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yduf教育心理学教材

⑷公正道德阶段(11、2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其道德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3、皮亚杰在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的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

⑴在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的关系方面,肯定了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

⑵关于儿童的道德发展的规律问题及道德发展过程中量和质的问题,皮亚杰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论;

⑶关于教育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的作用,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可以通过教育的手段加以促进。理论的局限性:否定了榜样的作用;忽视了行的因素;绝对否定成人约束对儿童道德发展可能具有的积极作用。

4、科尔伯格改进实验:扩大研究范围;改进研究方法,把皮亚杰的对偶故

事法改进为两难故事法。

5、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第一,前习俗水平:道德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由外在的要求而定。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以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与权威,力避自己的苦恼。相信客观的责任。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正确的行为能作为手段满足自己和偶然满足他人的需要。能意识到准则是与每个人的需要和希望有关的;

第二,习俗水平:道德的价值在于做好事或尽义务,在与别人的期待和传统秩序的保持。第三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遵从大多数人的定型意见,遵从惯常的脚色行为,并能按人的意向进行判断。第四阶段,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定向,尊重别人和社会的期望;

第三,后习俗水平: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被认为具有道德价值。第五阶段:墨守成规和契约定向:为了求得一致,承认准则或期望的要求。通常总是避免背离别人的福利和意志。责任是以契约的形式加以规定的。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的定向。不仅遵循规定的社会法则,而且遵循自己凭逻辑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所选择的原则。伴随相互信赖与尊重的道德心是起主导作用的动因。

6、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⑴ 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加完善。

⑵品德发展由动荡趋向成熟:初中阶段品德具有动荡性、高中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7、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认同实质上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认同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教师可以综合应用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

⑴ 有效的说服:说服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⑵ 树立良好的榜样:给学生呈现榜样时,应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特点,尽量与学生相似,这样使学生会产生可接近感,避免产生高不可攀或望尘莫及之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利用恰当的示范方式;

⑶ 利用群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易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⑷ 价值辨析:在价值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形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选择阶段:自由选择、从各种可选范围内选择、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后再行选择。赞赏阶段: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行动:按自己的选择行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⑸ 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给予奖励时,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应

>>闂佽绻掗崑鐐裁洪弽顐n潟闁硅揪绠戠粈鍌炴煏婵犲繘妾柣搴嫹<<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