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却能发挥作用的机制。治理可以是权威的,也可以是按照共同意愿结合的规范。 19.中国的单位组织 (1)单位制度:以企事业组织为单位,承担政府的社会分工目标并对成员进行全面管理的制度。执行这类制度的企事业单位是单位组织,简称单位。 (2)单位组织的特点:①功能合一②组织资源的非流动性③成员对组织有很强的依赖性④行政等级性 (3)单位组织的功能: 正功能:①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动员与综合利用 ②为组织成员提供了较好的福利待遇,增强了组织成员的向心力,对组织的忠诚,有助于组织的管理。 负功能:①专业性被行政性削弱,造成专业上的低效率 ②“单位办社会”,政社不分,专业效率低; ③单位组织为追求行政等级性而自我膨胀,造成组织运行出现低效率与官僚主义。 (4)中国单位制度的改革趋势: ①企业改革:行政色彩弱化,政企分离,政社分离,功能分化,回归经济功能 ②事业单位改革:政事分离,自主性增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③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廉政建设,增强执政能力,建立务实型政府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1.☆社会分化:是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社会从同质性向异质性变化的过程,社会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差异的现象。
2.☆社会分化的类型: (1)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 ①水平分化:并非不平等的分化,只是他们在职能上的差别。社会分工和生活多样化 ②垂直分化:具有等级意义的分化,表现为社会不平等。体现社会张力 (2)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和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 ①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人们对具有不同生物特征的人给予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他们就有了社会差别。如性别、年龄等 ②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社会对某些具有社会特征的人给予评价,使他们处于不同社会地位。如职业
3.☆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①阶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②有相同经济地位和
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这使他们具有共同行动的可能性 ③阶级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同一阶级的不同阶层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有差异,但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④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的必然产物,当阶级矛盾无法调和时,就会爆发社会革命。 ⑤阶级的消亡有赖于消除阶级产生的基础,消灭私有制和生产力高度发展是阶级消亡的基础
4.☆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标准: (1)新中间阶级 (2)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 5.等级、身份、与种姓 (1)等级制度: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将阶级差别用于居民等级划分固定下来的制度。是一种不平等的制度。上下级关系。 (2)身份制度: 身份:①一定情境中对角色所做的区别,出现在社会互动中 ②人们对社会结构中某一位置的评价,是关于社会声望和社会名誉的评价。 身份制度:对社会成员进行社会声望评价,并使之规范化、体系化的制度,规定了不同的成员有不同的权利,而且一般难以改变。 (3)种姓制度:完全取决于出身,先天的。 6.社会阶层: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多种原因形成的,在社会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阶层与阶级不同,虽然也是一种不平等关系,但不存在剥削与压迫。 7.★社会分层:根据某种标准将社会成员分属为相应社会阶层的过程
8.★社会分层的理论: (1)社会分层理论(韦伯):财富—经济标准、权利—政治标准、声望—社会标准 三个标准相互联系,又可以各自独立作为判断标准 深远影响:多元的分层标准,延续的定量标准,注重主观评价 (2)其他分层理论:①多元分层论(索罗金):职业、经济、政治 ②分层理论(伦斯基):历史发展角度 (3)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①阶级分层反映了阶级社会划分的根本
特点 ②社会分层并不一定都是阶级分层 ③社会分层是一种历史现象,社会分层不是永恒的 ④必然导致阶级冲突
9.社会分层的方法: (1)客观法:是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观标准对,分层次划分
的方法 (2)主观法:是由人们根据某种标准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归类,指出自己所属阶层的方法。目的在于测量人们的阶层归属意识,即测量他们的阶层认同情况 8 ①自我评价法:由社会意识和社会态度决定 ②他人评价法:根据别人的意见来评定团体和个人地位 优点:①简便易行②适合人们的分层态度和分层意识 缺点:①有较大的偏差②回答者的主观与客观情况有所偏差 (3)声望法:是由熟悉社区情况的人按照事先规定的分层标准,对本社区成员进行评价并进行阶层归类的方法
10.★社会分层的标准: ①综合指标法:常用的是社会经济指标,它是通过测量人们的收入地位、教育地位、职业地位,计算其综合值来反映他们的社会阶层地位的指标 ②职业分层法(职业评价法):通过人们对某种职业所对应的经济收入、权力地位和社会声望进行评价,从而对多种职业进行排序的分层方法
11.地位一致:一些群体或者职业在不同的分层体系中位置排列顺序大体一致。科学家、教授在经济、教育、声望等方面都有较高地位;而拾荒者失业者在这些方面地位较低。 地位相悖:一些群体或者职业在不同的分层体系中位置排列完全相反。
12.★社会分层的功能: (1)功能论:社会是一个整体,社会分层在整体系统当中是客观存在的,各个分层分别承担一定功能保证社会有机体稳定和生存,分层在维持社会方面具有某些有益的功能。但是,社会分层不能向人们提供平等地扮演重要社会角色的机会。 ①分层对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职业结构 (2)冲突论:认为社会分层是由有权势者的利益促成的,它是有权势集团的价值标准的表现,这种分层包含着不平等,阻碍社会正常发挥功能。 马克思最先阐述了社会冲突思想,达伦多夫也反对功能学派的思想 ①严重限制了社会非特权阶层的发展,阻碍了社会智力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②保守的维持现状的功能,用力量来稳定不平等 ③分层导致社会冲突与紊乱
13.社会分层的作用: (1)积极作用:①通过差别分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②形成了一种社会发展的竞争机制 (2)消极作用:①分层导致了不平等,进一步导致
了剥削和压迫的产生和存在,引发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②社会差别与社会分层必然导致犯罪
14.社会阶层研究的意义: ①社会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深化②社会阶层研究是阶级分析的补充 ③在非阶级社会里,阶层分析是是认识社会的
15.社会分层机制与社会平等问题 (1)社会分层的机制:合理的机制导致的社会分层是可以接受和必要的。观点认为:那种建立在出身等先赋地位之上的地位获得或者社会分层制度是不合理的,现代社会需要自治性的社会分层制度。于是我们需要机会平等。 (2)适度不平等:由于社会分层以不平等为基础,而过度不平等会造成冲突,因此我们需要适度不平等。所谓适度不平等就是指:建立在机会平等的基础上,社会认可的不平等,并且可以有对过分不平等的补偿机制。 (3)理想的社会结构:极富和极贫都较少,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结构。
16.★社会流动:人们在社会结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也就是社会地位的变动。判断是否属于社会流动关键在于当事人在社会结构中获取或占有他所期望的资源的机会是否发生变化
17.★社会流动的类型: (1)按流动的方向: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垂直流动也叫纵向流动,它是指人们在同一社会分层结构中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地位的变动。垂直流动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 水平流动也叫横向流动,它是人们在同一社会阶层内部社会地位的变动。 (2)按主体的特征:群体流动和个人流动 群体流动就是较大规模的社会流动 (3)按参照基点:代际流动和一生流动 代际流动是指子代相对于父代而言社会阶层地位的变动
18.社会流动的模式 ①开放式流动:指社会成员在各社会阶层、职业间流动,不受制度性限制的流动模式。 ②封闭式流动:成员职能在一定范围内流动。 ③混合式流动:既有开放式,又有封闭式的流动模式。
19.精英的流动 (1)精英: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有杰出才能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