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后习题2版

蚌埠医学院学生会 生理学

四 问答题

1. 什么是视觉的三原色学说?简述视锥细

胞的色觉功能。

2. 正常人眼视近物时发生哪些调节活动?

简述其反射途径。

3. 什么是双眼视觉?双眼视觉和单眼视觉

有何不同?

4. 简述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发生原因。两者看

物时在调节上有何区别?如何矫正? 5. 什么是眼震颤?试述眼震颤的发生过程

和临床应用意义。

6. 前庭器官有哪些感受装置?各自的适宜

刺激是什么?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感受器是指分布于机体的体表或各种组

织内部的能够接受体内外环境变化刺激的特殊结构或装置。

2. 感受器在受刺激时,除了发生换能作用

外,还把刺激所包涵的内外环境变化的信号,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使动作电位具有特定的序列,这一作用称为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3. 当用一个恒定强度的刺激连续作用于感

受器时,虽然刺激在连续作用,但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的频率却逐渐下降,主观感觉可以减弱或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4. 简化眼是根据人眼的实际光学特性设计

的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或人工模型。 5. 近点是指眼经过充分调节后,所能看清眼

前物体的最近距离。

6. 通常将人眼不做任何调节时(即折光能力

的改变)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

7. 一种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

折光能力过强而产生的屈光不正。在近视眼,由于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前方,故视物模糊。近视眼的近点和远点都移近,可用凹透镜加以矫正。

45

8. 一种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

折光能力过弱而产生的屈光不正。在远视眼,由于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后方,故视物模糊。远视眼的近点和远点都移远,无论视近物还是远物均需调节,因此易发生调节疲劳,矫正可戴凸透镜。

9. 视力也称视敏度,是指眼分辨物体两点之

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即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

10. 瞳孔的直径由于入射眼光量的强弱而变

化称为瞳孔对光反射。光照强度大时,瞳孔缩小;光照强度小时,瞳孔放大。 11. 视神经离开视网膜处为视神经乳头,它位

于中央凹鼻侧3mm处,此处没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分布,不能感知落在该处的光线刺激,称此部位为生理盲点。但由于正常时双眼视物,一侧眼视野中的盲点被对侧眼视野所补偿,因此人们并不感到视野中盲点的存在。

12. 由视杆细胞和与它们相联系的双极细胞

和神经节细胞等成份组成,它们对光的敏感度较高,能在暗处感受弱光刺激而引起视觉,但不能分辨物体颜色,也称晚光觉系统。

13. 视野是指单眼固定地注视正前方一点不

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视野的最大界限应以它和视轴形成的夹角的大小来表示。在同一光照条件下,以不同颜色的目标物测得的视野大小不一。临床上检查视野有助于视网膜和视觉传导通路疾病的诊断。

14. 人和灵长类动物的双眼都在头部的前方,

视物时两眼可以看到同一物体,两眼视野有很大部分重叠,这称为双眼视觉。 15. 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

度或声压。人耳所能感受的声频范围为20~20000 Hz,不同频率的声波具有大小不同的听阈。听阈在声频1000~3000 Hz 时最小,表明人耳听觉对该频率范围的声波最敏感。

16. 耳蜗在未受刺激时存在于耳蜗内淋巴中

的电位。若以鼓阶内外淋巴的电位为参考零电位,则耳蜗管内电位约为+80 mV。

蚌埠医学院学生会 生理学

若内淋巴电位不能维持,常可导致听力障碍。

17. 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

结构所记录到的一种与声波的频率和幅度完全一致的电位变化。它是多个毛细胞在接受声音刺激时所产生的感受器电位的复合表现。

18. 躯体旋转运动时因刺激半规管而引起的

眼球不自主的节律性运动。它属于前庭运动姿势反射中较特殊的一种生理反应。进行眼震颤试验可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 19. 半规管感受器受到过强或长时间刺激时

出现的心率加速、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增加、出汗以及恶心、呕吐等现象。由前庭神经核与网状结构相联系而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在前庭感受器过度敏感的人,一般的前庭刺激也会引起自主神经反应。

24. 触压觉 冷觉 温觉 痛觉

三 选择题

1.E 2.A 3.C 4.C 5.D 6.C 7.C 8.A 9.B 10.D11.D 12.B 13.E 14.B 15.C 16.A 17.D 18.D 19.A 20.A21.A 22.B 23.A 24.E 25.A 26.D 27.A 28.E 29.C 30.E31.D 32.E 33.D 34.D 35.B 36.C 37.C 38.C 39.B 40.A41.D 42.D 43.B 44.E 45.C 46.C 47.A 48.B 49.A 50.A51.A 52.B 53.B 54.A 55.A 56.A

四 问答题

1. 三原色学说认为在视网膜上分布有三种

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视色素。视锥细胞功能的重要特点是它具有辨别颜色的能力,不同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后在人脑引起不同的主观映像。正常视网膜可分辨波长380~760 nm 之间的约150 种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与一定波长的光线相对应。因此,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波长长度只要有3~5 nm 的增减,就可被视觉系统分辨为不同的颜色。实验证实,视网膜上存在三类吸收光谱,相当于红、绿、蓝三色光的波长。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视锥细胞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这样的信息传至中枢,就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觉。 2. 正常人眼视近物时可发生晶状体变凸、瞳

孔缩小和双眼球会聚三方面的调节。其中以晶状体调节最重要,其意义在于形成清晰的视网膜像。当眼视近物时,由于物体发出的光线呈不同程度的辐散,通过眼的折光系统将成像于视网膜之后,产生模糊的视觉图象,由此而反射性地引起睫状肌收缩,导致连接于晶状体囊的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于其弹性而向前向后凸出,尤以前凸更为明显,使晶状体前表面的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于是物像前移,使像清晰地成于视网膜上。其反射过程是:当模糊视觉图像的冲动传入视皮层时,引起下行冲动经锥体束中的皮层-中脑束到达中脑的正中核,再到达动眼神经缩瞳核,然后经动眼神经中副交感节前纤维传到睫状神经节,最后再经睫状短神经到

二 填空题

1. 适宜刺激 换能作用 编码功能 适应现象 2.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角膜 3. 晶状体变凸 瞳孔缩小 双眼球会聚 4. 收缩 放松 变凸 增大 增强 5. 晶状体弹性减弱 远

6. 凹透镜 凸透镜 柱面镜 凸透镜 7. 小 大

8.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视网膜中心部 昼光

觉 视网膜周边部 暗光觉 9. 视杆细胞 高

10. 视黄醛 维生素A 夜盲症 11. 暗 升高 12. 红 绿 蓝 视锥 13. 眼球前后径过长 前 14. 最大 小 15. 减小 增大

16. 维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闭合状态 开放 17. 外耳道 鼓膜 听骨链 卵圆窗 18. 气传导 骨传导 高频 低频 19. 耳蜗 前庭器官 20. 声波刺激 听觉 平衡

21. 直线变速运动 正负角加速运动 22. 半规管

23. 甜 酸 苦 咸 甜

46

蚌埠医学院学生会 生理学

达眼的睫状肌,使其环行肌收缩,引起悬韧带松驰,使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的意义在于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成像更清晰。其反射过程是:光照视网膜产生的冲动经视神经传到中脑顶盖前区并在此交换神经元,然后到达双侧动眼神经缩瞳核,再沿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传出,使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双眼球会聚的意义在于两眼同视一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因此不会发生复视。其反射途径是:在上述晶状体调节中传出冲动到达正中核后,再经动眼神经核与动眼神经传至双眼内直肌,引起该肌收缩,从而使双眼球发生会聚。

3. 人和灵长类动物的双眼都在头部的前方,

两眼的鼻侧视野相互重叠,因此凡落在此范围内的任何物体都能同时被两眼所见,两眼同时视某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称为双眼视觉。有些动物的两眼分布在头的两侧,两眼视野完全不重叠,左眼和右眼各自感受不同侧面的光刺激,称单眼视觉。用单眼视物时,有时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立体感觉,这主要是通过调节和单眼运动而获得的。用双眼视物时,两眼视网膜各形成一个完整的物像,同一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图像并不完全相同,左眼看物体时对它的左侧面要多看到一些,右眼对它的右侧面要多看到一些,这样,来自两眼的图像信息经过视觉中枢处理后,便可产生一个有立体感的物体的形象。故双眼视觉可以弥补单眼视野中的盲区缺损,扩大视野,并可产生立体视觉。 4. 近视眼与远视眼都属于非正视眼,近视眼

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使远物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图像。近视眼看近物时,由于近物发出的是辐散光线,故不需调节或只作较小的调节就能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远视眼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使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不经调节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视近物时,

47

近物发出的辐散光线也聚焦在视网膜后方,需作更大程度的调节才能看清物体。所以两者的区别在于近视眼视远物时需要调节而视近物时不需调节,而远视眼无论视近物或远物都需调节。因此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使平行光线经辐散后进入眼内,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与近视眼相反,远视眼则需戴凸透镜矫正。

5. 躯体旋转运动时由半规管受刺激引起的

眼球不自主的节律性运动称眼震颤。在生理情况下,两侧水平半规管受刺激时,可引起水平方向的眼震颤,上半规管受刺激时可引起垂直方向(如侧身翻转)的眼震颤,后半规管受刺激(如前、后翻滚)时引起旋转性眼震颤,以水平方向的眼震颤最多见。当头与身体饶身体纵轴向左开始旋转时,由于内淋巴的惯性,使左侧壶腹嵴内的毛细胞受刺激增强而右侧正好相反,反射性地引起某些眼外肌兴奋和另一些眼外肌抑制,于时出现两侧眼球缓慢向右侧移动,这是眼震颤的慢动相。当眼球移动到两眼裂右侧端时,又突然快速地向左侧移动,这一过程是眼震颤的快动相。以后再出现新的慢动相和快动相,周而复始,这就是眼震颤。当旋转变为匀速转动时,旋转虽在继续,但眼震颤停止。当旋转突然停止时,又由于内淋巴的惯性而出现与旋转开始时方向相反的慢动相和快动相组成的眼震颤。由于眼震颤是一种特殊的前庭反应,临床上用快动相来表示眼震颤的方向,进行眼震颤试验可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

6. 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包括半规管壶腹嵴、

椭圆囊和球囊囊斑。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正负角加速度,即旋转变速运动。人体两侧内耳各有上、外、后三个半规管,分别代表三个平面,当头前倾30°时,外半规管与地面平行,其余两个半规管与地面垂直。因此人体能感受三维空间各个方向的角变速运动。椭圆囊和球囊囊斑的适宜刺激是直线加速度运动。当人体直立而静止不动时,椭圆囊囊斑的平面与地面平行,位砂膜在毛细胞纤毛的上方,而球囊

蚌埠医学院学生会 生理学

囊斑平面则与地面垂直,位砂膜悬在纤毛的外侧。在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上,几乎每个毛细胞的排列方向都不完全相同,这种分布有利于分辩人体在囊斑平面上所进行的变速运动的方位。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轴浆运输(axoplasmic transport) 2.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 of

nerve)

3. 非定向突触(non-directed synapse) 4.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6. 可塑性(plasticity)

7.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non-synaptic

chemical transmission) 8. 递质共存(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

9. 后发放(after discharge)

10. 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 11. 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 12. 特异性投射系统(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13.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non- 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14. 牵涉痛(referred pain) 15. 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16. 腱反射(tendon reflex) 17. 肌紧张(muscle tonus) 18. 脊休克(spinal shock)

19. 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20. 生物节律(biorhythm)

21. 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或异相睡眠

(paradoxical sleep)

22.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23.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 24. 操作式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 25. 优势半球(dominant hemisphere)

二、填空题

48

1. 一般来说,神经纤维的直径越大,传导速度

( ),且神经纤维传导速度随温度的( )而减慢。 2.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主要有

( )、( )、( )和( )。

3. 神经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主要有( )、

( )和( )。 4. 突触的基本结构是由( )、

( )和( )组成的。

5. 突触传递的特征是( )、

( )、( )( )、( )、( )和( )。 6. 由突触前膜释放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

质称(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前膜释放( )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的( )局部电位。 7.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前膜释放

( )递质,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主要是突触后膜对( )离子的通透增加。

8. 突触后抑制是在( )神经元的

参与下实现的,突触后膜表现为( )极化。

9. 绝大多数特异性感觉投射路径中,第三级

换元部位在( );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产生( )并激发( )。

10.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 ),

使机体保持( )状态。 11. 在外周神经中,属于胆碱能纤维的,除交感

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外,还有( )、( )和( )。 12. 肾上腺素能受体可分为两型,它们是

( )受体和( )受体;胆碱能受体也可分为两型,它们是

( )受体和( )受体。 13. 乙酰胆碱M型受体的阻断剂是( );N

型受体的阻断剂是( );肾上腺素α受体的阻断剂是( );β受体的阻断剂是( )。 14. 震颤麻痹的主要病变部位在( ),

由于( )含量明显减少所致。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