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答案

仅供个人参考

h'f?120mm,梁底纵向受拉钢筋为822(

As?3041mm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环境类别为一类,承受弯矩设计值M?600kNm,试复核此截面是否安全?

解:由题知:

fc?14.3N/mm2,fy?360N/mm2,?1?1.0,c?20mmas?65mm

可取箍筋直径为8mm,则,

h0?h?as?635mm,则:

属于第二类T形截面,则

x?fyAs2/(?1fcb)?360?1611/(1.0?14.3?300)?135.2mm??bh0?0.518?635?328.9mm满足要求

安全 最小配筋率: 同时

sk???0.002h/h0?0.002?700/635?0.220%,满足条件。 雪荷载标准值;

?r?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s0?基本雪压,以一般空旷平坦地面上统计的50年一遇重现期的最大积雪

自重给出。

第4章-思考题

4.1 试述剪跨比的概念及其对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的影响?

答:剪跨比包括计算剪跨比和广义剪跨比;计算剪跨比是承受集中荷载的简支梁中,最外侧的集中力到临近支座的距离与截面有效高低的比值,表示为

??a/h0;广义剪跨比是截面上弯矩与剪力和有效高度乘积的比值,表示为

??M/(Vh0);

对于无腹筋梁,当剪跨比??1时,将发生斜压破坏;当剪跨比1???3时,将发生剪压破坏;当剪跨比??3时,将发生斜拉破坏。 4.2 梁的斜裂缝是怎样形成的?它发生在梁的什么区段?

答:钢筋混凝土梁在剪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的剪弯区段,将产生斜裂缝;在剪弯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区段内,由于截面上同时作用有弯矩和剪力,在梁的下部剪拉区,因弯矩产生的拉应力和因剪力产生的剪应力形成了斜向的主拉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时,则开裂,并逐渐形成与主拉应力相垂直的斜向裂缝。 4.3 斜裂缝有几种类型?有何特点?

答:梁的斜裂缝主要包括腹剪斜裂缝和弯剪斜裂缝;腹剪斜裂缝主要发生在梁腹部,也即中和轴附近,此处正应力小,剪应力大,主拉应力方向大致与轴线成45°夹角,当荷载增大,拉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值时,混凝土开裂,沿主压应力迹线产生腹部的斜裂缝,称为腹剪斜裂缝,腹剪斜裂缝中间宽,两头细,呈枣核形,常见于I形截面薄腹梁中;弯剪斜裂缝主要出现在梁的剪弯区段,在梁剪弯区段截面下边缘,主拉应力还是水平向的,在这些区段可能首先出现一些较短的竖向裂缝,然后发展成向集中荷载作用点延伸的弯剪斜裂缝,这种裂缝下宽上细,是最常见的。

4.4 试述梁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三种形态及其破坏特征。

答:梁斜截面破坏的三种形态:斜压破坏、剪压破坏以及斜拉破坏;

斜压破坏:破坏时,混凝土被腹剪斜裂缝分割成若干个斜向短柱而压坏,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属于脆性破坏;

剪压破坏:在剪弯区段的受拉区边缘先出现一些竖向裂缝,他们沿竖向延伸一小段长度后,就斜向延伸形成一些裂缝,而后产生一条贯穿的较宽的主要斜裂缝(临界斜裂缝),斜裂缝出现后迅速延伸,使斜截面剪压区的高度缩小,最后导致剪压区的混凝土破坏,使斜截面丧失承载力,也属于脆性破坏;

斜拉破坏:当竖向裂缝一出现,就迅速向受压区斜向延伸,斜截面承载力随之丧失,破坏荷载与出现斜裂缝时的荷载很接近,破坏过程急骤,破坏前变形很小,具有明显的脆性。

4.5 试述简支梁斜截面受剪机理的力学模型。

答:简支梁斜截面受剪机理的力学模型有带拉杆的梳形拱模型、拱形桁架模型以及桁架模型;

带拉杆的梳形拱模型适用于无腹筋梁,该模型把梁的下部看成是被斜裂缝和竖向裂缝分割成一个个具有自由端的梳形状齿,梁的上部与纵向受拉钢筋则形成带有拉杆的变截面两铰拱;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拱形桁架模型适用于有腹筋梁,该模型把开裂后的有腹筋梁看作是拱形桁架,其中拱体是上弦杆,裂缝间的混凝土齿块是受压的斜腹杆,箍筋则是受拉腹杆,受拉纵筋是下弦杆;

桁架模型适用于有腹筋梁,该模型把有斜裂缝的钢筋混凝土梁比拟为一个铰接桁架,压区混凝土为上弦杆,受拉纵筋为下弦杆,腹筋为竖向拉杆,斜裂缝间的混凝土则为斜压杆。

4.6 影响斜截面受剪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斜截面受剪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剪跨比、混凝土强度、箍筋的配筋率、纵筋配筋率、斜截面上的骨料咬合力以及截面尺寸和形状。 4.7写出矩形、T形、I形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答:Vu??cvftbh0?fyvAsvh0/s?0.8fyAsbsin?s,

?cv?斜截面上受剪承载力系数,对集中荷载作用下(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的75%以上的情况)的矩形梁,取?cv为1.75/(??1),其他情况均取为0.7,?为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可取?等于a/h0,当?小于1.5时,取1.5,当?大于3时,取3,a取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的距离;

ft、fyv、fy?分别为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以及纵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b、h0?分别为梁截面宽度和截面有效高度; Asv?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

s?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

Asb?同一平面内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

?s?斜截面上弯起钢筋与构件纵轴线的夹角,一般为45°,当梁截面超过800mm时,通常为60°。

4.9 计算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应取哪些计算截面? 答:①支座边缘处的截面;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②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斜截面; ③箍筋截面面积或间距改变处的斜截面; ④腹板宽度改变处的斜截面。

4.10 试述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的步骤。 答: 改变截面尺寸, 由正截面设计初步确定:①截面尺寸;②混凝土强度指标; ③钢筋强度指标;④纵向钢筋用量 重新确定 计算荷载引起的剪力设计值 否 判别式(1)或式(2) 是 是 判别式(3)或式(4) 仅配箍筋 兼配弯起钢筋 按式(5)及V≤Vu确定箍筋用量 先选定箍筋用先根据已配纵 足最判别是否否满量,再按式(6)筋选定Asb,由 小配箍率公式(8) 及V≤Vu求Vsb;式(7)及V≤结束 取ρsv≥ρsv,min 按构造配箍筋,满 按式(7),由VsbVu求Vcs,并确足公式(8) 结束 求Asb 定箍筋用量结束 V?0.25?cfcbh0 (1) V?0.2?cfcbh0 (2) V?0.7ftbh0 (3) V?1.75ftbh0/(??1) (4)

Vcs??cvftbh0?fyvAsvh0/s (5) Vu?Vcs?Vsb (6) Vsb?0.8fyAsbsin?s (7) ?sv,min?0.24ft/fyv (8) 4.11 什么是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图?如何绘制?为什么要绘制?

答:由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对梁各个正截面产生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u所绘制的图形,称为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图;

以确定纵筋的弯起点来绘制Mu图为例,首先绘制出梁在荷载作用下的M图和矩形Mu图,将每根纵筋所能抵抗的弯矩Mui用水平线示于Mu图上,并将用于弯起的纵筋画在Mu图的外侧,然后,确定每根纵筋的Mui水平线与M图的交点,找到用于弯起的纵筋的充分利用截面和不需要截面,则纵筋的弯起点应在该纵筋充分利用截面以外大于等于0.5h0处,且必须同时满足在其不需要截面的外侧,该弯起纵筋与梁截面高度中心线的交点及其弯起点分别垂直对应于Mu图中的两点,用斜直线连接这两点,这样绘制而成的Mu图,能完全包住M图,这样既能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