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楼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

图1 火灾危险度分布图

对GR和IR计算完成后,可绘制建筑物火灾危险度分布图,如图1所示。期中IR的临界值为1.9,GR的临界值为2。

GR和IR不同的区域,其防火措施是不同的。当GR较大时(超过2),建议该区域采用自动灭火系统,以加强建筑物的自救能力;当IR较大时(超过1.9),建议采用火灾早期报警系统。当两者都较大时(都超过临界值),应采取双重保护系统。

通过计算可知GR=1.353,IR=3对照火灾危险度分布图可得GR未超过临界值而IR超过临界值,所以落在C区域,需要安装自动报警系统。

6、消防安全改进措施

教学楼消防设计改进 4.1消防设施与器材 教学楼消防设施与器材主要包括灭火器消火栓消防栓箱应急灯消防报警装置等。经实际考察上述器材的数量及配置方位都符合设计要求。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消防栓箱不易打开、消防报警装置和应急灯无法正常工作或被认为损毁。 改进措施学校应加强对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并加强学生的消防消防器材保护意识。 4.2安全疏散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规定结合第三教学楼实际教学楼共设有6个安全出口。但是经实地考察只有教学楼西侧的三个出口是正常打开的。一旦发生火灾从位于教学楼一层的消防控制室至教学楼南北两侧的安全出口各只有一条通道值班人员短时间内无法开启所有出口。教学楼始建于2008年如今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已经翻倍。第三教学楼作为学校最主要的教学楼是学生及教师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人员密集。仅靠三个出口是无法快速疏散的。 改进措施学校应打开所有的安全出口并定期开展相关的应急疏散活动。 4.3 管理措施改进建议 1建立相关组织明确责任 随着高校的发展以前松散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的要求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组织确定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如成立防火安全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学校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相关事项安排部署下阶段的防火工作。成立义务消防组织定期组织消防专业知识培训、开展消防业务训练不断提高组员的消防业务能力。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

7 16

安全管理人、专职消防人员和兼职消防人员逐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落实层层管理做到消防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 2)健全相关制度加强管理 高校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发展情况有预见性地建立健全适合本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实是做好学校防火工作的基础。如建立数据准确、内容全面、分类科学的防火档案是拉动防火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措施。建立并落实《教学楼管理规定》是做好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建立针对学生宿舍、图书馆、食堂(餐厅)、教学楼、体育场(馆)、会堂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是确保上述场所发生火灾时减少人员伤亡的有效措施。建立并实施《消防设施设备检查、维护保养制度》能确保消防设施设备的完整有效。建立并执行《消防安全检查制度》、《防火巡查制度》和《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能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校园安全。 3加强消防培训提高意识 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定期、分批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其防火、灭火和火场自救逃生的能力。如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增加一定课时的消防知识课程系统讲解消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消防安全素质。聘请消防专家开展专题消防知识讲座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对平时容易忽略的致灾因素的解析让广大师生员工脑海中紧绷消防安全这根弦。定期组织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进行防火知识和灭火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发现火灾隐患和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在实战中检验相关人员对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随时提醒广大师生员工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7、设计过程中的总结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