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生会 生理学 25.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 ( )
A. 不受细胞外K+浓度的影响 B. 不受细胞外Na+浓度的影响 C. 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 D. 与静息电位无关 E. 与Na+通道的状态无关
26.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再增加刺激强度,则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之增大
C. 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传播 D. 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 E. 不同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不一样
27.对于单根神经纤维来说,在阈强度的基础上将刺激强度增大一倍时,AP的幅度有何变化( ) A. 增加一倍 B. 减少一倍
C. 增加二倍 D. 减少二倍 E. 保持不变 28.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 ) A.K+内流B.K+外流
C.Na+内流D.Na+外流E.Cl-外流 29.Na+通道的阻断剂是 ( ) A. 阿托品 B. 河豚毒 C. 美洲箭毒 D. 四乙基铵 E. 六烃季铵
30.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 A.阈电位B.锋电位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E.局部电位
31.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中,正后电位出现在( )
A.阈电位之后B.超射之后 C.锋电位之后D.负后电位之后 E.恢复到静息电位之后
32.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
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E.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之和 33.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34.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 A.钾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 B.钠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 C.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差 E.超射值
35.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 ) A.单向传导B.传导速度慢C.衰减性传导 D.跳跃式传导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 36.具有局部反应特征的电信号是( ) A.终板电位B.神经纤维动作电位 C.神经干动作电位D.锋电位E.后电位 37.关于微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表现―全或无‖特性 B. 有不应期
C. 是个别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微小的电变化
D. 是大量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较大的电变化
E. 是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的终板膜上的电变化
38.关于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去极化,不出现超极化
B.终板电位的大小与Ach的释放量无关 C.终板电位是由Ca2+内流产生的 D.有不应期 E.是全或无的
39.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 A. 肌原纤维B. 细肌丝C. 肌纤维 D. 粗肌丝E. 肌小节
40.骨骼肌发生收缩时,能保持长度不变的是( ) A. 明带 B. 暗带 C. H带 D. 明带和H带 E. 暗带和H带 41.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 A. Ca2+的贮存库B. 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 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 将电兴奋传向肌细胞内部 E. 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42.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 A.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B.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
5
蚌埠医学院学生会 生理学 C. 横管、纵管和肌质网 D.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E.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43.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
A. 钾离子通道开放 B. 钠离子通道开放 C. 钙离子通道开放 D. 氯离子通道开放 E. 氯离子通道关闭
44.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Ach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 )
A.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B.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级化 C. 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D. 对Ca2+、K+通透性增加, 发生去级化 E. 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45.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
A. 磷酸二脂酶B. ATP酶C. 腺苷酸环化酶 D. 胆碱酯酶 E. 胆碱乙酰化酶
46.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 ) A.Ach释放减少 B.Ach释放增加
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E.终板膜上的Ach门控通道功能增强
47. 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
A. Na+B. K+C. Ca2+ D. Cl-E. Mg2+
48.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 A.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 C. 多巴胺D. 5-羟色胺 E. 去甲肾上腺素
49. 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阻断剂是 ( ) A. 阿托品 B. 胆碱酯酶 C. 六烃季铵 D. 四乙基铵 E. α-银环蛇毒
50. 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钙离子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 A.肌膜 B.横管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E.粗面内质网 51.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 A. 被动张力B. 前负荷
C. 后负荷D. 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 E. 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
52. 短时间的一连串最大刺激作用于肌肉,当相继
两次刺激间的时距小于绝对不应期,后一刺激则出现( )
A.一连串单收缩 B.一次单收缩 C.无收缩反应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53. 平滑肌中与Ca2+结合并引起肌丝滑行的蛋白质是 ( )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细胞膜的各种物质转运形式。 2.试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 3.试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 4.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5.什么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6.用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刺激神经干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有何不同?同样的两种刺激分别 刺激单根神经纤维时情况如何?
7. 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相比有何不同? 8. 试比较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有何不同。
9. 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引起的骨骼肌收缩经历了哪些生理反应过程?
10. 什么是肌肉的最适初长度为什么在最适初长度时肌肉收缩的效果最好
第二章 细胞(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脂溶性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由高浓度
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2. 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通
常是带电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 3. 许多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
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并不直接来自ATP分解,而是来自Na+在膜两侧的浓度势能差,后者是钠泵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6
蚌埠医学院学生会 生理学
4. 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
为兴奋性。
5. 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
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6.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
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7. 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
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8. 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
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9. 将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
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10. 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11. 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
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初长度。
12. 在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或阻
力,称为后负荷。
13. 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
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14. 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
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超极化。 15. 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
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
16.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
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 17. 很弱的刺激只引起细胞膜产生电紧张电
位,当刺激稍强时,引发的去极化电紧张电位也能引起少量的Na+通道开放,在受刺激的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膜的去极化,与电紧张电位叠加,形成局部反应。
性 9. K+外流,Na+快速内流 10. 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阈 11. Na+, Na+ 12. 传导速度,能量消耗 13. 出胞,囊泡 14. 电变化(AP),Ca2+,三联管结构 15. 肌纤蛋白分子(肌动蛋白), ATP酶 16. 等长, 肌张力 17. 不完全强直,完全强直,动作。 18. 前负荷,初长度19.出胞,入胞20. Ach受体阳离子通道,接头
三、选择题
1.E 2.C 3.D 4.B 5.C 6.E 7.A 8.B 9.B 10.D 11.E 12.B 13.A 14.D 15.D 16.C 17.E 18.B 19.E 20.A 21.A 22.D 23. D 24.B 25.C 26.E 27.E 28.C 29.B 30.B 31.D 32.B 33.C 34.C 35.D 36.A 37.C 38.A 39.E 40.B 41. D 42.B 43.C 44.B 45.D 46.C 47.C 48.B 49.E 50.D 51.B 52.C 53.D
四、问答题
1.细胞膜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1)单纯扩散,如氧和二氧化碳等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转运。(2)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由载体介导的转运。(3)经通道易化扩散,如Na+、K-和Ca2+ 等由通道介导的转运,与单纯扩散一样,均是被动过程。(4)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泵能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的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5)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等,与原发性主动转运不同的是这种物质转运不是直接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而是利用来自膜外Na+的高势能进行的。(6)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等,属于出胞;而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等属于入胞。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均为耗能过程。
2.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相同之处是,均不需要外力帮助,也不消耗能量,是一被动过程;物质只能顺浓度差和电位差净移动。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不同之处为,单纯扩散仅限于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是一种单纯的物理过程;易化扩散则是不溶于脂质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借助膜蛋白的帮助进行的,可分为:(1)经通道易化扩散:如Na+、K-和Ca2+ 等,特点为:①高速度;②离子选择性;③门控。(2)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特点为:① 转运速率存在饱和现象;②载体与溶质的结合具有结构特异性;③结构相似的溶7
二、填空题
1.细胞2. 蛋白质;蛋白质 3.脂质,蛋白质4. 单纯扩散,浓度差(分压差) 5.通道,载体 6. 原发性主动转运,逆 7. ATP,Na+ ,K+ 8. 离子, 通透
蚌埠医学院学生会 生理学 质经同一载体转运时有竞争性抑制。
3.钠泵是镶嵌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分子,它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其本质是Na+-K+依赖式ATP酶的蛋白质。作用是能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其生理意义主要是: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②钠泵活动能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贮备。④由钠泵活动形成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4.根据细胞膜上感受信号物质的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可分为3类:(1)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特点是:速度快、出现反应的位点较局限。(2)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较重要的转导途径有:受体-G蛋白-AC(腺苷酸环化酶)途径和受体-G蛋白-PLC(磷脂酶C)途径;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的特点是:效应出现较慢、反应较灵敏、作用较广泛。(3)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与前两种不同的是不需要G-蛋白的参与。值得注意的是各条信号转导途径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形成所谓的信号网络或信号间的串话。
5.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迅速发生的膜电位的一过性波动。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是在安静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均匀,其中细胞外高Na+;细胞内高K+。此外,安静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远远高于其它离子的通透性。故K+能以易化扩散的形式,顺浓度梯度移向膜外,而其它离子不易流动。于是随着K+的移出,就会出现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的状态,即静息电位。可见,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接近于K+外流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①峰电位的形成原因:细胞受刺激时,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由于细胞膜外高Na+,且膜内静息电位时原已维持着的负电位也对Na+内流起吸引作用→Na+迅速内流→先是造成膜内负电位的迅速消失,但由于膜外Na+的较
高浓度势能, Na+继续内移,出现超射。故峰电位的上升支是Na+快速内流造成的,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由于Na+通道激活后迅速失活,Na+电导减少;同时膜结构中电压门控性K+通道开放,K+电导增大;在膜内电-化学梯度的作用下→K+迅速外流。故峰电位的下降支是K+外流所致。②后电位的形成原因:负后电位一般认为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K+外流所致。正后电位一般认为是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 6.用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刺激神经干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不一样,前者小于后者;同样的两种刺激分别刺激单根神经纤维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是一样的。因为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全或无‖的,外界刺激对动作电位的产生只起触发作用,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后,膜内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就不再决定于原刺激的大小了,故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刺激的强度无关,而是取决于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而神经干是由许多条兴奋性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所记录的是这些各不相同的神经纤维电变化的复合反应,是一种复合动作电位。不同神经纤维的阈刺激不同,随着刺激不断增大,神经干中被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增大;当神经干中所有的神经纤维都兴奋后,再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再增加了,故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与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全或无‖并不矛盾。
7.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相比:局部电位:(1)其幅度与刺激强度有关,不具有―全或无‖特征;(2)电紧张传播;(3)没有不应期,有时间总和或空间总和;动作电位(1)具有―全或无‖特征(2)沿细胞膜向周围不衰减性传导(等幅、等速和等频)(3)脉冲式传播,有不应期。
8.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不同之处是:(1)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进行的,是已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未兴奋的膜部分使之出现动作电位;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2)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只能是单向传递,这是由它们的结构特点决定的。(3)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相对不疲劳的,且传导过程是相当―安全‖、不易发生―阻滞‖;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由于化学物质Ach的消耗等原因易疲劳,且易受环境因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