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简述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答:(1)在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束缚、压制儿童个性的同时,已充分认识到儿童喜欢游乐好动的心理特点;(2)他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从而提出了“自然教育论”;(3)他主张教育儿童要顺应儿童性情,使其自然发展,认为顺应儿童身心特点去教育他,就能让他们“趋向鼓舞”、“心中喜悦”,乐于接受教育,他们就自然不断长进。
50.简述儿童思维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答: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时期儿童尚未掌握语言,他们主要是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和外界相互作用,并与之取得平衡。
前运算阶段(2-6、7岁):这一时期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成为表象,开始用表象和具体形象来表述外界事物,思维具有表象性和直觉性的特点。这一时期儿童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主义”。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出现了具体运算的图式,能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思维特征是运算具有可逆性,并获得守恒概念。
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能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及命题运算,形成认知结构的整个体系。 五、论述题
1、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答:陈鹤琴针对陶行知揭露旧教育的情形,提出“教活书,活教书,教活书;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活教育”理论。“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
(1)目的论: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样的人应具备强健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合作的态度、服务的精神等条件。活教育的目的不仅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反映了他具有放眼世界的胸怀。
(2)课程论:针对传统教育书本万能的旧观念所形成的课程固定、教材呆板的死教育现象,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3)方法论: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主张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4)教学原则:陈鹤琴根据“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活动性原则、儿童主体性原则、教学法多样化原则、利用活教育原则、积极鼓励原则和教学相长的民主性原则等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5)训育原则:陈鹤琴提出了从小到大、从人治到法治、从法治到心理、从被动到自动、从知到行等13条训育原则,这些原则揭示了道德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的内外统一和相互促进,充满了辩证法,符合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
(7)活教育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下对封建旧教育的有力批判,也是抗日战争烽火催生下时代精神的体现;活教育是对欧美新教育的吸收和再创造,更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总结和理论探索的结果。
2、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弗利托娜幼儿学校的教育特点。
弗利托娜(Theodor Fliedner,1800-1864年),1822年开始担任德国阿尔萨斯州威尔特城的新派牧师,她曾两次访问英国,参观了英国很多幼儿学校。她为幼儿学校制定了一份幼儿活动时间表: 午前:
8∶00-9∶00 野外游戏。
9∶00-9∶30 唱歌、祈祷、讲圣经故事、读书或做直观练习。 9∶30-10∶00
身体的训练活动、书写和图画。
10∶00-10∶45 野外游戏和间食(吃点心)。 10∶45-11∶15 直观练习和数数。 11∶15-11∶45 野外游戏。
11∶45-12∶00 数数、直观练习、祈祷、唱歌。
答:(1)从这个时间表上,我们可以看到弗利托娜幼儿学校丰富的教育内容。
(2)弗利托娜幼儿学校在教育内容上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学校不仅有房屋宽敞明亮,适合孩子在屋内做游戏,而且在屋外周围设立了宽大的铺着沙子的室外游戏场。学校还配置了秋千、球类等数目繁多的玩具。游戏的种类有“伴随着歌唱的模仿游戏”、“伴随着唱歌的运动游戏”和“其他的运动游戏”等三种。在游戏指导方面,教师不能过多去干涉游戏活动,而由他们自由的游戏。 (3)弗利托娜幼儿学校在教育内容方面重视幼儿的知识教育、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学校里,把宗教、道德、读、写、算、唱歌、图画、军事训练、手工劳动等作为正规课程。
(4)总的来说,弗利托娜的幼儿学校的最终目的主要在于对工人阶级的孩子进行宗教教化和道德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