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课时2)学案-中图版必修2

7.图示农业属于( ) A.粗放农业与自给农业 C.粗放农业与商品农业

B.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 D.密集农业与自给农业

8.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 ) A.园艺业

B.游牧业 D.大牧场放牧业

C.混合农业 答案 7.B 8.D

解析 由图可看出本地的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产品的主要流向是市场,只有少量流向农家,因此该农业生产类型为密集农业和商品农业,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9.下图是农场A和农场B的有关资料。仔细阅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两农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均属于( )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21 / 24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2)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种植方式为( ) A.轮作 B.轮牧 C.间作 D.休耕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农场用作饲料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农场中降水尤其稀少的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A

(3)①混合农业有利于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畜牧业可为农耕业提供更多的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而农耕业也可为畜牧业提供良好的饲料。②可根据市场需求量决定生产规模、数量和农产品的种类,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可以保证农场的稳定收入 (4)牧草和紫花苜蓿

(5)A A农场建有引水渠,说明其降水少,农业需要引水灌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A、B两农场图中获取信息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1)从两个农场收入比重上判断两个均为混合农业。(2)据左图判断小麦、牧草、休耕均有,所以是轮作。(3)主要在市场因素下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优点,因为市场决定了农产品的价格,最终决定农产品的类型和规模。(4)两农场用作饲料的作物从图例和分布面积看应该是牧草和紫花苜蓿。(5)降水尤其稀少的是A农场,图中有引水渠等工程。 [能力提升]

读“欧洲某地农业要素统计表”,完成10~11题。 欧洲某地农业要素统计表

位置 平均海拔(m) 年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1月平均气温(℃) 年均降水量(mm) 主要农产品 10.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自给型农业

B.种植园农业 D.混合型农业

0°~3°E,47°N~50°N 46 11.5 20.7 2.6 780 小麦、甜菜、乳畜产品 C.大牧场放牧业

11.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22 / 24

A.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C.最大限制性因素是土壤盐碱化 D.最大的障碍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矛盾突出 答案 10.D 11.B

解析 第10题,根据表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地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甜菜、乳畜产品,说明该地农业是粮食种植与牲畜饲养相结合,故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混合型农业。第11题,欧洲气候温和,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全年降水均匀,故A项不正确;混合型农业属于商品农业,该农业类型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C、D两项从表中信息得不出。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C.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13.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2.D 13.A

解析 第12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地膜覆盖效果最显著。第13题,地膜残留土壤后,会破坏土壤内部结构,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水肥运移。 14.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23 / 24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答案 (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解析 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据经纬网及区域轮廓判断,该区域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农场应沿河流布局,分布在绿洲地带。该地区光照条件好,灌溉水源稳定,砂质土壤等,均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2)新疆长绒棉质优易储存,主要消费市场是我国东部地区,陇海—兰新铁路连接棉花产区与消费市场,便于棉花外运。(3)制约该地区商品棉生产的因素包括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劳动力不足等。(4)干旱地区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将导致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环境问题产生。

24 / 2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