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评价
第一章 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
一、教育评价的定义
?“确定教育目标在实际上被理解到何种程度的过程”――泰勒,1950
?“对某些对象的价值和优缺点的系统调查” ――教育评价联合委员会,1981
?“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克龙巴赫,1963;斯塔弗尔比姆,1971;阿尔金,1969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
“在系统采集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教育增值。” 事实判断+价值判断 (二)教育评价的性质与特点
?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教育评价是一种有偏好的价值判断活动
?教育评价是一种以充分的事实证据为依据的价值判断活动--教育评价的基础是为实现特
定目的系统采集的充分信息
?所有类型的教育评价活动本质上是一致的 ?教育评价的方式不止一种 ?教育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教育评价的最大效用是提供改进教育活动的信息 ?良好的教育评价应该导致有效的行动
?评价是教育工作者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方式
(三)教育评价中的价值问题 (1)什么是价值?
?价值是事物效用的度量。价值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之中。 (2)什么价值
?文化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学术价值、职业价值 ?内在价值、外在价值、精神价值、物质价值、长远价值 (3)谁的价值
?人类、国家、特定社会阶层、学生、教育工作者 (4)什么形态的价值
?历史价值、现实价值、潜在价值 (5)评价的标准与评价的价值 二、教育评价的要素
(一)谁来评——评价主体
?评价人、评价委托人和评价听取人
?内部评价者和外部评价者:-评价的客观性和可信性; ?专业评价者与业余评价者:-专业知识和训练方面的差别;
?谁来评价及谁听取评价,与评价的问题、评价的目的及评价的对象和内容有关。
(二)为什么评——评价的功能与目的 评价的功能
*诊断功能 *改进功能 *鉴定功能 *激励功能 *导向功能
评价的目的
1.诊断性评价 是指在教育活动之前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对象的基础情况,并有效地发现问题,或使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过程等更适合活动对象的自身条件及需要。——诊断功能、改进功能
2.形成性评价 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和提高活动质量而进行的评价。——改进功能、导向功能
3.终结性评价 是指在教育活动结束后进行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教育效果进行的鉴定性评价。——鉴定功能、激励功能 (三)评什么——评价内容
1、对人的评价:幼儿 教师 管理者 2、对物的评价: 环境 设备设施 材料
3、 对活动的评价: 项目、课程、方案、计划、活动过程 (四)怎么评——评价标准与信息
评价标准是对一切教育活动质量或数量要求的规定,包括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定标准。 指标体系:对评价内容的规定,规定从哪些方面去评价某一个具体的教育现象。 评定标准:根据指标体系,判断被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才可获得相应的分数、等级或评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海南省示范幼儿园评估定级标准》 社会领域及子领域目标内容 子领域 人际交往 喜欢交往 领域目标 能与同伴友好具有自尊、自信、关心、尊重他人 相处 自主的表现 社会适应 喜欢并适应群遵守基本的行具有初步的归属 体生活 为规范 感 观察到 未观察到 3岁幼儿情感和情绪发展检核表 正在发展自信心 会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情感 接受建设性的批评 正发展起幽默感,可能有点傻和可笑 在不高兴的时候,可能会回复到学步幼儿的行为, 如吮吸手指和大哭 教育评价信息 评价信息类型
?量化信息 ?质化信息
如何搜集信息
?明确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到哪些地方才能得到这些信息 ?确定信息源的数量 ?选择搜集信息的方法
三、教育评价的类型
1、整体评价、局部评价和微观评价 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差异评价 3、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4、分析评价与综合评价 5、硬评价和软评价 四、教育评价的模式
(一)目标模式(object mode) 背 景
?以目标作为评价活动核心和依据的模式(第一个评价模式) ?泰勒(P.W.Tyler)提出并创立,故称“泰勒模式(Tyler Mode)” ?20世纪30年代期间教育测验运动不能测量出“人”的全部
?把所要评价的内容分成具体可见的、可操作的学生行为目标,在评价中可以围绕这些目标进行观测和测定;
?同时,Tyler强调对学习和教育结果进行测量、统计 一般步骤
?确定教育活动的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
?根据行为和内容对每一个目标加工定义,将目标适当分类并用行为化的语言描述具体目标 ?确定应用目标的情景,即建立可以展示目标已达到的情境
?设计给出应用目标情景的途径,比较好地激发学生做出已达到目标的反应 ?设计和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收集并分析学生行为表现的资料
?把已收集的资料与所确定的行为目标进行比较 对该模式的评价 优点:
?扩大了评价的范围 ?提高了评价的功效
?评价结构上的严谨性特点 缺点:
?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 ?评价技术上的限制 ?评价体系上的不完整
(二) CIPP模式(CIPP Mode) 1、 背 景
?1956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美国教育改革运动席卷而来
?巨额资金投入教育,其效用如何引起人们的关注
?D.L.Stufflebeam提出:评价不应当限于确定目标的达到程度,而应是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1966年,Stufflebeam提出了CIPP模式 ?CIPP是: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四种评价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缩写 2、模式实施的一般步骤
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即为CIPP模式的四个步骤
?背景评价
?评定客体的综合地位、鉴定客体的不足、集中并整理能用来纠正其不足之处的因素,并诊断
哪些方法能提高该客体的素质
?目的:检查教育目标和教育重点是否同学生的需要相协调,为调整教育目标和教育重点提供一个可靠依据
?方法:一系列客体兴趣的测量及各类型的分析组成 输入评价:
?对前后关系评价作出的改进计划能否实施作现状调查 ?同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作出估计 ?修订改进计划避免盲目实施
?以避免失败和浪费时间、人力、物力 过程评价:
?向计划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提供实施改进计划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为不断修正改进计划提供信息
?定期评定改进计划实施的深度以及实施对象接受的程度
?详细描述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价值以及旁观者和参与者对总体实施质量的评判 成果评价:
?测量、判断改进计划实施结果的目标达到程度
?改进计划是否确实弥补了客体的不足之处、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价
背景评价:为计划决策服务;输入评价:为组织决策服务;过程评价:为实施决策服务;结果评价:为再一次决策服务。 3、 对该模式的评价 ?优点:
?将目标纳入到评价活动之内(决策导向评价) ?重视形成性评价
?把评价看作学校工作的一部分
?缺点:
?评价缺乏价值判断
?评价人员的作用受到限制 ?评价实施在适用性上的局限
(三)应答模式(responsive mode) 1、背景
?1973年,Wstake提出
?以问题、特别是以直接从事教育活动的决策者和实施者所提出的问题为评价的先导 ?通过评价与被评价各方面人员之间的持续不断的“对话”, ?了解他们的愿望、对教育的方案作出修改,…… 2、 模式实施的一般步骤 ?描述一个方案
?向有关听取人作说明报告 ?获得并分析他们的看法
?向听取人报告经过分析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