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莫——谣公五子;768年明经及第,官大理评事,葬于金坑上,有碑;配孔,配林;子三(黄昌岌、黄昌裔、黄昌业)
黄 慕——谣公六子;字孟华,官于海南琼州知府,遂居焉;余情不详。
黄 著——谣公七子;字伯华,官于广东雷州推官,再迁山东黄县;余情不详。
黄 范——谣公八子;字仲华,官于湖广黄州通判,迁居湖广黄州;余情不详。
黄 莅——谣公九子;字玄华,官于崖州知州,迁居海南崖县;余情不详。
黄 荐——谣公十子;字季华,官于嘉兴知县,遂居焉;余情不详。 黄 顶——典公长子;字衮干,(730年农历12月19日-804年农历9月5日);配何;子一(黄恭)
黄 硕——典公次子;字衮坤,迁仙游枫亭黄厝;配洪;余情不详。 黄 颖——典公三子;字衮山,号文峰,迁居惠安文峰山;余情不详。
黄 颉——典公四子;字衮河,迁居龙溪浦南;配王;余情不详。 黄 明——乐公长子;字裳龙,(732年农历7月15日-800年农历12月27日);配王;子一(黄敬)
黄 晖——乐公次子;字裳犀,居于后黄;配吴;子二(黄建伊、黄建亿)
黄 旭——乐公三子;字裳麟;配吴;子三(黄建海、黄建沪、黄建池)
黄 萦——保羲长子;字天锡,又名吉夫,号文纶,生于唐朝广德764年,官至右仆射,知政事,公无意仕途,乐行商,先迁居浙江桐乡县,再回到浙江金华浦阳双溪傍,号称“双溪钓隐”,后由浙江省金华迁居豫章洗马池杏花村;配范,配龚,配沈;子二(黄洪、黄浩) 黄 慨——保羲次子;余情不详。 黄 屝——保羲三子;余情不详。 黄 堂——保羲四子;余情不详。 黄 阴——保和长子;余情不详。 黄 阳——保和次子;余情不详。 黄 明——保和三子;余情不详。 第119世:
黄思敏——益谦长子;(公元821年-公元824年),迁居古林;配方;子一(黄鉴)
黄思芹——益谦次子;余情不详。 黄思芮——益谦三子;余情不详。 黄德四——益谦四子;余情不详。
黄苇五——益谦五子;字思聪,迁居五城,余情不详。 黄思诚——益谦六子;余情不详。 黄思道——益谦七子;余情不详。
黄 龙——仁公长子;(1107年-1182年),又名黄潜善,十八岁登进士,南宋广州刺史、拜尚书左仆射,官至左丞相,祖籍邵武。南
宋高宗任李纲为左仆射,黄龙为右仆射兼御营使。不久高宗决计南迁扬州为行在,准李纲辞相位,迁黄龙为左仆射,兼知枢密院,改知枢密院汪伯彦为右仆射,同护高宗南迁,以避金兵穷追,安抵杭州。在官军失统,朝政未树,举国动乱中,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无人敢直责高宗,而归罪于大臣,公与汪便成高宗的替罪羊,被罢相,贬江陵。不久扬州告急,公为赎罪,奏准守扬州。1149年,高宗忽念老臣,召公赴临安度重阳,金人乘隙水陆强攻,扬州告失;配梁,配危;子九(黄久昌、黄久隆、黄久茂、黄久盛、黄久美、黄久善、黄久安、黄久康、黄久兴) 黄云明——仁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万荣——阁公之子;配谢;子二(黄中章、黄中养) 黄 镰——博公之子;子一(黄浚)
黄 咨——湛公之子;配王;子一(黄轮)
黄昌宗——英公之子;葬于九峰山;配王(长子黄汝霖出继给黄恭为嗣);子二(黄汝霖、黄观)
黄昌期——盖公之子;葬于九峰山;配詹(其子黄准出继给黄敬为嗣);子一(黄准)
黄昌龄——华公长子;唐朝794年,官至大理寺评事,葬于前黄山;配孔;子三(黄岣、黄衍、黄峣)
黄昌朝——华公次子;字文曲,(766年农历4月14日-840年农历12月1日),唐朝798年登状元李随榜进士,授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