中主要是C/N比(碳氮比)。(3)物理化学条件适宜,控制培养条件。调节pH值、O2和CO2浓度(氧化还原电势)、渗透压(4)经济节约。

8、选择培养基: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的生长,将所需微生物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分离出来。

(1)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化学药品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某种微生物的生长的培养基。

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常用杀菌剂或抑菌剂、染色剂。如:青霉素:杀死细菌、放线菌,分离酵母菌;制菌霉素:抑制细菌、霉菌,分离放线菌;孟加拉红培养真菌,结晶紫抑制G+得到G-,亮绿分离沙门氏菌。

(2)根据某种微生物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性需要配制的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特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生特征性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用以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

如用伊红-美蓝培养基检查乳品、水中是否有肠道致病菌:E.coli正常,产气杆菌则致病。

E.coli在此培养基上形成具金属光泽的紫黑色小菌落。产气杆菌在此培养基

39

上形成湿润的灰棕色大菌落。

9、微生物由于代谢作用会改变pH值而抑制自身生长。在含糖培养基上,由于发酵产生有机酸,使pH值下降;在含蛋白质和氨基酸培养基上,由于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氨,使pH值上升。

为使培养基保持相对稳定的pH值,需调节pH值。方法有: (1)内源调节:

磷酸缓冲液:一氢和二氢磷酸盐K2HPO4和KH2PO4,只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6.4-7.2);

“备用碱”:CaCO3在水溶液中溶解度极低,加入至液体或固体培养基中时,并不会提高培养基的pH。但当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产酸时,却可溶解CaCO3,从而发挥其调节培养基pH的作用。但因为CaCO3既不溶于水又是沉淀性的,故配制培养基时很难使它分布均匀,为方便起见,有时可用NaHCO3来代替。

(2)外源调节:

直接添加酸或碱以保持适宜pH。当微生物产生大量酸或碱,而使用缓冲剂 不足以解决问题时。

10、异养型,化能营养型,自养型。

11、根据要选择的微生物种类,选择适合微生物营养特点的培养基。 12、维生素、氨基酸或嘌呤(嘧啶)通常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以及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且需要量很小,而微生物(如营养缺陷型菌株)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而葡萄糖通常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被微生物利用,需要量较大,而且其他一些糖类等碳源物质也可以代替葡萄糖满足微生物生长所需。

13、EMB培养基含有伊红和美蓝两种染料作为指示剂,大肠杆菌可发酵乳糖产酸造成酸性环境时,这两种染料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大肠杆菌菌落带金属光泽的深紫色,而与其他不能发酵乳糖产酸的微生物区分开。 五、名词解释

营养(营养作用):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功能。

营养物(营养):指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

4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