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金言录》略解

(一)

弥陀开示语:【汝誓愿不可思议,哀愍一切众生故,专劝融通念佛,此是最上善根,慈悲至极。

然而或论信不信,或简机非机,此义违佛本愿。当来经道灭尽之众生,如何论信?如何论机?尔时唯有多少任凭口称名号,随声灭除罪障。

佛法流布之今时,已是信者少不信者多,广大众生,大多未闻佛法,无善知识随身,孤独卑贱恶癞病人等族有之,何况经道灭尽之时乎?

望汝自今以后,智慧门任他,慈悲门自领。不论净秽,不论善恶,不论信疑;总之,不可论心之是非,凡夫之心,善恶共迷,不可作为出离之要道,唯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也。】

【原文】汝誓愿不可思议,哀愍一切众生故,专劝融通念佛,此是最上善根,慈悲至极。

【略解】一遍上人,在各地游行,广劝众生一心念佛,愿生净土。一次,在说法以后,即送念佛扎与听法者,很多听者欢喜接受,接受即表示以后念佛。当送与一位僧人时,僧人拒绝接受念佛扎,言:“我于专念佛必生净土尚未信,所以,不敢妄语,也不能接受”。经此事后,一遍上人内心思虑,难道一定要有信么?为抉此疑惑,一遍上人决定闭关念佛,祈求得到阿弥陀佛开示。其于熊野之证诚殿念佛百日。蒙弥陀示现并开示。并暗预言其将度化六十万人往生净土。

一遍上人誓愿广度众生念佛,同生净土。其行为也如其誓愿,游行各地。当他预知时至往生之时,计算受其劝念佛决定必生者,云:“决定往生,六十万人”。记入劝念佛帐中的人名,也达到二十五万多人,可见其广度劝化之力。所以,弥陀赞言:“汝誓愿不可思议,哀愍一切众生故,专劝融通念佛”。

专念佛法门,阿弥陀经言:“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难到什么程度呢?难到要一切佛一起把舌头伸出来给我们看,而世尊更是再三的劝。就是劝我们信受。诸佛慈悲至极,在这里显现的淋漓尽致。

善导大师言:“又十方佛等,恐畏众生不信释迦一佛所说,即共同心同时,各出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皆应信是释迦所说所赞所证。”

为什么这么难信呢?原因很多,专念佛法门,就是一天到晚专念一句名号,简单。而其功德,却是一切法门所不能比拟。善导大师言:“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其功德威力,一切法所不能比,略举如:观经下品上生中,其人一生不信因果,不信佛法,广造十恶,

也就是现在的吃喝玩乐的世俗人。杀生吃肉,妄语两舌,贪嗔痴慢疑无不具足。其人命终欲死前,遇善知识,劝其称南无阿弥陀佛。其人随顺,口称名号一声,弥陀应声即现接引。其虽一生为恶,因其一声称名故,佛现并赞其为“善男子,汝称我名故,我来迎汝”,寿命即终。以此一声弥陀名号,得不堕地狱,而往生净土,永不退转于菩提,并将快速成佛。广度无边众生。此其难信之一。也是不可思议。

诸佛菩萨祖师等,于此大慈法门,更是倍加推崇。

龙树菩萨一生持念弥陀名号,后往生弥陀净土。其著言:“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实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又言:“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即,专念佛者,从第一声称名开始,其人虽是凡夫,但已经是不退菩提的身份,即实时入必定,称名之时,即入正定聚。所以,念佛法门,“顿教中的至极顿,圆教中的至极圆”。顿者,顿超圣道三大阿僧祗横入不退转。圆者,圆摄弥陀兆载修行的圆满佛果功德于一声称念。

古德言:“法华之秘髓、华严之奥藏”。《法华经》开显诸佛出世本怀,经言:“三界不安,犹如火宅”。即度一切众生出生死,成佛道。示一切众生,无论愚痴还是智慧,人人皆可成佛。《华严经》开显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之妙法。最后,却以往生净土方可极速圆满成佛为总结。无论法华之成佛,华严之圆满,都必须往生净土才可以成佛。《楞伽经》言:“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法身及报化,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世界出。”

《佛说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言:“大菩萨声闻大众,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无量寿国在九品净识三摩地,即是诸佛境界如来所居,三世诸佛从是成正觉,具足三明,增长福慧”。

《般舟三昧经》言:“三世诸佛,念阿弥陀佛而得做佛”。即一切修行者,乃至等觉菩萨,都必须去极乐净土,方可成佛。印光大师言:“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 ”。此也是其不可思议也。

《阿弥陀经》言:一心称名者,其人即不退转于菩提。

《观经》中,世尊广开诸法,劝往生净土,而于最后总结时,直说本意,唯一心持念南无阿弥陀佛为净土之要。

此法门之利益之无比故,所以,弥陀赞一遍上人专弘此法,为大慈大悲。《大悲经》言:“自念佛者,为大悲,劝人念佛者为行大悲”。

弥陀又赞言:“最上善根,慈悲至极”。即赞其行为与诸佛无二,大慈大悲为诸佛菩萨才堪用之语。所以,劝人念佛的行为,与诸佛菩萨所行无二。此处,阿弥陀佛给予一遍上人至高无上的赞叹,也是给念佛行者最高的赞叹。善导大师:“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大悲传普化,真诚报佛恩。”

【原文】然而或论信不信,或简机非机,此义违佛本愿。当来经道灭尽之众生,如何论信?如何论机?尔时唯有多少任凭口称名号,随声灭除罪障。

【略解】善导大师:“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即一切凡夫往生,无论自力还是他力的修行,无不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往生。也就是说,没有自力能往生的,无不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力量。

关于往生净土的方法,无论杂修诸行回向,还是专持名号往生,古今诸宗之师于自依经论释义或应机说法,各有所宗。其思想也有所不同。善导大师释判为要门和弘愿门。其修行,不出信愿行三字,诸师一切思想均不离此三字。现举几种:

第一、信愿杂修诸行,回向往生。

此古今学佛中最多,信乐净土,发愿往生,以广修诸法,如诵经、持咒、参禅、持戒、观想.......。然后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信愿为方向,诸行功德为往生和品位高下。因其功德果报通于人天各处,如诵经开智慧,参禅通开悟等,不通净土。所以,必须依仗凡夫信愿回转其功德,归于净土才可以往生,若无信愿回向,必不往生。

第二、信愿专持念佛,以念佛为功德,回向求生。

此即信乐净土,愿意往生,以念佛为功德。回向求生。信愿为方向,诸行功德为往生和品位高下。其思想为:依仗凡夫信愿,无信愿不得往生。

第三、信愿专持念佛,以信愿为必要,仗佛力往生。

此即信乐净土,愿意往生,依仗念佛,得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其思想为:若无往生愿,纵然念佛,阿弥陀佛也不来。即,依仗凡夫信愿为前导方向,无信愿不得往生;若有信愿,只要念佛,依仗佛力即必生。

第四、专持名号,必生净土。

以专持名号即具足信愿行。不依凡夫的信愿为往生的决定,唯依名号决定往生,名号之外,不论信愿或根机等。总之一概不论,唯称名得往生。

以上四种为主流思想,其他思想,此处不论。

一遍上人当时对于信愿也有所执着,故弥陀于此处言:念佛往生之要求,如果你要是以信才可以往生,或者是需要什么根机念佛才往生,如:要念佛念得清净,要持戒念佛,要善人念佛等等,此违背我本愿真意。

经言:“末法万年后,世尊以大慈佛力,住持一部无量寿经留下百年,度脱众生”。佛法僧即灭不见,其时之众生,身心造恶至极。也无经论,无智者法师讲解如何持戒,如何修行各法。所以,无从谈什么信,谈什么根机,都是身心躁乱的罪恶至极之机。纵然如此,见此经者,闻听阿弥陀佛名号者,只要肯称名,即得往生。尔时,也唯有此一法能度众生。

修行佛法,当以佛语为准,切不可违背佛意。关于论信,我们看佛的一段话。《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言:“佛言。其人奉行施与如是者。若其人然后复中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信有弥陀佛国。不信有往生其国。虽尔者。其人续念不绝。暂信暂不信。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续其善愿为本故得往生”。

大意为,有人听闻有极乐世界,生起往生之心而修行,然后,因无所专据,看不到往生的证据而心中狐疑不定,内心不安。甚至达到不信因果,不信有极乐世界,不信有阿弥陀佛以及往生之事。内心纠结于信疑之间而痛苦。但,只要坚持修下去,即得往生。所以,念佛修行者,无需纠结信和不信,此无谓之事,因信和不信都往生,只要一直修行下去,即得往生。

关于专持名号决定往生,无需其他助行,佛在经文中有多处开示。略举如下:

《阿弥陀经》中,诸佛齐劝一心专称弥陀名号,定得往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阿难白佛言:“世尊,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以此给一代佛法做了最圆满的归宿,善导大师释义言: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般舟三昧经》中,佛言:四众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佛言:“专念故得往生”。善导大师言: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观经》中: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此往生人一生不信佛且为十恶不善,临终应堕地狱,此紧要关头,遇善知识劝称佛名号,一声称名,而往生净土。阿弥陀佛出现言,就是因为你念我名字了,我即来接你。此即念佛必生,无需其他诸行辅助。

略举经中佛语数言,明称名必生。为什么佛说专称名故得往生呢?往生不是必须要有愿行么?因为名号本身即具足愿行,善导大师言:“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善导大师此处唯论名号具足往生,丝毫不牵扯凡夫身心之行,应知。所以,念佛不论信愿和根机,唯论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言:“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法照大师言:“成佛不劳诸善业,华台端坐念弥陀。弥陀令遣称名字,唯须专心尽一形。”又言:“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

如《往生传记》里,痴傻的王呆头,被师父陈道人教念佛,其无心念佛,无信无愿。故念佛也不成调,还经常偷懒睡觉。师父发现后,就用棍子打他。逼他好好念佛。如此无理论的傻傻的念下去,最后却潇洒的往生。如阿弥陀佛鱼中,渔民不懂什么是佛法,也不知什么是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只是为打鱼而每天念佛不断,最终也往生。其他还有鹦鹉,八哥,老鼠....动物往生。所以,名号具足往生。

【原文】佛法流布之今时,已是信者少不信者多,广大众生,大多未闻佛法,无善知识随身,孤独卑贱恶癞病人等族有之,何况经道灭尽之时乎?

【略解】经言:“末法时代,众生邪见炽盛,广行恶业,不造善法。而邪师说法又如恒河沙,遍地都是。”佛法到现在,真信佛法并修行的人,已经极少。什么是真信佛法呢?不是你烧香磕头求发财保佑,也不是你以佛法为学问哲学,弄文字般若。佛法是为出生死,而能真为生死,真实修行。如此之人,极其稀少。多数众生,都是每天忙于俗事,心机谋算,名利财色一辈子。外加邪师蛊惑,破坏正法正见,使众生更加可怜,多落于轮回之路。以上是说能接触到佛法的,而大多数众生甚至根本不学不信,这个我们可以观察身边,有几个人会去专门的了解佛法,自己观察下就知道了。

孤独的意思,即现在的众生,内心多无安全感,唯信自己,不信他人。卑贱者,就是欲望大,力量小。内心经常不甘,压抑痛苦。恶癞,以欲望无法满足故,内心自私自利。表面迎笑,内心歹毒,行事无道德标准,甚至不择手段。皆如丧心病狂。故此类行为称为病人。此类人,内心无信轻慢,故善知识也远离。这个时代尚且如此,何况万年后法灭尽之时。

弥陀于此,开示一遍上人对念佛往生法门的理解障碍。断除其疑惑。显弥陀一力承担众生往生之业,即独举称名必生,其他一概不论。

善导大师言:“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原文】望汝自今以后,智慧门任他,慈悲门自领。不论净秽,不论善恶,不论信疑;总之,不可论心之是非,凡夫之心,善恶共迷,不可作为出离之要道,唯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也。

【略解】以上为理,这里是论实修。即舍弃自力思想,一心称名,任凭弥陀救度。

智慧门任他,智慧门即心的意思。慈悲门自领。慈悲门即本愿称名,即舍离自心分别之力,舍弃一切理论,唯留南无阿弥陀佛,一心称名。因名号决定必生净土,不决定于凡夫身心如何。凡夫心变化无常,一切不定,而弥陀本愿是永远不变的。所以,应舍弃无常的自心分别,一心依靠弥陀。

即舍善恶能否往生的顾虑,舍念佛清净与杂乱的恐惧,舍信疑决定往生的纠结,舍通达佛法念佛与愚者念佛的区别,舍

内心想对念佛必生的确立心。心中一切观念皆舍,唯独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舍即不顾此心之意,唯知称名必生而尽力念佛。如愚者之心念佛,落实下来很简单,就是一天到晚的南无阿弥陀佛。

当内心再起各种纠结的时候,不压制,不安抚,任其自生自灭,我们依旧是南无阿弥陀佛。所谓:

深信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怀疑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无信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心静时是南无阿弥陀佛,心乱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烦恼时还是南无阿弥陀佛,开心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愿生净土时是南无阿弥陀佛,无愿生心时仍旧南无阿弥陀佛。此心之变化和往生无关,唯口称之名号才是决定往生。

佛言:“慎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地藏菩萨言:“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娑婆众生,所知障极重,我执刚强。起心动念,邪见误解,人我山高。随缘变化,无常不定,神识躁乱,妄想纷飞。善导大师言:“凡夫发心,如画清水”。凡夫之心,于往生之要无丝毫帮助。故,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以大智慧眼,知凡夫心不能有丝毫做往生之凭,唯一力承担一切。而成就了念佛必生的大愿。弥陀言:“一切恐惧,为做大安”。大安者,即弥陀全力承担你的往生大业,凡夫只管称名即可,无需其他条件。如果给凡夫身心加一丝条件的话,凡夫即必定不安。善导大师言:“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二)

【原文】他力称名者,不可思议之一行也;超世本愿者,凡夫出离之直道也。诸佛深智非所测,三乘浅智岂能窥!莫留诸教之得道于耳底,唯称本愿之名号于口中。称名之外不用我心,此云:“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略解】不可思议者,即无法理解,不能理解,甚至是超越六根能力范围。称名念佛者,为什么不可思议呢?因为念佛是他力作用!凡夫对自己可以去了解,但对于别人的世界或心理等是很难了解的,何况佛的境界,而且是诸佛之王的境界。凡夫与佛的境界差别,这个是无法用某种比较来比拟的。如果说佛是大海,那凡夫连一毛尘水都不是。无法比较,也不能比较。诸佛之境界,超越凡夫六根思量范围,是无法思议的。

善导大师言:“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弗测所窥;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大师言,诸佛行境,深广难测。诸大菩萨尚且难测佛意,何况我们区区凡夫。唯顺佛所教,一心念佛,愿生净土。绝不敢违背佛意。

世事很多尚且如此,如用电脑,基本上只会用,你能了解电脑构造多少呢?但对我们来说,会用就行。如坐飞机,你对飞机原理构造又能知道么?只要坐就行。

弥陀本愿,称名一行。毕此一生,相续专称,必定往生,得了生死,疾成不退转。善导大师言:“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而其它行门,三大阿僧祗,万劫苦行难行。龙树菩萨言:“自力修行难如用一只手托起三千大千世界”。善导大师言:“璎珞经中说渐教,万劫修功证不退。”又言:“万劫修功实难续,一时烦恼百千间。”龙树菩萨言:“佛法总分有两种,难行道和易行道。难行道者,三乘佛法,六度万行等。易行道者,持佛名号,疾成佛道。”

凡夫力弱,障重业深,生死无常,随时轮落六道苦海。故其修行当以了生死为本。出生死如救头燃,此事不了,绝不涉及他事,故不可以广学诸法或其他事为目标。弥陀一法,简单无比,只需专称名号,相续即得往生。

《般舟三昧经》言: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佛言:“专念故得往生。”

善导大师言:“一切时中相续作,至死为期专复专。”以此了生死大事故,内心当放弃其他一切理论,死心念佛,一个心眼念佛,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时刻自励,念念不舍,一天到晚南无阿弥陀佛。

凡夫心智弱小,想东忘西,神识飞扬,顾虑难周,于世事尚且难分别其真实之善恶。心性又多是少信杂疑,思绪杂乱不安。善导大师言:“凡夫发心,犹如画水。”于不可思议之本愿他力法门,如其内心有理论分别等存在,即易有担忧顾虑。故不可信此心之分别思想,当顺弥陀大愿。唯须时刻相续称名,无需理会自心思虑,此皆胡思乱想。弥陀本意,称名必往生,此外若有理论,皆非佛本意。如此当舍离一切理论,唯相续称名,以舍离、不顾我心思量分别故,自然无疑无虑,顺佛大愿,称名往生。

凡夫之心,善恶皆迷,不可做往生之要。唯称名号决定必生。即念佛就是念佛,念佛无理论,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而已。当你内心不安,或者这如何那该如何,什么这样能往生那样不能往生,自己在那里纠结

算计,此尽属无聊无谓无益之事,佛告诉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必生。所以,当舍离内心各种分别,不顾此心之思量,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

怎么往生?“称名必往生,依佛本愿故。”善导大师言:“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三)

【原文】「念佛往生」者:念佛即往生也。南无者,能归之心;阿弥陀佛者,所归之行。心行相应之一念谓之往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后,不论我心之善恶是非,不用后念之心,此谓之信心决定之行者也。现在称名之外,不可期临终;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毕命为期也。

【略解】弥陀因地,以四十八大愿,称名必生为因而起行。兆载修行成就本地大愿,而成佛位,现居西方,尊号为阿弥陀佛。因果不二,愿行不二,故弥陀所成之佛果,唯依四十八大愿而广作佛事。故所成一切功德力用,其身八万四千相,一切神通智慧,无量光明遍照,一切内证与外用,依正两报,皆成念佛行者之所依靠。而其功德力用,度化众生之德,尽显在佛光中。故世尊极赞弥陀佛光之慈德,尊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光中极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言:“由彼如来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无有障碍。”即阿弥陀佛是以佛光做佛事,摄受度化众生。善导大师言:“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

又《观经》言:“弥陀佛光唯摄念佛,不摄其他杂修行者。”善导大师言:“相好弥多八万四,一一光明照十方;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唯念佛者得弥陀之摄受不舍。

弥陀本愿成就中的一切,如众生之称名与往生,宝池莲华,宫殿楼阁等净土之庄严等等。皆弥陀无漏佛果中成就所现,一体不二。善导大师言:“七宝池林等是能依,琉璃宝地是所依;地是能持,池、台、树等是所持。此由弥陀因行周备,致使感报圆明。明净之义,即「无漏为体」也。”故念佛之行者,称名之时,即得此之一切之时。法然上人言:“极乐世界是念佛必生的世界,阿弥陀佛是为念佛必生而成的佛。”故念佛之时,即立得往生之时。即立得:必生,不退转,得大菩提....。称名之时,即得果报之时。善导大师言:“但使回心正念,愿生我国,立即得生也。”龙树菩萨言:“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念佛即是往生,弥陀之一体成就也。

举例言:如钱币【硬币】之两面,设计铸造之时,即已经把整体设计并完成,才可以使用。用钱者,得到钱币,即得其整体。见其一面必有其另一面。钱币整体如弥陀整个佛果。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即其一面。得此一面,即得整个钱币之时。法然上人言:“他人以临终为得往生之心念佛,法然不然,法然以称名即已获得往生之心念佛。”

故念佛即往生。众生知道的只是称名,但其本体其实是往生。 「南无者,能归之心。阿弥陀佛者,所归之行。心行相应之一念谓之往生。」六字名号之功德,为弥陀成就之功德,无丝毫凡夫之力。全体为弥陀果德。故其“南无”也是弥陀所成就之“南无”。“阿弥陀佛”是弥陀所成就之“阿弥陀佛”。弥陀以大愿成就之“南无阿弥陀佛”回向施与众生,使称念此六字者必生。

往生净土,必须有愿行方可必生。无愿则无方向,无行有愿则为空想不落实的虚愿。故愿行不得缺一,缺一即必不能生。而凡夫之心,变化无常,纵然发心,也如画水。而且,多外现贤善,内怀虚假,贪嗔邪伪,奸诈百端,自私自利,事同蛇蝎。以此心行想往生报土,难比登天。善导大师言:“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弥陀知凡夫之根性,以大慈悲成就真实清净之“南无”,而不依众生心之发愿。如此,方能称名必生。故《般舟三昧经》中佛言:“相续专称我名号,即得往生。”以名号本体即具足愿行。并且其愿行为果成就,不是因成就。此愿行在十劫之前,阿弥陀佛正觉之时,即得圆满,而不是众生称念之时才成就。所以,称名行者,是以阿弥陀佛的果地做因,故念佛之时即得往生之时。

南无者,能归之心。即称念南无之时,无论凡夫之心是否有皈依弥陀之心;是否愿意往生,此皆不论,只要称念此“南无”两字,既得弥陀成就并回施给众生的往生发愿功德。能归之心者,称念之人也。称此“南无”,即得能归。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于此有详细的解释。

阿弥陀佛者,所归之行。能归之处的意思,即依靠之处也。 所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不依不问其身心如何,以弥陀外力故,自成往生之愿行。此名:他力。

心行相应之一念谓之往生。能归与所归一体不二。能归与所归之相应,都是弥陀所成就,南无阿弥陀佛本体自具之功能。不牵扯凡夫身心丝毫。也就是每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是得往生,得必生,得不退,此皆弥陀之德。如《观经》中,下品下生,其人身心俱废,唯能口称名号。佛言,以其口称名号得往生,即显此意也。

一遍上人又言:“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后,不论我心之善恶是非,不用后念之心,此谓之信心决定之行者也。”

行者知往生之得,全在称名,与身心等无关之时。其内心即落脚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此后,只需行住坐卧,相续专称弥陀名号即可。但凡夫之心,万般知见,贪嗔痴爱,攀缘成性。六根对六尘,接触外界或者内心思虑时,会经常起各种思量分别,或起信疑之纠结,心不清净之顾虑等,担心障碍往生.此等思虑虽无用,也不会障碍念佛往生,也不是我们故意升起此心。但外因内缘,凡夫心不由自己控制故,仍旧会经常蹦出这些念头。此时行者,当不顾不理此心,莫压制,莫安抚,莫顺从,任其自生自灭。古德云:“念起是病,不续是药。”此即:“不论我心之善恶是非,不用后念之心。”如此做之行者,谓之真信决定必生。此信不可从内心来看,要从行来判断。凡夫之心无此信之相。如果行者内心感觉有此信之相或者感觉,此皆是凡夫无常心之虚妄相,应舍离不顾,不得在意。唯以行来判断,即只要口称相续,专持名号,即必然具足此信。有行必有信。善导大师言:“就行立信”即此意也。

此处虽然谈到此信,但往生不决定于此信,于此信无关。此信只是相续专念佛中附带产生的一个必然而已,与决定必生无丝毫作用。所以,一遍上人又言:“现在称名之外,不可期临终;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毕命为期也。”即行者当一切不顾,唯相续专称南无阿弥陀佛。此外无真实处。 (四)

【原文】「念佛往生」者,我等众生,无始以来,成就十恶、五逆、四重、谤法、阐提、破戒、破见等无量无数大罪,因此未来轮回无穷生死,六道、四生、二十五有之间,受大苦恼。

然而,法藏菩萨五劫思惟之智慧,证悟名号不思议之法,成为凡夫往生之本愿;十劫以前,此愿成就时,十方众生往生之业,决定于南无阿弥陀佛。

此觉体既显现于阿弥陀佛之名,则有志于厌离秽土、欣求净土之人,不论我机之信不信、净不净、有罪无罪;唯喜得闻如斯不思议之名号,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息断命终时,必蒙圣众来迎,当契无生法忍也,此云「念佛往生」也。

【略解】我们是什么样的众生呢?善导大师言:“罪恶生死凡夫。”娑婆众生无始劫来轮回六道,生性自私故,我执刚强,善于造恶如暴风骤雨。因此常沉没于三恶道中,人天偶居如电光,无有出离之缘。《悲华经》卷六言:“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专行恶业,

如是众生,诸佛世界,所不容受。如是众生,断诸善根,离善知识,常怀瞋恚,皆悉充满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摈弃,以重业故。”

娑婆的众生,自以为是,邪见我慢如山,造恶无惭,不信贤圣。所以,为诸佛世界所不容,一千四佛所放弃,诸佛难救。根性低劣,不堪三乘圣道,愚痴顽劣。如此,轮回生死不能出离。

法藏比丘看到众生如此可怜,而发下超世之本愿,此超世之意义深广。略举如,第一超:要成就一个超越诸佛的世界。善导大师言:“观彼弥陀极乐界,广大宽平众宝成,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刹最为精。”第二超:最容易往生的世界。世界再好,如果往生条件高,对我们这些罪恶凡夫,那就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极乐世界在往生的要求上最低。善导大师言:“一切佛土皆严净,凡夫乱想恐难生,如来别指西方国,从是超过十万亿。”而极乐世界,口称名号,相续专念,即得往生。其他还有平生护念不退转,往生者得紫磨金身,神通智慧等大愿,见《大经》等。

法藏菩萨五劫思惟之智慧,发下超逾诸佛之大愿,并言:“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其他诸佛可以三大阿僧祗成佛,而法藏比丘为完成此大愿却进行了兆载无数劫的修行。十劫以前,大愿成就,弥陀成佛。而十方众生往生必定之业,即决定于称名必生。

阿弥陀佛以称名必生为佛果成就,即以自己成就的大愿力量度化众生。其往生之大愿业力为弥陀一力成就,丝毫不牵扯到凡夫身心。如此,阿弥陀佛才敢对法界一切佛菩萨圣者,对一切众生等发广大音言:“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大安者,依靠也。就是说,一切众生,入我本愿,必定大安。不是逐渐大安,是立刻大安。众生之最大不安,就是轮回,又无奈无力修行。而弥陀以本愿成就,全力承担众生一切。也就是说,不用你修,不问你根机善恶,不问你信不信,不问你心清净还是散乱,一概不问。

善导大师言:“无问罪福时多少。”

又言:“以佛愿力,五逆之罪与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只要一心专念弥陀名号,无不得生。

法照大师言:“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世间事,仿佛尚且多身不由己,于出生死,凡夫更是无奈无助,什么都不行。对于有道心之人,生死大事不了,是永远的不安。如果有了

依靠处,对我们不设置任何身心要求,才能真的大安。其他诸佛未说此“一切恐惧,为作大安。”而弥陀如此行为,如此大愿,此大恩无法比拟。

所以,有缘遇此法门者,当珍惜此法胜过自己的性命。不要管信不信,愿不愿,内心清净不清净,智者还是愚者。唯应庆喜弥陀终于成佛了,我们终于可以出三界了。其当顺弥陀本愿,行住坐卧,一切时中,相续专称南无阿弥陀佛,毕命为期。于临终之时,弥陀必来迎接,息断命终,乘莲花时,翻妄念之心入无生忍。永出苦海,得生极乐世界。

善导大师言:“临终圣众持华现,身心踊跃坐金莲。坐时即得无生忍,一念迎将至佛前。”

源信大师:“知此念佛,即蒙来迎,乘莲台时,能翻妄念,成为觉心。”

法照大师:“凡夫若得到西方,旷劫尘沙罪消亡;具六神通得自在,永除老病离无常。西方极乐七宝池,八功德水不思议;底有星沙岸香树,莲华涌出化生儿。” (五)

【原文】名号之外无机法,名号之外无往生。 一切万法皆是名号体内之德也。

然则,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而息断之处得无生忍也,如是领解之一念,云「临终正念」,是则十劫正觉之一念也。

【略解】善导大师本愿六字释:

「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名号之外无机法。机,是指念佛往生之人;法,是指必生之所行。往生之机法,“南无”即真实愿往生之机;“阿弥陀佛”即必生之行。即南无阿弥陀佛也。此处法语,往生唯南无阿弥陀佛所决定,南无阿弥陀佛之外无决定。换个思路给大家解释,即弥陀本愿,唯看你称名与否,无论你内心信不信,愿意不愿意,只要你称名,南无就是你,就是你发愿。南无之外,你的内心,弥陀不看不依。如:“鹦鹉学舌,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但其内心并不知道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更不懂极乐世界。”但在阿弥陀佛那里,以本愿成就故,鹦鹉称名就是在发愿起行。以弥陀大愿,唯南无阿弥陀佛故。

名号之外无往生,称名为我们要做的,往生为阿弥陀佛要做的。南无阿弥陀佛中的“南无”,为真实的我们。“阿弥陀佛”为真实的往生功德,如《观经》言灭罪,往生等,无不是名号之德。唯有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弥陀必来。一切核心,无不是围着名号。无称名,不能灭罪,往生,得不退转,成佛等等。故,离开南无阿弥陀佛,没有能往生的你,也没有能接你的佛,一切都以名号为决定成就。

专念佛者,临终弥陀来迎,乘莲花时,翻妄念为无生忍,此为真实之「临终正念」,也是十劫之前,弥陀大愿成就的功德,众生念佛之必得。 (六)

【原文】所谓「念佛行者之用心」者,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外无用心也,此外亦无可开示之安心。

诸学匠所立之种种法要者,皆对治初惑假初之要文也;然而念佛之行者,于如斯之事,皆悉舍弃,唯应念佛。

往昔有人问空也上人:「如何念佛?」唯答「舍」而已,此诚金言也。

念佛之行者,舍智慧愚痴,舍善恶境界,舍贵贱高下之道理,舍怖地狱之心,舍愿极乐之心,诸宗之悟亦舍;一切皆舍之念佛,则契弥陀超世之本愿。如是称名念佛者,无佛亦无我,何况此中种种道理,亦皆无也。

【略解】念佛者之用心或安心,其实就是知南无阿弥陀佛为必生后,而一天到晚念佛即可。好比坐车去广州,一直坐在里面别下车即可。以称名决定必生故,行者一天到晚盯住称名即可。经言,一心念佛即此意也。

诸师虽有著作,广论法意。其实都是为引导念佛,讲说念佛,解答念佛的疑问等而著。所谓“行起解绝。”已入一向专称之行者,称名之外,无他事可行,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而已。

往生唯称名所决定,称名之外,身心之变化,于往生无关。但凡夫之心无常善变,遇见外缘或者内心思虑,经常会起各种念头。所谓:信疑,清净不清净等等,一概放舍不顾即可。以一切决定于名号故,无需顾虑自身或者阿弥陀佛。也无需去理会什么理论,一概不顾。唯南无阿弥陀佛即可。

证空上人:不顾此心,信称念必生,而常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即是本愿之念佛也!

【原文】念佛者,不论安心不安心,但任口称,即是正定业,不违他力超世之本愿,于弥陀本愿,既无缺,亦无余。此外尚有何事可用心乎!唯还愚者之心而念佛也。

【略解】弥陀本愿即相续专称名号,以称名决定往生,不以凡夫身心决定往生。但念佛行者多不安心,此正常现象。然,无论安心与否,但称名即不违背弥陀之本愿,必得往生。如《观经》之下品下生,其人内心惶恐不安,内心已经失去控制,转为口称名号。佛言:“以称名故,即得往生。”善导大师言:“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也。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所以,行者应如愚者之心,唯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必生而已,而一天到晚的南无阿弥陀佛。 (七)

【原文】「至诚心」者:舍自力我执之心,以归命弥陀为真实心之体也,是故善导大师释曰:「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此即嫌舍众生之意地也,三毒是三业之中意地具足之烦恼也。

「深心」者:善导大师释曰:「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舍烦恼具足之身,以归弥陀名号为真实之体。

然则「至诚」、「深心」二心者,厌舍众生身心二妄,归他力名号之相也。

「回向心」者:自力我执时之诸善与他力名号所具诸善一味和合时,能归所归,成为一体,显现南无阿弥陀佛也。此后上之三心者,即施即废,而唯独一南无阿弥陀佛也。

然则三心者:放舍身心而念佛之外,别无道理也。 其舍身心之相者,唯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也。

【略解】三心者,《观经》言:“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大经》言:“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善导大师言:“具此三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可见三心之重,为往生之道不可缺少。

三心的作用是什么呢?

三心其实就是在修行中,必须具足的真实信愿,可以分为两处:

第一、阿弥陀佛为了救护我们而修行。五劫思维,兆载修行,最后把清净功德回施给我们。故,阿弥陀佛必具足如金刚坚固一样的三心。

第二、就是我们要往生的众生了。

至诚心者,至者真,诚者实。欲往生者身口意起行修净土诸业,必须真实。行事不得道貌岸然,心口不一。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私心虚伪。贪嗔痴慢夹杂在诸行之中。如此所修之善,为杂毒善。以此善求愿往生,必不得成。

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深信佛语,一心净土。不可以遇见人的知见或事的障碍,即生狐疑退堕,深信之心应如金刚。

回向发愿心者,所作一切真实深心之善,悉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极乐世界。(注:三心的详细讲解请看《观经四帖疏》之三心释)

欲生净土,必须愿行具足,缺一不可。有愿无行为空愿。有行无愿,行无方向。而欲成往生净土之真实愿行,三心必不可缺。无至诚心者,所行必懈怠虚伪不真实。无深心者,修行必难持久。无回向心者,所行没有方向。故三心不真实成或缺一者即不得往生。

此三心的作用就在于成就真实圆满的往生愿行。善导大师云:“三心既具,无行不成。愿行既成,若不生者,无有是处也。”

净土法门修行分为专和杂。专修者,也叫正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

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 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 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 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

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

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

(略注:善导大师首先言“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为弥陀本愿”,然后言“若依礼诵等”,而不言“二者”,只轻描淡写为“若”字而略过。即若有若无皆可。即唯称名为正定业,其他礼诵等可有可无。纵然

礼诵,绝不是帮助往生,而是帮助达到一心专念。善导大师言:“五门相续助三因”,此意应知。如果以诵经和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即观想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菩萨,还有观想极乐胜境等,外加持名。一起回向,即成要门。善导大师言:“一切善恶凡夫,发菩提心愿生弥陀佛国者,日夜计心,毕此一生,称观礼赞,香华供养阿弥陀佛及观音圣,净土庄严,念念观想,此为常乐净土之要门也。”非顺佛本愿,应知。)

杂修者,修诸杂行功德,回向往生,以三心难具足真实故,难得往生,此其意也。论修行,众生障重,神识飞扬,所知障深,我执如须弥,难以控制。善导大师言:“三业随缘转,定想随波飞。”地藏菩萨言:“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纵发诸修行之心,如同画水。贪嗔痴慢疑五盖具足,骄慢弊懈怠随行自现。论造业,如江河泄流,暴风骤雨,难以歇止。所以,以自力所修诸行,三心难以具足,不得清净。另外,无常迅速,生命随时会死。三心未具,无常即来。这些也就是为什么古今学佛的多,往生少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很多修行的人不安心的一个原因。

关于专杂两修之得失,善导大师言:“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又言“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印光大师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即佛说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

往生之决定者在于愿行具足,但众生根性低劣和因缘不同,故难圆满成就愿行。如此,多不得往生。

《观经》下品下生中,其人为心思恐惧杂乱之五逆众生,临终遇善知识,教令口称名号,连续十声,弥陀现前,往生净土。此人心乱惶恐,一生为大恶,没有任何善行或修行,且有大罪。那为什么可以往生呢?

《观经》中有几段话:

第一、阿弥陀佛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第二、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然后得生净土。

第三、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然后得生净土。 往生的关键,佛在这里亲自直接点出,就是“称佛名故”然后得生净土!

善导大师言:“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这里就清楚了。阿弥陀佛的兆载修行中,就已经把我们往生净土所需的愿行,已经全部替我们修好,然后回向给我们了。是什么呢?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

南无阿弥陀佛的真实圆满,是在法藏比丘如金刚般的三心中,兆载修行中真实成就。故,我们往生所需一切功德,只需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中,即圆满成就。故,佛在《观经》下品云:十念称名,必生净土。

这也是为什么《观经》和《无量寿经》会讲三心,而《阿弥陀经》只说一心念佛。因为《观经》和《无量寿经》谈到了杂修。所以,必须要谈三心。《阿弥陀经》唯说念佛,名号本体具足三心,故无需另论三心,只需谈一心持名即可。又如《观经》结尾,世尊专说念佛为净土之要,即只说好好持名,无需另谈三心。

既然名号具足三心,那为什么第十八大愿中,也先提到三心呢? 因为三心在专念佛法门,是为导归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如此方能符合弥陀本意,必生净土,理事不二。《大经》言:“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此为理。那么如何落实下来呢?在三辈往生成就文中,世尊亲自做了解释。即:一向专念。

善导大师言:“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也就是说,善恶凡夫往生,无不是依靠弥陀大愿,绝无离开弥陀大愿而能自力往生者。一向专称者,即是彻底乘佛本愿。善导大师言:“顺彼佛愿”。在弘愿念佛法门来说,一切都是名号,都是弥陀本意为准。至心者,尊佛的意思,彻底放弃自己的能和所能,依靠弥陀,随顺弥陀本意,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一遍上人释此言:“舍自力我执之心,以归命弥陀为真实心之体也,是故善导大师释曰:「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此即嫌舍众生之意地也”。即舍己之杂毒之能,归弥陀清净本愿之意。

深心者,知凡夫罪恶身心不可依靠,即不再依靠而舍弃。唯深信称名必生,心如金刚,不受任何环境或者观念,别解别行别见的动乱干扰,一心称名,毕此一生。

发愿心者,唯依称名决定必生。此三心显现在持名上,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因名号直通净土,无需回向。故《阿弥陀经》不谈回向,唯说念佛。一遍上人在此处谈到了杂修回向,归于名号为一体,其意即

导归杂修入弥陀本愿,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已入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行者,即当舍弃三心之理论,乃至舍弃念佛的一切理论。行起解绝,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必得往生。善导大师言:“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善导大师《观经疏》中十八大愿文释义言: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们来看下善导大师释本愿的经文原文,对比下,《无量寿经》中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善导大师将经文中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释义为「称我名号」。一遍上人言:“三心者即名号也,故善导大师释「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谓之「称我名号」,故称名之外,全无三心也。”

善导大师此处妙笔释义,唯把「称我名号」替换了「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意显唯称名号,即具足三心,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佛言:“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即称名必生。

一遍上人经常谈一个「舍」字,但其真实之处,「舍」字也多余,也应抛弃。留唯南无阿弥陀佛。「唯」字本身即具足「舍」。此中无「舍」,也无「唯」,声声相续南无阿弥陀佛而已。一遍上人言:唯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而已。 (八)

【原文】临终念佛之事者,人皆谓病苦死苦所责,临终不能念佛,有损往生;人人疑之,此无谓之事也。所行念佛者,佛之护念力也,临终正念,亦是佛之加佑力也;于往生法者,一切功能皆是佛力法力也。

【略解】对于临终是很多净土修行者之恐惧,很怕自己临终,被外界事情干扰。如:家人哭泣,家人不懂佛法而乱动自己的身体,或者死在混乱之地等。其实,此无谓之事也!

对于临终的猜测担忧,都是凡夫自己的胡思乱想,或者某些居心叵测之人的臆测乱说。这些绝对不可以相信。

一切以佛语祖论为准。《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佛言,念佛人临终时,佛和圣众会提前来。来做什么呢?来护念行者的心,令其不乱,即不贪恋,不颠倒等。使此人不被外界干扰,然后随佛往生。

善导大师言:“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所以,无需担心此事,此事为阿弥陀佛负责。

《大经》言:“如是一心求净方,决定往生极乐国;假使大火满三千,及彼庄严诸牢狱;如是诸难悉能超,皆是如来威德力”。

《称扬诸佛功德经》言:“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其人命终,阿弥陀佛,与诸比丘,住其人前,魔不能坏彼正觉心。”

《悲华经》言:“临命终时,我当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其人见我,即于我前,得心欢喜。以见我故,离诸障阂,即便舍身,来生我界。”

《弥陀圆中钞》言:“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弥陀乘大愿船,而来拔济;虽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昙鸾大师:“念佛之人,临终无颠倒之事。若非弥陀慈悲加佑,凡夫众生,临终之际,四大分离,众苦交煎,如生龟脱壳,岂能心不颠倒?岂能一心不乱?”【即临终不乱全佛力住持】

专念佛人,平生和临终都得弥陀护念不舍。所以阿弥陀佛在《大经》中,对专持名号者保证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观经》:“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善导大师言:“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又言“《弥陀经》及《观经》云: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善导大师:《观经》第九真身观中: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善导大师:又如《弥陀经》说: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尽一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护念。

善导大师:又如《十往生经》说:佛告山海慧菩萨及以阿难,若有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已去,常使二十五菩萨影护行者,不令恶鬼、恶神恼乱,行者日夜常得安稳。

善导大师:《般舟三昧经中》佛言:若人专行此念弥陀佛三昧者,常得一切诸天及四天大王龙神八部随逐影护爱乐相见,永无诸恶鬼神灾障厄难横加恼乱。所以,专念佛者,绝无临终颠倒之事。

但生活中,或听到某人说谁谁念佛最后没往生。第一、此类人或不信佛,或者对专念佛居心叵测,说话未必是真。末法时代,很多人乃至学佛的都会诽谤念佛。所以,不可乱信。应唯信佛语,切不可信违背佛的话。第二、往生与否,只有佛知道。一个凡夫怎么会知道谁往生谁没有往生。所以,不可乱信。第三、死者绝非一心专念佛者。专念佛者古今极少,多数都是杂修。一心专念弥陀者,若不往生,此无是处。

杂修者,平生和临终,弥陀佛光不摄受,诸佛不一起保护,观世音菩萨等二十五大菩萨不一起跟随,一切诸神不一起随从。也就是说,杂修者以不依靠弥陀本愿故,那一切就要依靠自己。所以,善导大师言:“专念佛者,百即百生”。印光大师言:“杂修回向者,百中难得一二。”故,专杂两修的利益岂止是天地之差。专修是依靠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杂修是依靠自己。所以,行者当判断此中的厉害。

如《大经》中,四十八愿中有关往生的愿,弥陀的承诺是不同的。第十八大愿为专修念佛,弥陀对此愿行者的承诺是,你若不生,我不成佛(也就是说,佛负责你往生的一切,佛负责你的必生)。而十九大愿是杂修回向愿,弥陀的承诺是,我临终来接你,佛在此处不说你必生(佛只负责来接你)。在此两愿中,佛的承诺对往生来说起决定性的作用,行者要善加判断。

专修和杂修,其得到的利益,无法比拟。所以,弥陀本意,意在我们专持名号。善导大师言:“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佛是希望我们各个往生,远离苦海。所以,众生当不辜负佛恩,应专称佛名,决定必生。 (九)

【原文】阿弥陀佛示现而言:不论信不信,不谓净不净。一切众生往生,十劫正觉之时,决定南无阿弥陀佛。

【略解】一遍上人于念佛中,阿弥陀佛示现教诲。论往生之根机,与往生决定之法。

因为凡夫对佛法有个通病,也是极愚蠢的思想,认为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所以,古今念佛就一直争论一个信字,争论的不得安宁。

弥陀大愿是摄受一切众生为目标,即包含了一切根机。也可以说不论根机,不论信或怀疑,不论内心清净不清净。人的心是什么样,其人必是什么样。以不论心故,即也不论其人身份,唯论念佛往生。

也就是善导大师说的,南无阿弥陀佛圆满具足往生功德,称名必生。而称名也是阿弥陀佛的本意,即佛意。

龙树菩萨言:“弥陀本愿,称名自归。”

善导大师言:“四十八愿,一一愿言,称名必生。”

【原文】尔时舍离自力我执妄心,领解他力本愿深意。自力诸善不离憍慢,故释: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

【略解】什么是自力呢?自力就是凡夫自己的看法,不依佛意,自己的一套理论,凡夫只要有自己的理论在。那必然有自力在。即:依据自心分别故,形成了我要怎么念佛才对?念佛要达到清净,念佛要信,念佛要如何如何!以此理论,设置障碍。自己障碍自己往生。并且还自以为是的去障碍别人。

一遍上人经弥陀开示后,领解他力,什么是他力呢?就是弥陀的力。既然是他,即不用自己如何,才可以叫他力。而我们只需要做的是接受他力,怎么接受呢?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

《大经》言:“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意思是说,始终被自己的自力心干扰纠结的人,因为被自力思想所控制。也就是所谓的自力根性,他很难信称名决定往生。骄慢,意思就是内心纠结着,贪嗔痴干扰。例如:贪恋其它法门,不肯放下,认为自己能出生死。事事把我放在前面,我能如何如何。凡夫的我,就是骄慢。以此骄慢的我故,即形成了被自己的爱好心,欲望心控制,纵然学习佛法,其实他并没有皈依佛,不是顺佛教诲的学,而是顺自己的喜好学,不辨自己的根机,此为修行大忌,即:他不是真信佛,或者是半信。即如此,他对简单的名号,第一、因为内心被欲望控制,他无法老实念佛。第二、以不信佛故,对阿弥陀佛及世尊的话,诸佛的诚证,也必定怀疑,无法确信。

弊,是虚伪的意思,即善导大师所说的,内心狡诈,外表善于道貌岸然。行事多疑,只信自己,不信别人,口蜜腹剑。

懈怠,即喜欢放纵,人的放纵必定是为满足欲望。故都是恶性,而必定不修善行,念佛法门,以一心一向故,自成断恶,自成精进。自成放下,自成定力。故,懈怠之人,无法坚持。

憍慢弊懈怠,其实就是说我们凡夫的根性,如果你被自己的根性操纵,即成我执刚强,无法信佛。很多师兄也在一天到晚,看着好像学佛,其实不是,他是因为感觉神奇,或者求神通。或者喜欢等原因而学,这个不是真学佛,什么是真学佛呢?皈依佛、信佛、顺佛,此名真佛子。善导大师言:佛说如是即如是。即,不得夹杂自己的思想进去,这叫真学佛。净土法门,是彻底佛遵从佛,无论是理论还是行门,无不是顺佛。故,憍慢弊懈怠者,无法信从。

【原文】亦释「三业起行多憍慢」焉。归依无我无人之名号,则无可憍之我,亦无可慢之人。此《大经》说「住空、无相、无愿三昧」。

【略解】善导大师言:三业起行多骄慢,是指自力修行,凡夫内心,必然多起贡高我慢,我能修行,我能放生,我能学佛,我能坐禅。自力行者,多被此所控制,不知不觉中就变这样。本意是修行佛法,却变成了自损损他之行。而专念佛者,此中放舍我心,以无我心故,无自力,此中即自成无我相,无他相等,即无骄慢的我,

《无量寿经》言:住空、无相、无愿。亦说「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矣。极乐既是空无我土也。

【略解】

无量寿经: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此四句话,即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

以无贪嗔痴具足的我故,唯有圆满清净的南无阿弥陀佛。故,佛言:“专念故得往生”。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往生,念佛就必生,念佛就是往生。

【原文】然则名号非青黄赤白色,非长短方圆形,非有非无,总非凡夫可思量之法也。是以三世诸佛称赞「不可思议功德」。

【略解】称名就是称名,南无阿弥陀佛而已,六个字而已。名号无颜色,故,不能看;无形状,故,不能拿;非有非无,故,心不能测量。凡夫的心不是有就是无。其实都是有。诸佛称赞为:不可思议。即,超越凡夫心的范围。

【原文】唯任声称念,则离无穷生死。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法也。 【略解】念佛即可。即,嘴里相续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不顾自心,得远离是非。也不顾念佛理论,还愚者之念佛。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即,放舍内心分别理论,也即无我、无他、无有法、无有理论,也没有阿弥陀佛。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一遍上人初悟此处时,言:无佛亦无我,南无阿弥陀佛之声而已。 意思就是说,你只要念就行。此外无奥秘。

【原文】《小经》曰「一心不乱」,所言「一心不乱」者即名号也。若名号之外求心者,可云二心杂乱,不可云一心。

【略解】《阿弥陀经》言: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心不乱。离开南无阿弥陀佛找一心,这已经不是一

心。即,相续念佛,本身就是一心。落实这些很简单,不顾此心,相续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可。再简单来说,如同不知理论的老太太,只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没事就念,多多念即可。最最简单的,就是傻乎乎的念即可。鹦鹉八哥,阿公阿婆,都可以轻松念佛,这就是念佛,南无阿弥陀佛而已。 (十)

【原文】「安心」者南无也,「起行」者阿弥陀之三字也,「作业」者佛也;成就机法一体之南无阿弥陀佛故,三心、四修、五念,皆名号也。

【略解】安心者,即了脱生死大事的意思。世间最大唯生死,那如何安心呢?南无也!南无即皈依、依靠。有依靠了,你自然就安心了。

凡夫一辈子,其实就是在找安心,即安全感,无论任何时候,人都在找安心。人之所以工作赚钱,是因为害怕,怕饿死,怕没面子,怕很多很多。所以,他不安心。人争名夺利,也是为了自己能安心。因为他心不安,所以要争,得到自己想要的,他认为自己得到了,他就安心了。。

其实,凡夫永远不会安心,一直到死。因为他的心安错地方了,他安心的地方恰恰是让他永远会闹心循环的地方。而修行的人也一样的,其实还是为了找安心。但所有的真修行人,在生死没有了断之前,他是绝对不安的,因为他知道生死无常,轮回路险,地狱的可怕。所以,他不安心。

安心,必须有依靠的地方,有你能把自己的心安放的地方,你才能安。例如:凡夫是迷茫的乱争,好似有目标,其实他是稀里糊涂的,他的心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他无处安心。他没有依靠,他要自己拼。

杂修的呢?也没依靠,心不知道放哪里。最后智慧的是诸佛,阿弥陀佛给我们一个安心。祂做我们的依靠,即:一切恐惧,为做大安。有了这个依靠,你就会安心,你不再迷茫,不再害怕,内心会逐渐平复。所以,我们的安心,南无也。阿弥陀为安心法,即念佛。佛,为安心处,为运作者。即,我们皈依祂了,祂就要兑现承诺,负责我们的出生死和成佛等。皈依与被皈依者,两者缺一不可,即成就机法一体之南无阿弥陀佛故。故,南无阿弥陀佛即安心。

以南无阿弥陀佛具足一切故,圆满无缺,所以,佛所说的一切,包括三心、四修、五念、信愿等皆名号的展开。即,一切说法,都是导归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那么,当你已经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无需再离开名号寻找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南无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你,

没有阿弥陀佛。你和阿弥陀佛都在名号里。那么,离开名号你又能到找什么呢?南无,是皈依的众生;阿弥陀佛,是接受我们皈依的佛。南无阿弥陀佛已经全部摄受。

【原文】因决定往生之信不立故,人皆深叹,此无谓之事也。 凡夫之心无决定,决定者名号也;虽决定往生之信不立,但任口称,必得往生。

是故往生不依心,依名号往生也。

【略解】南无阿弥陀佛的「南无」两个字,就是你的皈依。意思就是说,已经不再依靠你凡夫的心所发的皈依,而是依靠阿弥陀佛给你准备的「南无」,此即是他力。纵然是往生所需要的方向,即发愿,也不用你凡夫的。而你内心所有的发愿,是不确定的,有时候有,有时候被障碍,就没有。它是无常的。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善导大师解释为「具足」,意思就是全部是他力,全部是弥陀的力量。

因为往生必须有愿和行,而凡夫的愿是不稳定的,不真实的,夹杂的,杂毒的。所以,弥陀连这个也不用你的。所以,念佛必生。而凡夫的愿,是用来支持念佛的,并不是帮助往生的运作。如果在凡夫身上稍有设置,例如:让你发真实恒久的愿,才可以往生,以这个决定往生。那么,没几个可以往生的。凡夫的身心都是不定的,随时会变。故,阿弥陀佛彻底承担往生大事。如《大经》言:“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所以,阿弥陀佛的法,是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做到的。只有这样,阿弥陀佛才叫大安,也叫一切。阿弥陀佛言:既然我答应要救你,既然我答应做你的依靠,就绝对不会为难你,只需称名待我迎即可。此名,佛中之王,大慈大悲。譬如:儿子掉火坑里,父亲必定想救。他哪有时间设置个条件啊!“你纵然快被烧死了,你需要发个无上菩提心,你必须开悟,我才救你。”估计就算后爹,也不会那样,何况是亲爹。《观经》言:“佛心者,大慈悲是也。”阿弥陀佛成佛,其实就是成就的救度,救度就是大慈悲,故,称名必生。

你说你怕自己的愿不切,不真实,阿弥陀佛说,你只管念佛,不要怕这个,我给你发愿的功德。故:「南无」者,发愿也;「阿弥陀佛」者,行也。愿行具足,必生净土,若不生者,无有是处。

当我们明白了,原来我们的身心思想等在往生上无丝毫作用的时候,我们一心念佛即可,决定往生。但,凡夫的心,是妄想为本体,什么叫妄想呢?即,你所有的一切想法,都是妄想。吃喝玩乐,包括念佛的信不信的纠结,还有什么要怎么念佛,如何念的好,等等一切,无不是妄念。信和疑本是一样,没什么区别。那么,你说我已经懂得了这个

道理了,以后就不会有这些纠结了,这个是错的,你依旧还会产生自我干扰,或者外界杂知见的干扰。源信大师言:一直到死,我们都是妄念凡夫。你的心永远不会停止,他一直会变来变去,一会这一会那。所以,可能你还会被干扰,例如:害怕自己到底能不能往生,感觉信心不足等。其实,当你起这个念头的时候,你已经上自己的当了。往生者,名号也,与你的心、你的信、你的疑无丝毫关系。所以,你是自己吓唬自己。凡夫的心,不可以做念佛思想的凭借,因为他是不定的,念念在变。那么,当你被这个念头干扰的时候,你也不要害怕,不压制,不安抚,不顺从,他会自生自灭,你想留也留不住。所以,不要理会他,无论你内心是信或疑,只要你口称名号相续,即必定往生。往生是依靠念佛,不是依靠念佛的心。

【原文】立决定之信,思量当得往生,尚有拘于心品之失。 舍离我心,一向称名,知定得往生,自然起决定之心也。 【略解】很多师兄强迫自己必须嘴里说必生,其实他内心很虚的,这个其实是无所谓的事情。好比吃饭,你心里害怕不能吃饱,你只管吃,自然会饱。你担心与否,并不障碍你吃饭饱不饱。所以,强迫自己内心如何的,依然是拘泥于内心,这个何必的呢?把这个舍弃,不要害怕,内心愿意想必生,就顺它,不理会它;内心感觉害怕,就让它害怕,也别理会它,它本性就是如此,你又何必强迫它?此即不顾我心,舍离我心的意思。如此,继续相续专念,那么,其实你的潜意识里,就是决定必生之心。因你相续称念,其实你的真实心中,即真实的承认念佛必生。否则,你无法念下去。

【原文】名号者,不论信不信,只要称念,由他力不思议之力而往生;不可以自力我执之心分别计较。

【略解】无需管什么信不信,爱信不信,无需管什么清净与否,唯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顺佛本意,入佛本愿,既得往生。简单来说,听到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而相续专念,即得往生。知道念佛可以往生,而尽力念佛,即得往生,此外无其它奥秘。落实下来,你就是一天到晚的,无忧无虑的,没心没肺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如同愚傻,老实念佛。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