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宗教

这一阶段,绝大多数的科学家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 (二)机械自然观形成时期科学家的宗教信仰

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1687),完成了对物质认识的第一次伟大综合。

机械自然观把生物、化学 、物理等运动形式都归结于简单的机械运动,对各种物体(包括人在内)则看成是由宇宙最后的基石-----原子通过各种方式组合而成,因此,只要掌握了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原则上就能解释甚至预测世界上的一切自然现象。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自豪的认为:可以不需要上帝那个假设。

然而17.、8世纪的大多数自然科学家认为:机械自然观仅部分的提供了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完备的解释必须包括诉诸宇宙的创造者与设计者。正是这种认识,牛顿引入了“第一推动力”。

(三)生物进化论诞生之后科学家的宗教信仰

在机械自然观看来,“在这个世界上,今天的一切和开始的时候一样,而且知道世界末日或万古永世,一切都和刚开始的时候一样。”而“如果我们以现有状态的永恒性为前提,我们就需要有一个第一推动,上帝。”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在该书中,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其重大意义在于:(1)在自然科学方面确立了进化和发展概念的地位克服了机械自然观的缺陷,为辩证法 自然观的建立提供了科学基础。(2),比之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向教会在自然事物方面的权威第一次挑战)、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把上帝驱出太阳系,但保留了上帝的第一推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反神学的意义更为深刻,因为它直接冲击与批判了基督教神学的核心思想:上帝创世说。可以说,生物进化论摧毁了基督教在认识领域的全部感性的世界图景。其后出现的反神学著作有《人

类在自然界的地位》(赫胥黎1896)、《宇宙之谜》(海克尔1899)。但是由于自然科学的局限性,对于伦理和道德领域的领地仍旧由基督教神学所把持。

(4)20世纪以来科学家的宗教信仰

特征:(1)许多自然科学家放弃人格化的上帝观念

(2)、一些自然科学家虽然不再相信那个人格化的上帝,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许多科学家认为宗教是一种情感的道德力量,人在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著名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1973年在接受巴伐利亚天主教科学院瓜尔蒂尼奖的演讲中指出:“如果没有榜样来指引道路,我们就失去了价值(伦理的标准)的尺度,随之也就失去了我们的行动和忍受痛苦的意义,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否定与失望。所以宗教是伦理的基础,而伦理是生活的先决条件。”

(3)在放弃了人格化上帝的观念之后,20世纪的许多科学家仍然保留着一种神圣而严肃的宗教感情----对宇宙的和谐、秩序的敬仰。

(4)现代科学在微观世界及宇观世界尚未解决的某些问题,在一些科学家看来,是对基督教思想的一种新的支持。

三,科学家信仰宗教原因之分析

(一) 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

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我们的方法、理论,实际上包括我们自身,都是时代的传统与力量的产物。”

美国心理学家舒尔茨也曾说过:“甚至最伟大思想往往也受到所谓时代精神和文化气氛的约束。”

在西方中世纪和近代历史上,基督教一直3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与理论(教义)是作为一种参照系而存在,各种思想无不加上受它的检查和批评。同时宗

教广泛而深刻的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和社会生活(直至家庭)各个领域,成为西方历史上最有力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正是这种背景,使许多科学家在孩童时代就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这不能不对他们的一生的思想、情感、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另有一个原因就是出于他们对于伦理或道德之考虑。

在许多科学家看来,科学仅解决认识问题,它在价值问题上是中性的,“科学确实不能解决各种价值问题。”但是,没有价值标准,人的行为就是去了准则,社会也就混乱不堪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许多科学家一面尖锐地批判宗教在认识领域的谬误,认为宗教应该退出对科学事务的干预;但是另一方面,又主张保持宗教之存在,以便为人们提供伦理与道德的基础,,规范人们的行为。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就曾指出:“人需要自然科学是为了认识世界,而人需要宗教是为了行动。”海森堡(1901—1976)则把普朗克的思想做了更清晰的说明。海森堡写到:“普朗克认为科学与宗教是可以共存的,因为在他看来,两者都起源于非常明显的现实性方面。科学是同客观的物质世界打交道,它要求人们对客观实在做出精确的描述,把握它的内在联系。宗教是同世界的价值观念打交道,它研究的是世界应该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或我们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科学所关心的是发现什么是真理或谬误。宗教所关心的是,什么是善良和邪恶,什么是高贵和下贱。科学是技术的基础,宗教是伦理学的基础。“

(二) 认识方面的问题

科学家对宗教的信仰从认识角度分析,可能由于三个方面的局限性而引起: 1、 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时代局限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多数自然科学家其学说中之神学色彩或观念中的神学倾向,主要是那一历史时期科学整体认识水平的局限性所造成的。 2、 科学家个人思维上的片面性

3、 科学本身性质特有的局限性 (三) 心理方面的原因

主要表现1、在认识上不断超越的心理 2、在认识中所获得的奇妙体验

四,科学家的宗教信仰与科学活动的关系

结束语

一,科学与宗教关系的本质本质方面

具体表现在:1科学从实验(包括观察)出发,引用自然本身的因素(关系或规律)来解释自然现象。宗教从信仰(教条或 教义)出发,引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二、科学以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真伪的标准。宗教以教条或教义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凡是不符合教义或教条的都斥之为异端邪说。

三、科学方法是经验与理论的结合而宗教方法则是以教义或教条为基础的推断与注释。宗教方法在原则上不可能为人类提供新的知识。

四、科学主张认识的相对性,反对认识的无穷论;而宗教主张认识的绝对性,认为宗教的教义或教条式永恒不变的真理。

前言 科学与宗教的涵义

一、 科学涵义:这里指的是自然科学,它是人类在自然界的结构及运动规律

的知识系统。它不是直观的反映,而是经过抽象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本质性的反映。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科学实验2,基本概念(有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概念,造从诸多概念中提炼或挑选出来的基本概念)。3,原理及定律(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一般由归纳得出或假设提出,并作为理论系统的逻辑基础)。逻辑演绎系统(由逻辑基础出发,利用逻辑法及数学方法进行推理)。5,一系列具体的结论(逻辑演绎的结果,可与实验事实及直接对比)。

二、 宗教的涵义

宗教作为一种信仰由以下几个部分有机构成:1,宗教的观念或思想(一灵魂观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