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 禅宗

境界。201首“千年岩上古人踪,万等岩前一点空,明月照时常皎洁,不劳寻讨问其中。”都是月轮,内证的月轮 没什么好说的,201首“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凭空一物无,可贵天然无价宝,埋在五阴溺身躯”。前两句描述他自己的内 证,第三四句感叹世人不明心见性的境界,天然本有的无价之宝在世人却埋在他们五蕴中了,溺在身躯中了,不能显现。204首“我家本住在寒山,时岩惜惜离凡象,泯时万象无痕迹,诸处周流遍大千。光阴腾辉照心地,无有一法当现前。方知摩尼 一颗珠,解用无方处处延。”还是“触之在方寸,延之一切处。”“泯时万象无踪迹,”把光一收进来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说“泯其末那,一念不生,世界顿归乌 有,”把圆光收归内心了。就是“月落时相见”,涅磐心的境界,把光收入明点,心光内明,外现漆黑,一无所有。外边是黑的,月落就是把光收入明点,外面漆黑 一片的真空的境界,连光明也不显现的据点的境界。光明一出就是第八识的见分,据点是没光明的,把第八识见分收入据点,就连光明也没有了。所以说“泯识万象 无踪迹,”这就是智的境界,把这个圆光收入明点那叫泯相了,就收进去了,这就是智了,再一放就是识,自证分的境界,一收就是智。“诸处周流遍大千”,一放 就遍满大千了,遍照大千了。245“今日极贫苦,夜夜数他宝,今日审思量,自家须营造,掘得一 宝藏,纯是水晶珠,大青碧眼胡,秘密买将去,余即报其言,此珠无价数。”未明心见性以前,是一个穷人,无价宝都丢了,“夜夜数他宝”,天天看经论,修法数 别人的宝贝,不见自己的宝贝,“今日审思量,自家须营造”,往回找了,返观内照不再外求了。所以就“掘得一宝藏,纯是水晶珠”,找到自性了,此宝藏就是水 晶珠,有个“碧眼胡”西域的阿拉伯人,是个

做生意的商人,他想把它买了去,我就告诉他“此珠无价数”,这个珠没价,买不了,不能卖。279“岩前独静坐,圆月当天耀,万象影现中,一轮本无照。拓然神似清,含蕴动玄妙,因指见其月,月是心抠要。”这段话非 常重要,最后一句“月是心抠要”,寒山子明确地说了月轮就是心体,明心见性就要见到这个才行。这就是真心,月轮就是真心的精髓。所以我们经常说因指见月, 那都不是泛泛地比喻见到月轮了,你的确就见到月了,见到真心了。因佛言祖句,因外象而见月,指即指的是佛言祖语等等外象,月就是实证境界,因指见月的月就 是实证的境界,不是泛泛的一个比喻,不是指的天上的月亮,是要你见自心的月亮,最后一首“吾心如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叫我如何说”,这个前边已 经念了,总之寒山子这个应该看作属于牢关的月轮。 [1] 参见〈佛法要论(第二版)〉,P440 〈禅海塔灯题句〉。 要论(第二版)〉,P440 〈禅海塔灯题句〉。

14.2 禅宗的道果:禅宗 四关

下面讲第二个大问题(前边是第一个 大问题就是这些路线)。第二个大问题就是禅宗的四关,也可以说是禅宗的宗 旨,因为禅宗,际会有浅深,深者能际深的境界,浅者能际浅的境界。总之就是修禅宗的四重境界,禅宗的宗旨。冯大阿阇黎早期是把禅宗分成了四级,后来主要还 是讲了后三级,也就是三关。所以我们在这里顺便把第一级介绍一下,到了下面主要按照三关的次序来讲。四级禅是冯大阿阇黎在给王弘愿祖师办的《密教讲习录》 投了一篇稿子,叫做《禅观随笔》谈的。在这篇文章中就建立了四级禅的说法。四级禅分别为昭灵、

明心、无生、见性。昭灵是五俱意识的现量,是五俱意识的境 界,把分别意识初步地泯掉,显现五俱意识。我们平常的凡夫的意识是分别意识、五俱意识混杂在一起的。这个昭灵就是初步把分别意识泯掉,显现五俱意识。明心 相当于禅宗的初关。冯大阿阇黎在《佛教真面目》中的话叫做“凡心顿开,灵光忽耀。”无生相当于禅宗的重关,又叫做第二句禅。前边那个叫做第三句禅。初关叫 第三句禅,重关叫第二句禅。用冯大阿阇黎的话叫“打成一片,迥脱根尘,”牢关相当于第一句禅,又叫见性。“性相交融,运用自在。”初关就是破尘身上的分别 二执,你破了,就等于破了初关了,重关是破根身上的俱生我执,当你破了根身上的俱生我执,就等于说破了重关了。牢关,也就是第一句禅,是要破法身上的俱生 法执,破了以后就破了牢关了。这些都是从见道而言的,所以破执对应的是见道,如果要想真实证道,还得破执进而断执方可。即破执对应的是见道,断

>>鐏炴洖绱戦崗銊︽瀮<<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