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习题和答案

第一章 绪论习题

一、填空题

1.政治算术派产生于 世纪资本主义的英国,代表人物是 ,代表作是 。 2.国势学派产生于 世纪的德国,创始人是 。 3.数理统计学派的创始人是比利时学者 。

4.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 、 和 。

5.总体是由许多具有 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是 的组成单位。 6.统计总体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 , , 和 。

7.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 和 两种。 8.统计指标按其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和 。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1)指标是说明 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 特征的;(2)标志有不能用 表示的 与能用 表示的 ,而指标都是能用 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 、 、 、 四个阶段。 11.样本是从 中抽出来,作为代表 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 A全部工业企业 B 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 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 A每个省的人 B每一户 C全国总人El D每个人

4.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

A 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 200家公司

C 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 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5.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全体学生 B 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6.设某地区有60家生产皮鞋的企业,要研究它们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 A每一个企业 B所有60家企业

C每一双鞋子 D所有企业生产的皮鞋 7.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8.统计的数量性特征表现在( ) A它是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它是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 C它是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它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

9.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10.某工人月工资为550元,工资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11.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 A变量 B指标 C变量值 D指标值

12.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四个数字是( )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13.年龄是( )

A变量值 B离散型变量

C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变量处理 D连续型变量 . 1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 A连续型变量 B离散型变量

C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 D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连续型变量

15.质量指标是在数量指标基础上对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状况的反映。因此根据较大总体计算的质量指标与较小总体范围内计算的质量指标相比,前者( ) A一定大于后者 B一定等于后者

C一定小于后者 D可能大于后者也可能小于后者 16.数理统计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康令 B阿道夫·凯特勒 C高尔登 D威廉·配第 17.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8.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 )

A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B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C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9.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 )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三、多项选择题

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 )

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 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E人的年龄是变量

2.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个数

C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 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E就业人口数

3.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

A国民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C全国总人口数 D投资效果系数 E工程成本降低率

4.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工资 B所有制 C旷课次数 D耕地面积 E产品质量

5.在人口普查时,全国总人口这一总体是( )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可相加总体 D不可相加总体 E既是大总体又是小总体

6。在全省总人口这一总体下,一个市的人口是( ) A总体单位 B大总体 C小总体 D有限总体 E可相加总体

7.要了解某市所有工业企业的产品情况,那么( )

A总体单位是每个企业 B总体单位是每件产品 C产品产量是个不可相加的总体 D全部产品是个有限总体 E每个企业是个小总体

8.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 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

9.变量就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变量的数值表现就是变量值,所以( ) A各种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都是变量 B变量不包括品质标志

C所有标志值和指标值都是变量值 D某个工业企业总产值20万元是个变量值 E某工业企业总产值20万元是个变量 10.统计的特点有( )

A数量性 B总体性 C变异性 D同质性 E客观性 四、判断题

1.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 )。

2.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

3.总体的差异性是指总体单位必须具有一个或若干个可变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 4.数量指标是指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 5.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不能用数值表示( )。 6.所有的统计指标和可变的数量标志都是变量( )。 7.社会经济现象都是有限总体( )。 8.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是户( )。

9.所有总体单位与总体之间都存在相互转换关系( )。 10.统计所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度量的现象( )。

11.统计指标是客观事实的具体反映,不具有抽象性( )。 12.品质标志不能转变为统计指标数值( )。 13.统计指标及其数值可以当作总体( )。

14.商品的价格在标志分类上属于数量标志( )。

15.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品( )。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如何理解统计的研究对象? 2.试述统计的特点和作用。

3.什么是统计总体?其基本特征是什么?什么是总体单位? 4.试举例说明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的的关系。 5.举例说明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

6.什么是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具有哪些特点? 7.试对下列单位,指出你所熟悉的条件总体及其总体单位: (1)某高等院校 (2)某乡镇 (3)某医院 (4)某城市 (5)某企业集团 (6)某出版社

8.指出下列总体单位的质量标志和数量标志: (1)大学生 (2)大学教师 (3)电视机 (4)影片 (5)宾馆 (6)摩托车 (7)机车 (8)工业

9.试将下列标志区分为数量标志和质量标志: (1)性别 (2)大学教师 (3)民族 (4)轮胎寿命 (5)GNP增长率 (6)教育水平 (7)型号 (8)功率 (9)人口增长率

10.试将下列指标区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1)GNP(国民生产总值) (2)销售收入 (3)人口数 (4)投入产出比 (5)速动比率 (6)人口密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习题

一、填空题

1.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 、 、 、 、 等。 2.典型调查有两类:一是 ;二是 。

3.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 。 4.确定调查对象时,还必须确定两种单位,即 和 。

5.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 进行调查的一种 调查。 6.询问调查具体包括 、 、 、 等。 7.访问调查的方式有 、 。

8.邮寄调查的问卷发放方式有 、 、 三种。

9.根据观察者是否使用科学的观察仪器,观察可分为 和 。 10.调查表一般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11.就一般的统计数据而言,其质量评价标准为 、 、 、 、 、 。

二、单项选择题

1.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2.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选择( )。 A统计报表 B重点调查 C全面调查 D抽样调查 3.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B确定调查的范围 C确定调查的单位 D登记的方便 4.以下哪种场合宜采用标准式访问( )。

A居民入户调查 B座谈会 C当事人或知情者个别采访 D观察法 5.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6.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 工业普查 B工业设备调查 C职工调查 D未安装设备调查 7.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可以是原始资料,也可以是次级资料,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 )。

A原始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次级资料来源于上级单位 B次级资料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成 C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之间无必然联系 D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没有区别

8.调查项目通常以表的形式表示,称作调查表,一般可分为( )。 A单一表和复合表 B单一表和一览表 C简单表和复合表 D简单表和一览表

9.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10.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原始统计资料,所谓原始统计资料是( )

A统计部门掌握的资料 B对历史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后取得的资料 C直接向调查单位进行登记所取得的资料 D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上发布的资料

11.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

A调查时间 B调查期限 C标准时间 D登记期限

12.调查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工种、工龄、文化程度等情况( )。 A填报单位是每个职工 B调查单位是每个企业

C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企业 D调查单位是每个职工,填报单位是每个企业 三、多项选择题

1.普查是一种( )。

A非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全面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经常性调查

2.某地对集市贸易个体户的偷漏税情况进行调查,1月5日抽选5%样本检查,5月1日抽选10%样本检查,这种调查是( )。

A非全面调查 B一次性调查 C不定期性调查 D定期性调查 E经常性调查 3.邮寄问卷适用以下哪些调查对象( )。

A企业 B机关团体 C个人 D特定的群体 E所有的人群 4.询问调查法有以下几种( )

A访问调查 B邮寄调查 C电话调查 D计算机辅助调查 E观察法 5.对于社会、经济和管理的统计研究而言,统计数据质量的衡量标准是( ) A效度 B及时性 C信度 D一致性 E准确度 6.非全面调查是指( )

A普查 B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抽样调查

7.某市对全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普查,则每—台设备是( )。

A调查单位 B调查对象 C总体单位 D填报单位 E报告单位 8.根据调查的不同目的,实验法可分为( )。

A室内实验法 B.市场实验法 C研究性实验 D应用性实验 E可靠性实验 9.实验数据搜集方法有( )。

A观察记录 B笔试 C自我评估 D访问和测量 E采访 10.下列各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工业企业普查 D商业企业调查 E商品价格水平调查 四、判断题

1.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 )

2.报告单位是指负责报告调查内容拘单位。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要根据调查任务来确定( )

3.访问调查回答率较低,但其调查咸本低。( ) 4.当调查对象分布区域较广时宜采羽邮寄调查。( ) 5.电话调查的问题要明确且数量要少。( ) 6.观察法是一种盲目性的被动感受。( )

7.观察法可获得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但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 8.实验法是一种特殊的观察法。( )

9.一览表是指一份表格上只体现一个调查单位的情况表。( ) 10.表头是统计调查表的主体。( )

11.统计数据的效度和信度的含义是一致的。( )

五、简答题

1.统计数据的具体搜集方法有哪些? 2.统计数据搜集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针对调查某产品销售情况,设计一个调查方案。 3.什么是统计数据搜集的单一表和一览表?它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4.试对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统计报表等几种调查方式进行比较。 5.试述观察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6.文案调查法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7.试述实验法的类型及其程序。

8.试述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与误差来源。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数据分组的关键在于 。

2.一般说来,统计分组具有三方面的作用:(1) ;(2) ;(3) 。

3.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统计分组可以有 分组和 分组。

4.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所编制的变量分布数列叫 ,其组数等于 。

5.在组距式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 。各组中点位置上的变量值叫 。 6.组距式变量数列,根据各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以分为 和 。

7.已知一个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900,其相邻的组中值为85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和组中值分别为 和 。

8.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和 。

9.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由 、 、 和 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 和 两部分组成。

10.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 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 的工作过程。

11.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整理先行步骤,它是在对数据分类或分组之前对 和 所做的必要处理,包括对数据的 、 和 。

12.直方图是用——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 13.雷达图是一种 的图示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数 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

2.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采用( ) A次数 B累计频率 C频率 D次数密度

3.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界限的确定有时会发生困难,这是由于( )

A组数较多 B标志变异不明显 C两种性质变异间存在过渡形态 D分组有粗有细 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

A260 B 215 C 230 D 185 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

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8.对统计总体按两个及以上标志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叫( ) A简单表 B简单分组表 C复合分组表 D汇总表

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 A变量分组 B属性分组 C分组体系 D复合分组 10.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

A各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率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 11.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各组变量值构成情况 C各组标志值分布情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

12.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 A上限所在组 B下限所在组

C任意一组均可 D另设新组

1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 A正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乘积关系 D毫无关系 14.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

A标志 B总体单位 C统计指标 D统计对象

15.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 ) A左方 B上端中部 C右方 D下方

16.用组中值与次数求坐标点连接而成的统计图是( ) A直方图 B条形图 C曲线图 D折线图

17.按字母的顺序或笔画数的多少顺序排序的统计数据一般是( ) A、定类型数据 B定距数据 C定比数据 D定序数据

18.多指标的图示方法是( )

A直方图 B条形图 C环行图 D雷达图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

A区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

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E研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 2.指出下表表示的分布数列所属的类型( )

按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 50——60 60——70 70——80 80——100 总 和 职工人数(人) 10 20 26 17 73 A品质数列 B变量数列 C分组数列 D组距数列 E等距数列 3.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属性分组( )

A人口按性别分组 B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 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在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E宾馆按星级分组

4.对统计数据准确性审核的方法有( )

A计算检查, B逻辑检查 C时间检查 D调查检查 E平衡检查 5.统计数据的预处理,包括( )

A数据分类 B数据筛选 C数据审核 D数据订正 E数据排序 6.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 )

A总标题 B主词 C纵栏标题 D横行标题 E宾词 7.按主词是否分组,统计表可分为( )

A单一表 B简单表 C分组表 D复合表 E综合表 8.统计数据的审核主要是审核数据的( )

A准确性 B及时性 C完整性 D科学性 E代表性 9.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 )

A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B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 C 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 D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10.国民经济中常用的统计分组有( )

A经济成分分组 B登记注册类型分组

C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D三次产业分类 E机构部门分类

11.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以下、300-400、400-600、600-800、800以上等五个组。这一分组( )

A是等距分组 B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 C末组组中值为800 D相邻的组限是重叠的 E某职工工资600元,应计在\元组内 12.变量数列中频率应满足的条件是( ) A各组频率大于1 B各组频率大于0 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D各组频率之和小于1 E各组频率之和大于0 四、判断题

1.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

2.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差异性特点决定的( )。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

4.简单分组涉及总体的某一个标志,复合分组则涉及总体两个以上标志,因此,将两个简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

5.单项式频数分布的组数等于变量所包含的变量值的种数( )。 6.凡是分组表都是次数分布表( )。

7.次数密度表示单位组距上分布的次数( )。 8.异距数列是各组组距不都相等的组距数列( )。 9.统计表的主词是说明总体的各种指标( )。 10.品质分布数列是一种单项数列( )。

11.在组距相等的条件下,次数分布和次数密度的分布是一致的( )。 12.统计表是表达统计数据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 )。

13.年代都是以数字表示的,所以按年代排列各种指标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 )。 14.统计数据的整理就是对统计报表数据的整理( )。 15.圆形图是以圆的面积或圆内各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或总体内部结构的一种图形( )。 16.绘制圆形结构图的关键是正确计算各扇形的面积( )。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数据整理?简述统计数据整理的原则和步骤。 2.统计数据分组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什么?怎样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4.简要说明单项数列、组距数列的适用范围。 5.编制组距数列时怎样确定组数和组距? 六、计算题

1.有一个班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下:

89 88 76 99 74 60 82 60 93 99 94 82 77

79 97 78 87 84 79 65 98 67 59 72 56 8l 77

73 65 66 83 63 89 86 95 92 84 85 79 70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不及格;60—75分为中;76—89分为良;90—100分为优。试把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中、良、优四组,编制一张次数分布表。

2.某班学生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次数分布如下表:

考分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合计 人数 2 7 11 12 8 40 比率 向上累计 人数(人) 比率(%) 向下累计 人数(人) 比率(%) 要求:根据上表资料,计算相应的数字,填入表中空格,并说明各指标的意义。

3.某公司所属20家企业某月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 企业编号 A B C D E F G H I J 工业增加值 46 68 118 33 79 50 89 27 127 99 企业编号 K L M N O P Q R S T 工业增加值 24 78 92 57 40 60 72 58 66 74 要求:进行汇总,编制组距数列。 4.对下面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中的答复进行逻辑检查,找出相互矛盾的地方,并进行修改。

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

2001年第二季度 姓名 刘 盛 陈心华 刘淑影 刘平路 性别 年龄 男 女 女 男 24 40 18 16 与被调查者 的关系 被调查者本人 夫妻 长女 长子 工作单位 长城机电公司 市第一针织厂 待业青年 医学院 参加 职务 固定工或 级别 工作年月 或工种 临时工 1973.7 干部 1975.4 工人 1999 无 2000 学生 临时 固定 临时 无 20 5 2 无 第四章 规模与比率的度量习题

一、填空题

1.绝对数是说明总体 特征的指标。

2.按绝对数的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 、 、 三类指标。 3.总体单位总数和标志值总数随着 变化而可能转化。 4.相对数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 计算得到。

5.结构相对数和比例相对数都是在 基础上计算的。

6.计划指标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 和 。

7.强度相对数的正指标数值越大,表示现象的强度和密度越 8.系数和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 而计算的相对数。

9.实物指标能够直接反映产品的 量,价值指标反映产品的 量。

10.我国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59%,则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为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商场数量 B营业员人数 C商品价格 D商品销售量

2.某大学10个分院共有学生5000人、教师300人、设置专业27个。若每个分院为调查单位,则总体单位总数是( )

A分院数 B学生数 C教师数 D专业数 3.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有( )

A人口出生率 B产值利润率 C恩格尔系数 D工农业产值比 4.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5.属于不同总体的不同性质指标对比的相对数是( )

A动态相对数 B 比较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 D比例相对数 6.数值可以直接相加总的指标是(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时点数 D 8寸期数

7.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 ) A绝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 D结构相对数

8,对甲、乙两个工厂生产的饮料进行质检,不合格率分别为6%和10%,则饮料不合格品数量( )

A甲>L B甲<乙 C甲=乙 D无法判断

9.某商场计划4月份销售利润比3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

A 66.7% B 95.1% C 105.1% D 99.0%

10.2001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长达到1.9万公里,和1998年相比几乎翻了二番。“翻二番”表示( )

A 2001年公路总规模 B是以2001年为标准计算的相对数

C 2001年公路长度是1998年的2倍 D 2001年公路长度l:L1998年增加了3倍 三、多项选择题

1.绝对数的意义是( )

A反映事物的总规模 B反映事物总水平的增加或减少 C必须有计量单位 D只能用全面调查得到 E没有任何统计误差 2.时点数的特点是( )

A不同时间数值可以相加 B不同时间数值不可以相加

C调查资料需连续登记 D数值与时期长短有关 E数值只能间断登记 3.在相对数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

A结构相对数 B 比例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 E计划完成相对数 4.比较相对数适用于( )

A计划水平与实际水平之比 B先进与落后之比 C不同国家间之比 D不同时间状态之比 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之比 5.反映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相对数是( )

A国民生产总值 B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

C各产业增长速度 D各产业比上年增长量 E各产业占的比重

6.据预测,若中国大陆GDP平均每年增长7.5%,到2006年可达到1600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4.1%,人均GDP1l82美元。该资料中用到的指标有( )

A绝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E结构相对数

7.我国GDP每增长1%,相当于人均增加收X.70多元;全国将增加60—80万个就业岗位。这里用到的指标有( )

Aft寸期数 B时点数 C平均数 D强度相对数 E比较相对数

8.2001年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2001年末,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余额突破75000亿元。这两个指标( )

A都是时期数 B都是时点数 C都是绝对数

D前者是时点数,后者是时期数 E前者是时期数,后者是时点数

9.200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30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

A就业人数是时期数 B增加的就业人数是时期数 C就业人数是时点数 D失业率是结构相对数 E就业人数和增加人数都是绝对数 四、判断题

1.绝对数随着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 2.绝对数随着时间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

3.总体单位总数和总体标志值总数是不能转化的。( ) 4.结构相对数的数值只能小于1。( )

5.水平法和累计法的选择依据是计划指标。( )

6.计划完成相对数的数值大于100%,就说明完成并超额完成了计划。( )

7.相对指标的可比性原则是指对比的两个指标柜总体范围、时间范围、指标名称、计算方法等方面都要相同。( )

8.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的指标只能是结构相对数。( ) 9.相对数都是抽象值,可以进行广泛比较。( )

10.经济现象发展速度越高,说明经济实力越强。( ) 五、简答题

1.绝对数的主要应用有哪些方面? 2.时期数和时点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相对指标计算为什么要遵循可比性原则? 4.为什么相对数要和绝对数结合运用? 5.简述各种相对数的应用条件? 六、计算题

1.某企业今年计划产值比去年增长5%,实际计划完成108%,问今年产值比去年增长多少? 2.我国2001年高校招生及在校生资料如下:

单位:万人

学校 普通高校 成人高等学校 招生人数 268 196 比上年增招人数 48 40 在校生人数 719 456 要求:(1)分别计算各类高校招生人数的动态相对数; (2)计算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招生人数比;

(3)计算成人高校在校生数量占所有高校在校生数量的重。

3.我国2000年和2001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资料如下: 时间 2000年 2001年 出口总额(亿元) 2492 2662 进口总额(亿元) 2251 2436 要求:(1)分别计算2000年、2001年的进出口贸易差额;

(2)计算2001年进出口总额比例相对数及出口总额增长速度; (3)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状况。

4.根据下列资料,计算强度相对数的正指标和逆指标,并根据正指标数值分析该地区医疗卫生设施的变动情况。

指 标 医院数量(个) 地区人口总数(万人) 一月实 企业 际产值 (万元) 甲 乙 丙 合计

第四章(二) 集中趋势与离中趋势的度量习题

一、填空题

1.平均数就是在——内将各单位数量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的 。

2.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不决定于权数 的大小,而决定于权数的 的大小。 3.几何平均数是 ,它是计算 和平均速度的最适用的一种方法。

4.当标志值较大而次数较多时,平均数接近于标志值较 的一方;当标志值较小而次数较多时,平均数靠近于标志值较 的一方。

5.当 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利用组中值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假定各组内的标志值是 分布的,其计算结果是一个 。

7.统计中的变量数列是以 为中心而左右波动,所以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 。 8.中位数是位于变量数列 的那个标志值,众数是在总体中出现次数 的那个标志值。中位数和众数也可以称为 平均数。

9.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数的一种,它是 的算术平均数的 。 10.现象的 是计算或应用平均数的原则。

11.当变量数列中算术平均数大于众数时,这种变量数列的分布呈 分布;反之算术平均数小于众数时,变量数列的分布则呈 分布。

12.较常使用的离中趋势指标有 、 、 、 、 。

13.极差是总体单位的 与 之差,在组距分组资料中,其近似值是 。

1990年 40 84.4 二月份 计划产值 (万元) 150 250 500 计划产值比重(%) 实际产值 (万元) 2001年 56 126.5 5.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有关资料如下表,试根据指标之间的关系计算并填写表中所缺数字。

计划完成(%) 110 100 95 二月实际产值为一月的(%) 125 200 100

14.是非标志的平均数为 、标准差为 。 15.标准差系数是 与 之比。

16.已知某数列的平均数是200,标准差系数是30%,则该数列的方差是 。

17.已知某数列的分布如下:

变量值 次数 2 2 3 4 5 7 9 13 10 10 12 6 则该数列的极差为 ,四分位差为 。

18.对某村6户居民家庭共30人进行调查,所得的结果是,人均收入400元,其离差平方和为5100000,则标准差是 ,标准差系数是 。

19.测定峰度,往往以 为基础。依据经验,当β=3时,次数分配曲线为 ;当β<3时,为 曲线;当β>3时,为 曲线。

20.在对称分配的情况下,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 的。在偏态分配的情况下,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 的。如果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称为 偏态。如果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则称为 偏态。

21.采用分组资料,计算平均差的公式是 ,计算标准差的公式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A受各组次数f的影响最大 B受各组标志值X的影响最大

C只受各组标志值X的影响 D受各组次数f和各组标志值X的共同影响 2,平均数反映了( )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中总体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C总体分布的离散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3.在变量数列中,如果标志值较小的一组权数较大,则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

A接近于标志值大的一方 B接近于标志值小的一方 C不受权数的影响 D无法判断 4.根据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A各组次数递增 B各组次数大致相等 C各组次数相等 D各组次数不相等

5.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加权调和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

6.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5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加权调和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 7.计算平均数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数的总体单位应是( ) A大量的 B同质的 C差异的 D少量的

8,某公司下属5个企业,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求计算该公司平均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数 D企业数 9.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 )

A代表值 B常见值 C典型值 D实际值

10.由组距变量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标志值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假定条件,即( )

A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各组标志值必须相等 C各组标志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D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11.四分位数实际上是一种( )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位置平均数 D数值平均数

12.离中趋势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13.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指标意义不同 B计算条件不同 C计算结果不同 D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14.某贸易公司的20个商店本年第一季度按商品销售额分组如下: 按商品销售额分组(万元) 商店个数(个) 20以下 1 20-30 5 30-40 9 40-50 3 50以上 2 则该公司20个商店商品销售额的平均差为( ) A7万元 B1万元 C12 万元 D 3万元

15.已知某班40名学生,其中男、女学生各占一半,则该班学生性别成数方差为( ) A25% B 30% C 40% D 50%

16.当数据组高度偏态时,哪一种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 ( )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几何平均数 17.方差是数据中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 )

A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 B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C离差平均数的平方 D离差平均数的绝对值

18.一组数据的偏态系数为1.3,表明该组数据的分布是( ) AlE态分布 B平顶分布 C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 19.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B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20.四分位差排除了数列两端各( )单位标志值的影响。 A 1096 B 15% C25% D 35% 三、多项选择题

1.在各种平均数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是(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中位数 D几何平均数 E众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A受各组频数或频率的影响 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 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E只受权数大小的影响 3.平均数的作用是( )

A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 B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部门的同质总体平均数进行对1 C测定总体各单位的离散程度 D测定总体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E反映总体的规模 4.众数是( )

A位置平均数 B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C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D适用于总体单位数多,有明显集中趋势的情况 E处于变量数列中点位置的那个标志值 5.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标志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变量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6.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有( )

??f??A B n?f

??f?mn??? C ? D E

??f?1m???x?x

7.计算和应用平均数的原则是( )

A现象的同质性 B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C用变量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 D用时间变量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 E把平均数和典型事例结合起来 8.下列变量数列中可以计算算术平均数的有( )

A变量数列 B等距变量数列 C品质变量数列 D时间变量数列 E不等距变量数列 9.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 )

A标志值的代数和等于标志值总量的情况

B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的情况 C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的情况 D具有等比关系的变量数列 E求平均比率时 10.中位数是( )

A由标志值在变量数列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 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 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11.有些离中趋势指标是用有名数表示的,它们是( )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平均差系数 E四分位差 12.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简单进行对比,是因为( )

A平均数不一致 B标准差不一致 C计量单位不一致 D总体单位数不一致 E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不一致

13.不同数据组间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可以通过标准差系数进行比较,因为标准差系数( ) A消除了不同数据组各标志值的计量单位的影响

B消除了不同数列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C消除了各标志值差异的影响

D数值的大小与数列的差异水平无关 E数值的大小与数列的平均数大小无关 14.下列指标中,反映数据分布的对称、尖峭程度的指标有( )

A标准差分位值 B偏度系数 C峰度系数 D标准差系数 E标准差 15.若一组数据的偏度系数是—0.2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分离的 B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数据的极端值在右边,数据分配曲线向右延伸 D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E数据的极端值在左边、数据分配曲线向左延伸

16.若某个观察值的标准差分位值为—1.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该观察值低于平均数 B该观察值高于平均数 C该观察值比该数据组的平均数低1.5个标准差 D该观察值比该数据组的平均数高1.5个标准差 E该观察值比该数据组的平均数低1.5个单位 17.关于峰度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当β=3时,次数分配曲线为正态曲线 B当β<3时,为平顶曲线

C当β接近于1.8时,次数分配趋向一条水平线 D当β小于1.8时,次数分配曲线是“U”形分配

E如果9的数值越大于3,则次数分配曲线的顶端越尖峭。 18.关于极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只能说明变量值变异的范围 B不反映所有变量值差异的大小 C反映数据的分配状况 D最大的缺点是受极端值的影响 E最大的优点是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19.下列指标中,反映数据组中所有数值变异大小的指标有( ) A四分位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极差 E离散系数

四、判断题

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权数本身绝对值的大小。( ) 2.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 ) 3.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可以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4.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数,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

5.分位数都属于数值平均数。( ) 6.在资料已分组时,形成变量数列的条件下,计算算术平均数或调和平均数时,应采用简单式;反之,采用加权式。( )

7.当各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 ) 8.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

9.未知计算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中的分子资料时,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计算。( ) 10.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

11.变量数列的分布呈右偏分布时,算术平均数的值最小。 ( )

12.若数据组的均值是450,标准差为20,那么,所有的观察值都在450±20的范围内。( ) 13.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总体中两个成数的几何平均数。( )

14.总体中各标志值之间的差异程度越大,标准差系数就越小。 ( ) 15.同一数列,同时计算平均差,标准差,二者必然相等。( ) 16.如果两个数列的极差相同,那么,它们的离中程度就相同。( )

17.离中趋势指标既反映了数据组中各标志值的共性,又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 18.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均相同,则其分布也是相同的。( )

19.在对称分布的条件下,高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与低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必然相等,全部的离差之和一定等于0。( )

20.数据组中各个数值大小相当接近时,它们的离差就相对小,数据组的标准差就相对小。( ) 21.偏态系数与峰度系数的取值范围都是—3与+3之间。( ) 五、简答题

1.反映总体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哪几种?集中趋势指标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如何理解权数的意义?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

3.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有何区别与联系? 4.平均数的计算原则是什么?

5.简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6.什么是离中趋势指标?它有哪些作用?

7.离中趋势指标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8.如何对任意两个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进行比较? 9.什么是偏度?它有几种测定方法? 10.什么是峰度?它有几种类型? 六、计算题

1.某厂对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车间产际产量为190件,完成计划95%;第二车间实际产量250件,完成计划100%;第三车间实际产量609件,完成计划105%。三个车间产品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95%?100%?105%?100%另外,一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8元/件,二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2

3

元/件,三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5元/件,则:个车间平均单位成本为:18?12?15?15元/件。

3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改正。

2.2001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品种 甲 乙 丙 合计 价格(元/斤) 1.2 1.4 1.5 —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1.2 2.8 1.5 5.5 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2 1 1 4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原因。

3.某厂生产某种机床配件,要经过三道生产工序,现生产一批该产品在各道生产工序上的合格率分别为95.74%、93.48%、97.23%。根据资料计算三道生产工序的平均合格率。 4.已知某企业有如下资料: 按计划完成百分比分组(%)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实际产值(万元) 986 1057 1860 1846 计算该企业按计划完成百分比。

5.某市场有三种不同的苹果,其每斤价格分别为2元,3元和4元,试计算:(1)各买一斤,平均每斤多少钱?(2)各买一元,平均每斤多少钱?

6.某高校某系学生的体重资料如下:

按体重分组(公斤) 52以下 52—55 55—58 58——61 61以上 合计 学生人数(人) 28 39 68 53 24 212 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学生体重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7.已知某公司职工的月工资收入为965元的人数最多,其中,位于全公司职工月工资收入中间位置的职工的月工资收入为932元,试根据资料计算出全公司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并指出该公司职工月工资收入变量数列属于何种偏态?

8.对成年组和幼儿组共500人身高资料分组,分组资料列表如下: 成年组 按身高分组(cm) 人数(人) 幼儿组 按身高分组(cm) 人数(人)

150—155 155—160 160—165 165—170 170以上 合计 30 120 90 40 20 300 70—75 75—80 80—85 85—90 90以上 合计 20 80 40 30 30 200 要求:(1)分别计算成年组和幼儿组身高的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2)说明成年组和幼儿组平均身高的代表性哪个大?为什么?

9.当每天生产线的每小时产量低于平均每小时产量,并落入大于2个标准差时,该生产线被认为是“失去控制”。对该生产线来说,昨天平均每小时产量是370件,其标准差每小时为5件。下面是该天头几个小时的产量,该生产线在什么时候失去了控制? 时间 产量 8:00 369 9:00 367 10:00 365 11:00 363 12:00 361 1:00 359 2:00 357 10.你是定时器的购买者,定时器在新道路爆破中用来起爆炸药。你必须在两个供应者之间选择,分别用A和B表示。在各自的说明书中,你发现由A出售的导火线引爆的平均时间为30秒,其标准差为0.5秒;而由B出售的导火线引爆的平均时间为30秒,其标准差为6秒。请你做出选择,并说明原因。

11.雇员要进行两项能力测试。在A项测试中,其平均分为100分,标准差为15分;在B项测试中,其平均分为400分,标准差为50分。李明在A项测试中得了115分,在B项测试中得了 425分。与平均数相比,李明的哪一项测试更为理想?请通过计算李明的每项测试的标准差分位值来寻求答案。

第五章 抽样推断

一、 单项选择题

1.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计算和控制误差 B. 了解总体单位情况C. 用样本来推断总体 D. 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的研究

2. 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 随意原则 B. 可比性原则 C. 准确性原则 D. 随机原则 3. 下列属于抽样调查的事项有( )。

A. 为了测定车间的工时损失,对车间的每三班工人中的第一班工人进行调查 B. 为了解某大学生食堂卫生状况,对该校的一个食堂进行了调查 C. 对某城市居民1%的家庭调查,以便研究该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

D. 对某公司三个分厂中的第一个分厂进行调查,以便研究该工厂的能源利用效果4. 无偏性是指( )。

A. 抽样指标等于总体指标 B. 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C. 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D. 样本成数等于总体成数

5. 一致性是指当样本的单位数充分大时,抽样指标( )。

A. 小于总体指标 B. 等于总体指标 C. 大于总体指标 D. 充分靠近总体指标 6. 有效性是指作为优良估计量的方差与其他估计量的方差相比,有( )。 A. 前者小于后者 B. 前者大于后者 C. 两者相等 D. 两者不等 7. 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

A. 抽样误差 B. 登记误差 C. 代表性误差 D. 系统性误差

8.对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不重复的随机抽样调查,抽查的工人人数一样,两工厂工人工资方差相同,但第二个厂工人数比第一个厂工人数整整多一倍。抽样平均误差( )。

A. 第一工厂大 B. 第二个工厂大 C. 两工厂一样大 D. 无法做出结论9. 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 )。

A. 平均数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标准差系数

10.在同样情况下,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相比, 是( )。

A. 两者相等 B. 两者不等  C. 前者小于后者 D. 前者大于后者。 11. 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 A. 抽样平均误差 B. 抽样误差系数C. 概率度 D. 抽样极限误差。 12.在下列情况下,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可以采用重复抽样公式( )。 A. 总体单位数很多 B. 抽样单位数很少 C. 抽样单位数对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小; D. 抽样单位数对总体单位数的比重较大。

13.在进行纯随机重复抽样时,为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25%,则抽样单位数应( )。 A. 增加25% B. 增加78%C. 增加1.78% D. 减少25%

14.在其它同等的条件下,若抽选5%的样本,则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为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的( )。

A. 1.03倍 B. 1.05倍 C. 0.97倍 D. 95%倍

15. 在总体方差一定的情况下,下列条件中抽样平均误差最小的是( )。 A. 抽样单位数为20 B. 抽样单位数为40 C. 抽样单位数为90 D. 抽样单位数为100 16. 通常所说的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 )。

A. 小于10 B. 不大于10 C. 小于30 D. 不小于30

17. 抽样成数指标P值越接近1,则抽样成数平均误差A.越大 B越小 C越接近0.5 D越接近1

值()

18.当总体单位数很大时,若抽样比例为51%,则对于简单随机抽样,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约为重复抽样的( )。

A. 51% B. 49% C. 70% D. 30%

19.将总体单位按一事实上标志排队,并按固定距离抽选样本点的方法是( )。A. 类型抽样 B. 等距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简单随机抽样

20. 在进行抽样估计时,常用的概率度t的取值( )。 A. t<1 B. 1≤t≤3 C. t=2 D. t>3 21. 抽样调查中( )。

A. 既有登记性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 B. 只有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C. 没有登记性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  D. 上述两种误差都没有。 22. 等距抽样的误差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较( )。

A. 前者小 B. 前者大 C. 两者相等 D. 大小不定

23.某地订奶居民户均牛奶消费量为120公斤,抽样平均误差为2公斤。据此可算得户均牛奶消费量在114-126公斤之间的概率为( )。

A. 0.9545 B. 0.9973 C. 0.683 D. 0.900

24.根据抽样调查的资料,某企业生产定额平均完成百分比为165%,抽样平均误差为1%。概率0.9545时,可据以确定生产定额平均完成百分比为( )。

A. 不大于167% B. 不小于163%和不大于167% C. 不小于167% D. 不大于163%和不小于167%

25.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为0.9545,优等生比重的极限抽样误差为( )。

A. 4.0% B. 4.13% C. 9.18% D. 8.26% 26.按地理区域划片所进行的区域抽样,其抽样方法属于( )。 A. 纯随机抽样 B. 等距抽样 C. 类型抽样 D. 整群抽样 27. 在抽样推断中,样本的容量( )。

A. 越多越好 B. 越少越好 C. 由统一的抽样比例决定 D. 取决于抽样推断可靠性的要求

28. 在抽样设计中,最好的方案是( )。

A. 抽样误差最小的方案B. 调查单位最少的方案C. 调查费用最省的方案 D. 在一定误差要求下费用最小的方案

29.在重复的简单随机抽样中,当概率保证程度(置信度)从68.27%提高到95.45% (其它条件不变),必要的样本容量将会( )。

A. 增加一倍 B. 增加两倍 C. 增加三倍 D. 减少一半 30. 极限抽样误差△和抽样平均误差的数值之间的关系为( )。

A. 极限误差可以大于或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B. 极限误差一定大于抽样平均误差C. 极限误差一定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D. 极限误差一定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二、 多项选择题 1. 抽样调查是( )。

A. 搜集资料的方法 B. 推断方法 C. 全面调查方法 D. 典型调查方法 E. 非全面调查方法 2. 抽样调查的特点是( )。

A. 以部分推为全体 B. 按随机原则抽取单位 C. 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推断有关总体指标 D. 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推断有关总体指标 E. 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3. 抽样调查可用于( )。

A. 有破坏性的调查和推断 B. 较大规模总体或无限总体的调查和推断 C. 调查效果的提高 D. 检查和补充全面调查资料 E. 产品的质量检验和控制 4. 从总体中可以抽选一系列样本,所以( )。

A. 总体指标是随机变量 B. 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 C. 抽样指标是样本变量的函数 D. 总体指标是唯一确定的 E. 抽样指标是唯一确定的 5. 抽样误差是( )。

A. 抽样估计值与未知的总体真值之差 B. 抽样过程中的偶然因素引起的 C. 抽样过程中的随机因素引起的 D. 指调查中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E. 偶然的代表性误差

6. 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所谓优良的估计应具有( )。 A. 无偏性 B. 一致性 C. 有效性 D. 准确性 E. 客观性 7. 抽样推断中的抽样误差( )。

A. 抽样估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差 B. 不可避免的 C. 可以事先计算出来 D. 可以加以控制的 E. 可以用改进调查方法的办法消除的 8.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

A. 抽样方法 B. 样本中各单位标志的差异程度

C. 全及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差异程度 D.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E. 样本容量 9. 抽样平均误差是( )。

A. 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平均误差程度 B. 样本指标的标准差 C. 样本指标的平均差 D. 计算抽样极限误差的衡量尺度 E. 样本指标的平均数

1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极限误差的大小和可靠性的关系是( )。 A. 允许误差范围愈小,可靠性愈大 B. 允许误差范围愈小,可靠性愈小 C. 允许误差范围愈大,可靠性愈大 D. 成正比关系 E. 成反比关系 11. 在一定的误差范围要求下( )。 A. 概率度大,要求可靠性低,抽样数目相应要多 B. 概率度大,要求可靠性高,抽样数目相应要多 C. 概率度小,要求可靠性低,抽样数目相应要少 D. 概率度小,要求可靠性高,抽样数目相应要少 E. 概率度小,要求可靠性低,抽样数目相应要多 12. 在抽样调查中应用的抽样误差指标有( )。

A. 抽样实际误差 B. 抽样平均误差 C. 抽样误差算术平均数 D. 抽样极限误差 E. 抽样误差的概率度 13. 影响样本容量大小的因素是( )。

A. 抽样的组织形式 B. 样本的抽取方法 C. 总体标准差大小 D. 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 E. 允许误差的大小

14. 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若缺乏全及总体标准差或全及总体成数,可用下述资料代替(A. 过去抽样调查所得的有关资料 B. 试验性调查所得的有关资料 C. 重点调查所得的有关资料 D. 样本资料 E. 过去全面调查所得的有关资料 15. 抽样时要遵守随机原则,是因为( )。 A. 这样可以保证样本和总体有相似的结构

B. 只有这样才能计算和控制抽样估计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 )

C. 只有这样才能计算登记性误差和抽样平均误差 D. 只有这样才能计算出抽样误差 E. 这样可以防止一些工作上的失误 16.抽样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

A. 纯随机抽样 B. 机械抽样 C. 分层抽样D. 整群抽样 E. 阶段抽样 17.下面哪些项是类型抽样( )。

A.为研究城市邮政信件传递速度,从普通信件和快递信件中抽取一定信件组成样本B. 为研究某工厂工人平均工龄,把工厂工人划分为100个生产班组,从中抽取一 定数量的班组组成样本 C. 某产品质量抽检按加工车床的性能(自动和半自动)分组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车床组成样本 D. 农产量抽样按地理条件分组,从中取样

E. 为调查某市育龄妇女生育人数,把全市按户籍派出所的管辖范围分成许多区域,对抽中的区域全面调查育龄妇女的生育人数

18. 下面哪几项是整群抽样( )。

A. 某化肥厂日夜连续生产,每分钟产量为100袋,每次随机抽取1分钟的产量,共抽取10分钟的产量进行检验

B. 假设某市将职工分为产业职工、商业职工、文教科研,行政机关职工干部和其他部门等四组,从各组中抽取共400职工家庭进行调查

C. 某台机床加工一批小零件,按连续生产时间顺序每20个产品抽取1个,一直抽到预定的样本单位数为止

D. 为了解某市居民生产情况,抽选一部分街道或里弄,对抽中的街道或里弄所有住户都进行调查 E. 某台机床加工一批小零件,在某天24小时里每一小时当中等距抽取10分钟的加工零件作检查 三、 判断题

1. 随机抽样就是随意抽样。( )

2. 某企业在调查本厂的产品质量时,有意把管理较差的某车间的产品不算在内。这种做法必将导致系统性偏差。( )

3. 一个全及总体可能抽取很多个样本总体。( ) 4. 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抽样调查时违反了随机原则。( ) 5. 抽样平均误差就是总体指标的标准差。( )

6. 极限误差就是最大的抽样误差,因此,总体指标必然落在样本指标和极限误差共同构成的区间之内。( )

7. 计算抽样平均误差,当缺少总体方差资料时,可以用样本方差来代替。( )

8. 抽样平均误差、总体标准差和样本容量的关系可用公式表达,因此在统计实践中,为了降低抽样平均误差,可缩小总体标准差或增大样本容量来达到。( ) 9. 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不重复抽样误差。( )

10. 整群抽样为了降低抽样平均误差,在总体分群时注意增大群内方差缩小群间方差。( ) 11. 当全及总体单位数很大时,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的抽样平均误差相差无几。( ) 12. 类型抽样应尽量缩小组间标志值变异,增大组内标志值变异,从而降低影响抽样误差的总方差。( )

13. 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悬殊的情况下,运用类型抽样比简单随机抽样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 四、 简答题

1. 什么是总体参数估计?

2. 什么是总体?什么是样本?二者有何异同?

3. 参数估计的优良标准是什么?抽样平均数和抽样成数是否符合优良估计标准,试加以说明。 4.在参数估计中,为什么说准确性的要求和可靠性的要求是一对矛盾,在实际估计中又如何解决这对矛盾? 5.以样本方差s2?(x?x)?n?12作为总体方差?的估计量,为什么分母是n-1而不是n?

26.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7.什么是样本统计量,它和总体参数有什么样区别和联系? 8.什么是抽样分布?

9.什么是重复抽样?什么是不重复抽样?

10.为什么重复抽样的分布的误差总是大于不重复抽样分布的误差?

11.什么是类型抽样?什么是整群抽样?类型抽样中的分组和整群抽样中的分群有什么不同意义? 12.什么是等距抽样?等距抽样有哪些方法? 13.什么是阶段抽样?

14.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五、 计算题

1.假设某班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12分,要求计算:(1)随机抽取1人,该同学成绩在82分以上的概率;(2)随机抽取9人,其平均成绩在82分以上的概

率。

2.某手表厂在某段时间内生产100万个某种零件,用纯随机抽样方式不重复抽取1000个零件进行检验,测得废品为20件。如以99.73%概率保证,试对该厂这种零件的废品率作定值估计和区间估计。

3.电子元件厂日产10000只元件,经多次一般测试得知一等品率为92%,现拟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抽检,如果求误差范围在2%之内,可靠程度为95.45%,问需抽取多少电子元件?

4.从麦当劳餐厅连续三个星期抽查49位顾客,以调查顾客的平均消费额,得样本平均消费额为25.5元。要求:

(1)假如总体的标准差为10.5元,那么抽样平均误差是多少?

(2)在0.95的概率保证下,抽样极限误差是多少?极限误差说明什么问题? (3)总体平均消费额95%的信赖区间是多少?

5.随机抽取某市400家庭作为样本,调查结果80户家庭有1台以上的摄像机试确定一个以99.73%的概率保证估计的该市有一台以上摄像机家庭的比率区间(F(t)=99.73% t=3)。 6.从仓库中随机取100盒火柴,检验结果,平均每盒火柴99支,样本标准差为3支。 (1)计算可靠程度为99.73%时,该仓库平均每盒火柴支数的区间。

(2)如果极限误差减少到原来的1/2,对可靠程度的要求不变,问需要抽查多少盒火柴。 7.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要求: (1) 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2) 以95.45%概率保证程度,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 (3) 如果合格品率的极限误差为2.3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8.某进出口公司出口一种名茶,为检查其每包规格的质量,抽取样本100包,检验结果如下:

每包重量(克) 148-149 149-150 150-151 151-152 合计 按规定这种茶叶每包规格重量应不低于150克。 试以99.73%的概率保证程度(t=3): (1) 确定每包平均重量的极限误差;

包数(包) 10 20 50 20 100

(2) 估计这批茶叶每包重量的范围,确定是否达到规格要求。

9.某电子产品使用寿命在3000小时以下为次品,现在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5000个产品中抽取100个对其使用寿命进行测试。其结果如下:

电子产品使用寿命表

使用寿命(小时) 3000以下 3000—4000 4000—5000 5000以上 合计 根据以上资料,要求:

(1) 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该产品平均寿命的抽样平均误差。 (2) 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该产品次吕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3) 以68.27%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和次品率进行区间估计。

10.对一批成品按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选200件,其中废品8件。又知道抽样是成品总量的4%。当概率为95.45%时,可否认为这一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5%。

11.从5000名学生中抽查200名测得平均身高为1.65m抽样平均误差为0.05m,试以95%的把握程度推算全部学生平均身高的可能范围。若200名学生中女生数为50名,试以95%的概率,抽样成数平均误差为0.03,估计全部学生数中女生的比重的区间。

12.某公司欲将某种产品推向某国市场,为此先进行抽样调查,了解该产品在该国家的家庭拥有情况,问应抽多少家庭调查才能以98%的概率保证估计误差不超过5% (t=2.33)

13.某市有职工100000人,其中职员40000人,工人60000人,现在进行职工收入抽样调查,事先按不同类型抽查40名职员和60名工人,结果如下:

职工月收入表

职 员 月收入(元) 600 800 1000 根据以上资料,要求:

产品个数 2 30 50 18 100 工 人 人数 10 20 10 月收入(元) 400 600 700 人数 20 30 10

(1) 在概率保证程度95.45%下,对该市职工的平均收入进行区间估计。

(2) 如果要求极限误差不超过20元,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试计算按类型抽样组织形式必要

的样本单位数。

如果按简单随机抽样组织形式,请问:

(3) 同样的极限误差和概率保证程度,需要抽多少样本单位数? (4) 同样的样本单位数和概率保证程度,则会有多大的极限误差? 同样的样本单位数和极限误差,应有多大的概率保证程度?

14.某地有储户4万户,采用不重复随机抽样从中抽出9%户调查资料如表。

存款(千元) 400 500 600

试在95.45%的概率保证条件下,估计: (1)4万户储户平均存款的可能范围

(2)4万户储户中工人户比重的可能范围(结果留两位小数)

第六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习题

一、填空题

1.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程度分为 、 和 ;按相关的形式分为 和 ;按影响因素的多少分为 和 。

2.两个相关现象之间,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另一个现象的数量 ,这种相关称为正相关;当一个现象的数 量由小变大,另一个现象的数量 ,这种相关称为负相关。

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4.完全相关即是 关系,其相关系数为 。

5.相关系数,用于反映 条件下,两变量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的统计指标。 6.直线相关系数等于零,说明两变量之间 ;直线相关系数等1,说明两变量之间 ;直线相关系数等于—1,说明两变量之间 。 7.对现象之间变量的研究,统计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 ,这种研究称为相关关系;另一方面是研究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达,称为 。

8.回归方程y=a+bx中的参数a是 ,b是 。在统计中估计待定参数的常用方法是 。

9. 分析要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在这点上它与 不同。

10.求两个变量之间非线性关系的回归线比较复杂,在许多情况下,非线性回归问题可以通 过 化成 来解决。

11.用来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是 。

户 数 900 1800 900 其中工人户 360 720 180

二、单项选择题

1.下面的函数关系是( )

A销售人员测验成绩与销售额大小的关系 B圆周的长度决定于它的半径 C家庭的收入和消费的关系 D数学成绩与统计学成绩的关系 2.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 A -∞

3.年劳动生产率z(干元)和工人工资y=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

A增加70元 B减少70元 C增加80元 D减少80元

4.若要证明两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是高的,则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应接近于( ) A+1 B 0 C 0.5 D [1]

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其符号均可用来判断现象( ) A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 B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C完全相关还是不完全相关 D单相关还是复相关

6.某校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时间(x)与考试成绩(y)之间建立线性回归方程y c=a+bx。经计算,方程为y c=200—0.8x,该方程参数的计算( ) A a值是明显不对的 B b值是明显不对的

C a值和b值都是不对的 C a值和6值都是正确的

7.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自变量的均方差为2,因变量均方差为5,而相关系数为0.8时,则其回归系数为:( )

A 8 B 0.32 C 2 D 12.5

8.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的 C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 D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

9.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有( ) A合理限度内,施肥量和平均单产量之间的关系 B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C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 D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10.相关分析是研究( )

A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B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 C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D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11.在回归直线yc=a+bx,b<0,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 ( ) A r=0 B r=l C 0

A现象之间完全无关 B相关程度较小 C现象之间完全相关 D无直线相关关系 14.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 )

A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0.87

B流通费用水平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0.94 C商品销售额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 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 15.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

A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 B相关关系的指标

C回归直线的代表性指标 D序时平均数代表性指标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现象之间的关系为相关关系( )

A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 B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关系 C广告支出与商品销售额关系 D单位产品成本与利润关系 E在价格固定情况下,销售量与商品销售额关系 2.相关系数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 )

A线性关系 B因果关系 C变异程度 D相关方向 E相关的密切程度 3.对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来说( )

A两变量之间必须明确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B回归方程是据以利用自变量的给定值来估计和预测因变量的平均可能值 C可能存在着y依x和x依y的两个回归方程 D回归系数只有正号

E 确定回归方程时,尽管两个变量也都是随机的,但要求自变量是给定的。 4.可用来判断现象相关方向的指标有( )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 C回归方程参数a D估计标准误 E x、y的平均数 5.单位成本(元)依产量(千件)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c=78- 2x,这表示( ) A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76元 B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78元

C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下降2元 D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下降78元 E当单位成本为72元时,产量为3000件 6.估计标准误的作用是表明( )

A回归方程的代表性 B样本的变异程度 C估计值与实际值的平均误差 D样本指标的代表性 E总体的变异程度

7.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属于( ) AlE相关 B单相关 C负相关 D复相关 E完全相关 8.在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中( )

A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只能计算一个 B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可以计算两个

C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只能配合一个 D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不同,可能配合两个

E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均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无关 9.相关系数r的数值( )

A可为正值 B可为负值 C可大于1 D可等于-1 E可等于1 10.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看,相关关系可分为(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直线相关 D曲线相关 E不相关和完全相关 11.确定直线回归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B相关系数r必须等于1

Cy与x必须同方向变化 D现象间存在着较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 E相关系数r必须大于0

12.当两个现象完全相关时,下列统计指标值可能为( )

A r=1 B r=0 C r=-1 D Syx=0 E Syx =1

13.在直线回归分析中,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两个变量必须是( ) A一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 B均为随机变量 C对等关系 D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可控制变量 E不对等关系 14.配合直线回归方程是为了( )

A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 B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

C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 D两个变量相互推算 E确定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程度 15.在直线回归方程中( )

A在两个变量中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B一个回归方程只能作一种推算 C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 D要求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E要求因变量是随机的,而自变量是给定的。 16.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 )

A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 B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 C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 D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 E回归系数等于零则相关系数等于零 四、判断题

1.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都属于完全确定性的依存关系。 ( )

2.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一致,同时呈上升或下降趋势, 则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 3.假定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是0.8,变量m与n的相关系数为—0.9,则x与y的相关密切程度高。( )

4.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

5.相关系数r有正负、有大小,因而它反映的是两现象之间具体的数量变动关系。( )

6.在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时,必须以定性分析为前提,判定现象之间有无关系及其作用范围。( )

7.回归系数b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 8.在直线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是对等的,不需要区分因变量和自变量。( )

9.相关系数r越大,则估计标准误差 Sxy值越大,从而直线回归方程的精确性越低。( ) 10.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应注意对相关系数和回归直线方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

11.工人的技术水平提高,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这种关系是一种不完全的正相关关系( ) 12.正相关指的就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

13.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都一定是随机变量( ) 14.相关的两个变量,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 )

15.一种回归直线只能作一种推算,不能反过来进行另一种推算( )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相关关系?它和函数关系有什么不同? 2.简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关系。 3.什么是正相关和负相关?举例说明。

4.直线回归方程中y=a+bx,参数a、b是怎样求得的?它们代表什么意义? 5.构造直线回归模型应具备哪些条件? 6.什么是估计标准误差?其作用如何? 7.应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应注意哪些问题? 六、计算题

1.有10个同类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年平均价值和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 企业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万元) 318 910 200 409 415 502 314 1210 1022 1225 6525 工业总产值(万元) 524 1019 638 815 913 928 605 1516 1219 1624 9801 (1)说明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方向; (2)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3)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4)估计生产性固定资产(自变量)为1100万元时总产值(因变量)的可能值。

2.检查5位同学统计学的学习时间与成绩分数如下表:

每周学习时数 4 6 7 10 13 要求:(1)由此计算出学习时数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 (2)建 立直线回归方程; (3)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3.某种产品的产量与单位在成本的资料如下:

产量(千件)x 2 3 4 3 4 5 单位成本(元/件)y 73 72 71 73 69 68 学习成绩 40 60 50 70 90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r,判断其相关议程和程度; (2)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3)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了多少元?

4.某地高校教育经费(x)与高校学生人数(y)连续6年的统计资料如下:

教育经费(万元)x 316 343 373 393 418 455 在校学生数(万人)y 11 16 18 20 22 25 要求:(1)建立议程回归直线方程,估计教育经费为500万元的在校学生数; (2)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5.设某公司下属十个门市部有关资料如下: 门市部编号 职工平均销售额(万元) 流通费用水平(%) 1 2 3 4 5 6 7 8 9 10 6 5 8 1 4 7 6 3 3 7 2.8 3.3 1.8 7.0 3.9 2.1 2.9 4.1 4.2 2.5 销售利润率(%) 12.6 10.4 18.5 3.0 8.1 16.3 12.3 6.2 6.6 16.8 (1)确立适宜的回归模型;

(2)计算有关指标,判断这三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关紧密程度。

第七章 时间序列分析习题 一、填空题

1.时间序列有两个组成要素:一是 ,二是 。

2.在一个时间序列中,最早出现的数值称为 ,最晚出现的数值称为 。 3.时间序列可以分为 时间序列、 时间序列和 时间序列三种。其中 是最基本的序列。

4.绝对数时间序列可以分为 和 两种,其中,序列中不同时间的数值相加有实际意义的是 序列,不同时间的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的是 序列。

5.已知某油田1995年的原油总产量为200万吨,2000年的原油总产量是459万吨,则“九五”计划期间该油田原油总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的算式为 。

6.发展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 和 两种,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

7.设i=1,2,3,?,n,ai为第i个时期经济水平,则ai/a0是 发展速度,ai/ai-1是 发展速度。

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常用方法有方程式法和 .

9.某产品产量1995年比1990年增长了105%,2000年比1990年增长了306.8%,则该产品2000年比1995增长速度的算式是 。

10.如果移动时间长度适当,采用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循环变动和 。 11.时间序列的波动可分解为长期趋势变动、 、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12.用最小二乘法测定长期趋势,采用的标准方程组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时间序列与变量数列( )

A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 B都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 C前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后者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 D前者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后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 2.时间序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平均数时间序列 B时期序列 C时点序列 D相对数时间序列 3.发展速度属于( )

A比例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动态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4.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

A报告期水平 B基期水平 C实际水平 D计划水平

5.某车间月初工人人数资料如下:

月份 月初人数(人)│ 1 280 2 284 3 280 4 300 5 302 6 304 7 320 则该车间上半年的平均人数约为( )

A 296人 B 292人 C 295 人 D 300人

6.某地区某年9月末的人口数为150万人,10月末的人口数为150.2万人,该地区10月的人口平均数为( )

A150万人 B150.2万人 C150.1万人 D无法确定 7.由一个9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 ) A有8个 B有9个 C有10个 D有7个 8.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依据是( )

A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B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C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D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9.某企业的科技投,3,2000年比1995年增长了58.6%,则该企业1996—2000年间科技投入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A 558.6% B 5158.6% C 658.6% D 6158.6%

10.根据牧区每个月初的牲畜存栏数计算全牧区半年的牲畜平均存栏数,采用的公式是( ) A简单平均法 B几何平均法 C加权序时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11.在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中,可以形成数学模型的是( )

A 时距扩大法 B移动平均法 C最小平方法 D季节指数法 三、多项选择题

1.对于时间序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序列是按数值大小顺序排列的 B序列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C序列中的数值都有可加性 D序列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 E编制时应注意数值间的可比性 2.时点序列的特点有( )

A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有关 B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无关

C数值相加有实际意义 D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 E数值是连续登记得到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平均增长速度大于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增长速度小于平均发展速度 C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D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E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4.下列计算增长速度的公式正确的有( )

A增长速度=

增长量增长量?100% B增长速度= ?100%

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 C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100% D增长速度=

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00%

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100%

基期水平E增长速度=

5.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有( ) A x?naaa1a2a3?????n B x?nn

a0a0a1a2an?1xan? C x?n D x?nR E x? na1 6.某公司连续五年的销售额资料如下:

时间 销售额(万元) 第一年 1000 第二年 1100 第三年 1300 第四年 1350 第五年 1400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的下列数据正确的有( )

A第二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二定基增长速度=10% B第三年的累计增长量二逐期增长量=200万元 C第四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35% D第五年增长1%绝对值为14万元 E第五年增长1%绝对值为13.5万元 7.下列关系正确的有( )

A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B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 D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 E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8.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主要有( )

A时距扩大法 B方程法 C最小平方法 D移动平均法 E几何平均法 9.关于季节变动的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的在于掌握事物变动的季节周期性 B常用的方法是按月(季)平均法 C需要计算季节比率

D按月计算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400%

E季节比率越大,说明事物的变动越处于淡季 10.时间序列的可比性原则主要指( )

A时间长度要一致 B经济内容要一致 C计算方法要一致 D总体范围要一致 E计算价格和单位要一致

四、判断题

1.时间序列中的发展水平都是统计绝对数。( )

2.相对数时间序列中的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 )

3.由两个时期序列的对应项相对比而产生的新序列仍然是时期序列。( )

4.由于时点序列和时期序列都是绝对数时间序列,所以,它们的特点是相同的。( ) 5.时期序列有连续时期序列和间断时期序列两种。( ) 6.发展速度可以为负值。( )

7.只有增长速度大于100%才能说明事物的变动是增长的。 ( ) 8.季节比率=同月平均水平/总的月水平平均( ) 9.年距发展速度=年距增长速度+1( )

10.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每一个环比发展速度都会影响到平均发展速度的大小。( )

11.所有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采用的都是算术平均数方法。( ) 12.移动平均法可以对现象变动的长期趋势进行动态预测。( ) 13.平均增长速度可以直接根据环比增长速度来计算。( ) 五、简答题

1.编制时间序列应注意哪些问题? 2.简述时点序列和时期序列的特点。

3.根据所学的动态分析方法,举例说明时间序列有哪些用途。 4.为什么说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派生序列? 5.简述计算动态平均数所使用的计算方法。

6.季节变动的测定常用什么方法?简述其基本原理。 六、计算题

1.某公司某年9月末有职工250人,10月上旬的人数变动情况是:10月4日新招聘12名大学生上岗,6日有4名老职工退休离岗,8日有3名青年工人应征入伍,同日又有3名职工辞职离 岗,9日招聘7名营销人员上岗。试计算该公司10月上旬的平均在岗人数。

2.某银行2001年部分月份的现金库存额资料如下:

日期 库存额(万元) 1月1日 2月1日 3月1日 4月1日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500 480 450 520 550 600 580 要求:(1)具体说明这个时间序列属于哪一种时间序列。 (2)分别计算该银行2001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上半年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3.某单位上半年职工人数统计资料如下:

时间 人数(人) 1月1日 1002 2月1日 1050 4月1日 1020 6月30日 1008 要求计算:①第一季度平均人数;②上半年平均人数。 4.某企业2001年上半年的产量和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月份 产量(件) 单位成本(元) 1 2000 73 2 3000 72 3 4000 71 4 3000 73 5 4000 69 6 5000 68 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上半年的产品平均单位成本。 5.某地区1996—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数据如下: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 环比 定基 环比 定基 40.9 — — — — 10.3 68.5 58 151.34 要求:(1)计算并填列表中所缺数字。

(2)计算该地区1997—2001年间的平均国民生产总值。

(3)计算1998—2001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6.根据下列资料计算某地区第四季度在业人口数占劳动力资源人口的平均比重。

日期 在业人口(万人)a 劳动力资源人口(万人)b 月份 工业总产值(万元)a 劳动生产率(元)b 9月30日 280 680 10 150 7500 10月31日 285 685 11 168 8000 11月30日 280 684 12月31日 270 686 12 159.9 7800 7.某企业第四季度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该企业第四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2)计算该企业第四季度劳动生产率。

8.某公司1990—2000年的产品销售数据如下(单位:万元):

年份 销售额 年份 销售额 1990 80 1996 107 1991 83 1997 115 1992 87 1998 125 1993 89 1999 134 1994 95 2000 146 1995 101 要求:(1)应用三年和五年移动平均法计算趋势值。

(2)应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直线,并计算各年的趋势值。 9.某市某产品连续四年各季度的出口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季 度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八章 统计指数分析习题

一、填空题

1.指数按其指标的作用不同,可分为 和 。

2.狭义指数是指反映由——所构成的特殊总体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特殊 。 3.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 ,二是 。 4.平均指数是 的加权平均数。 5.因素分析法的基础是 。

6.在含有两个因素的综合指数中,为了观察某一因素的变动,则另一个因素必须固定起来。被固定的因素通常称为 ,而被研究的因素则称为 指标。

7.平均数的变动同时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各组的变量值水平,二是 。

一 16 28 45 50 二 2 4.3 7.1 5.1 三 4 6.7 14.2 16.8 四 51 77.5 105 114 要求计算该市该产品出口额的季节比率,并对其季节变动情况做简要分析。

8.编制综合指数,确定同度量因素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指数宜以 作为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指数宜以 作为同度量因素。

9.已知某厂工人数本月比上月增长6%,总产值增长12%,则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 。

10.综合指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最完善地显示出所研究对象的经济内容,即不仅在 ,而且还能在 方面反映事物的动态。 二、单项选择

1.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 )。

A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2.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形式是( )。

A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 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综合指数是一种( )。

A简单指数 B加权指数 C个体指数 D平均指数

4.某市居民以相同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 A 17.6% B 85% C 115% D 117.6%

5.在掌握基期产值和各种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计算产量总指数要采用( )。 A综合指数 B可变构成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6.在由三个指数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另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 7.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销售额增长6.5%,商品销售量增长6.5%,则商品价格( )。 A增长13% B增长6.5% C增长1% D不增不减

8.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6%,产量增长6%,则生产总费用( )。 A增加 B减少 C没有变化 D无法判断

9.某公司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由于各企业成本降低使公司平均成本降低15%,由于各种产品产量的比重变化使公司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公司平均成本报告期比基期降低( )。 A 5.0% B 6.5% C22.7% D 33.3% 10.某商店2001年1月份微波炉的销售价格是350元,6月份的价格是342元,指数为97。71%,该指数是( )。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数 C总指数 D个体指数 11。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 )作同度量因素。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12.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 )作同度量因素。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三、多项选择题

1.指数的作用包括( )

A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 B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程度

C利用指数可以进行因素分析 D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 E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

2.拉斯贝尔综合指数的基本公式有( )

pq?A

?pq1101qp? B

?qp1000pq? C

?pq0100qp? D

?qp1011pq? E

?pq0110

3.派许综合指数的基本公式( )

A

?pq?pq1101 B

?pq?pq0100 C

?pq?pq0110 D

?pq?pq0010 E

?pq?pq11

10 4.某企业为了分析本厂生产的两种产品产量的变动情况,已计算出产量指数为112.5%,这一指数是( )

A综合指数 B总指数 C个体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5.平均数变动因素分析的指数体系中包括的指数有( )

A可变组成指数 B固定构成指数 C结构影响 D算术平均指数 E调和平均指数 6.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

A平衡作用 B权数作用 C稳定作用 D同度量作用 E调和作用 7.若p表示商品价格,q表示商品销售量,则公式

?pq??pq表示的意义是( )

1101 A综合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B综合反映价格变动和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C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D综合反映由于价格变动而使消费者增减的货币支出额 E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8.指数按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 )

A简单指数 B总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E加权指数 9.当权数为p0q0时,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可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B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可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可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可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E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没有变形关系 10.指数体系中( )

A一个总值指数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代数和 B一个总值指数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乘积 C存在相对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 D存在绝对变动额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 E各指数都是综合指数 四、判断题

1.指数的实质是相对数,它能反映现象的变动和差异程度。( )

2.只有总指数可划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个体指数不能作这种划分。( ) 3.质量指标指数是固定质量指标因素,只观察数量指标因素的综合变动。( ) 4.算术平均指数是反映平均指标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 5.综合指数是一种加权指数。( )

6.从狭义上说,指数体系的若干指数在数量上不一定存在推算关系。( ) 7.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具有相对性。( )

8.拉氏价格指数和派氏价格指数计算结果不同,是因为拉氏价格指数主要受报告期商品结构的影响,而派氏价格指数主要受基期商品结构的影响。( ) 9.在平均数变动因素分析中,可变组成指数是用以专门反映总体构成变化这一因素影响的指数。

( )

10.本年与上年相比,若物价上涨10%,则本年的1元只值上年的0.9元。( )。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指数?它有何作用?

2.什么叫同度量因素?其作用是什么?确定同度量因素的 一般原则是什么?

3.有人认为,编制综合指数,把一个因素固定起来测定另一个因素的变动影响程度是有假定性的。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4.什么是指数体系?它有何作用?

5.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何联系与区别? 六、计算题

1.某市1999年第一季度社会商品零售额为36200万元,第四季度为35650万元,零售物价下跌0.5%,试计算该市社会商品零售额指数、零售价格指数和零售量指数,以及由于零售物价下跌居民少支出的金额。

2.某厂三种产品的产量情况如下:

产品 A B C 计量 单位 件 个 公斤 出厂价格(元) 基期 8 10 6 报告期 8.5 11 5 基期 13500 11000 4000 产量 报告期 15000 10200 4800 试分析出厂价格和产量的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 3.某地区三种水果的销售情况如下:

水果品种 苹果 草莓 橘子 本月销售额(万元) 68 12 50 本月比上月价格增减(%) -10 12 2 试计算该地区三种水果的价格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对居民开支的影响。 4.某厂生产情况如下: 产品 甲 乙 计量单位 台 双 产量 基期 1000 320 报告期 920 335 基期产值(万元) 650 290 请根据资料计算该厂的产量总指数和因产量变动而增减的产值。 5.某公司下属三个厂生产某种产品的情况如下:

一厂 二厂 三厂 单位产品成本(元) 上月 960 1010 1120 本月 952 1015 1080 上月 4650 3000 1650 产量(吨) 本月 4930 3200 2000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可变组成指数、固定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并分析单位成本水平和产量结构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

第一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7、威廉·配第、《政治算术》 2.18、阿亨·瓦尔 3.阿道夫·凯特勒

4.数量性、客观性、总体性、变异性 5.共同性质、总体

6.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客观性 7.数量标志、品质标志 8.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9.总体、总体单位、数量、品质标志、数量、数量标志、数量 10.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11.总体、这一总体 二、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A 5.C 6.D 7,D 8.D 9.C

10.B 11.A 12.D 13.C 14.D 15.D 16.B 17.C 18.D 19.C

三、多项选择题

1.BCE 2.ACD 3.AC 4.BE 5.AC 6.CDE 7.BD 8.ABCD 9.ABCD 10.ABCE 四、判断题

1.√ 2.X 3.√ 4.X 5.X 6.√ 7.X 8.X 9.X 10.X 11.X 12.√13.X 14.√15.√ 五、简答题

1—7题答略 ,

8.数量标志有:(4)、(5)、(8)、(9)

品质标志有:(1)、(2)、(3)、(6)、(7) 9.数量指标有:(1)、(2)、(3) 质量指标有:(4)、(5)、(6)

第二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统计报表 2.解剖麻雀式、划类选典式 3.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4.报告单位、填报单位 5.重点单位、非全面

6.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计算机辅助调查 7.标准式访问、非标准式访问

8.邮寄、宣传媒介传送、专门场所发放 9.直接观察、间接观察 10.表头、表体、表脚

11.精度、准确性、关联性、及时性、一致性、最低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A 5.B 6.A 7.B 8.B 9.B 10.C 11.B 12.D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 3.ABCD 4.ABCD 5.AC 6.CDE 7.AC 8.CD 9.ABCD 10.CD 四、判断题

].X 2.√ 3.X 4.√ 5.√ 6.X 7.√ 8.√ 9.X 10.x 11.X 五、简答题 (略)

第三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选择分组标志

2.划分现象的类型、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分析现象的依存关系 3.属性、变量

4.单项式变量数列、变量值种数 5.组限、组中值

6.等距数列、不等距数列 7.1000、950

8.统计表、统计图

9.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值资料、主词、宾词 10.初始资料、综合资料

11.原始数据、第二手数据、审核、订正、排序 12.矩形 13.多指标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C 5.B 6.C 7.D 8.C 9.A 10.C 11.A 12.B 13.B 14.C 15.A 16.D 17.A 18.D 三、多项选择题

1.ABE 2.BCD 3.AD 4.AB 5.CDE 6.ACD 7.BCD 8.ABC 9.ABCE 10.ABCDE 11.BDE 12.BC 四、判断题

1.x 2.√ 3.√ 4.X 5.√ 6.x 7.√ 8.√ 9.x 10.x 11.√12.x 13.x 14.x 15.√16.√ 五、简答题 (略)

六、计算题 成绩分组 60分以下 60——75 76——89 90——100 合 计

学生人数(人) 2 11 19 8 40 比率(%) 5.0 27.5 47.5 20.0 100.0

2. 考分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合计 3.

增加值分组 20-40 40-60 60-80 80-100 100以上 合计 过录 33、27、24 46、50、57、40、58 68、79、78、60、72、66、74 89、99、92 118、127 企业数(家) 3 5 7 3 2 20 增加值 84 251 497 280 245 1357 人数 2 7 11 12 8 40 比率(%) 5.0 17.5 27.5 30.0 20.0 100.0 向上累计 人数(人) 2 9 20 32 40 ── 比率(%) 5.0 22.5 50.0 80.0 100.0 ── 40 38 31 20 8 ── 向下累计 人数(人) 比率(%) 100.0 95.0 77.5 50.0 20.0 ──

4. 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

2001年第二季度

姓名 刘 盛 陈心华 刘淑影 刘平路

第四章1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规模

2.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指标 3.研究的目的和对象 4.对比 5.统计分组

6.相对数、平均数 7.高 8.1

9.使用价值、价值 10.8.41% 二、单项选择题

性别 男 女 女 男 年与被调查 龄 者的关系 44 40 18 16 被调查者本人 夫妻 父女 父子 工作单位 长城机电公司 市第一针织厂 待业青年 参加工作年月 1973年7月 1975年4月 —— 职务或工种 干部 工人 无 学生 固定工或 临时工 固定 固定 无 无 级别 20 无 无 无 医学院学习 2000年入学

1.D 2.A 3.C 4.B 5.C 6.D 7.C 8.D 9.B 10.D .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BE 3.BC 4.BCE 5.BE 6.ABDE 7.ACE 8.CE 9.BCDE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 (略) 六、计算题 1.113.4%

今年产值比去年增长13.4%。 2.

学 校 普通高校 成人高等学校 招生人数动态相对数(%) 117.91 120.41 占在校生总数的比重(%) 61.19 38.8l 普通高校招生人数/成人高等学校招生人数:1.37:1 3.

2000年进出口贸易差额241(亿元),即顷差241亿元 2001年进出口贸易差额226(亿元),即顺差226亿元 2001年进出口比例91.51:100 2001年出口总额增长率6.82% 4.

1990年每万人拥有医院数0.4739 1990年每个医院服务人数2.11(万人) 2001年每万人拥有医院数0.4427 2001年每个医院服务人数2.26(万人)

5. 企业 甲 乙 丙 合计

第四章2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同质总体、集中趋势 2.绝对值、比重

3.n个标志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平均比率 4.大、小

5.各组权数相等 6.均匀、假定值

一月实际产值(万元) 125 200 100 425 二月份 计划产值(万元) 150 250 100 500 计划产值比重(%) 30 50 20 100 实际产量(万元) 165 250 60 475 计划完成(%) 110 100 60 95 二月实际产值为一月的(%) 132 125 60 111.8

7.平均数、集中趋势 8.中间位置、最多、位置 9.标志值倒数、倒数 10.同质性 11.左偏、右偏

12.极差、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13.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最高组的上限—最低组的下限 14.pp(1?p)

15.标准差、其平均数 16.3600

17.10、2.5、2.65、3.07 18.412.31、1.03

19.四次动差m4、正态曲线、平顶曲线、尖顶曲线 20.合而为一、分离的、右偏、左偏

???f??(x?x) 21.M.D? ???f?f2f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C 5.A 6.C 7.B 8.B 9.A 10.C 11.C 12.A 13.D 14.A 15.A 16.C 17.B 18.D 19.D 20.C 三、多项选择题 1.CE 2.ABC 3.ABD 4.ABCD 5.ADE 6.BC 7.ABCE 8.ABE 9.BCE 10.ADE 11.ABCE 12.AC 13.AB 14.BC 15.ABCD 16.ADE 17.ABCDE 18.ABD 19.BCE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五、简答题 (略)

六、计算题

1.两种计算均不正确。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因各车间计划产值不同,不能对其进行简单平均,这样也不符合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特定涵义。正确的计算方法是: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xH=101.84%

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也因各车间的产量不同,不能简单相加,产量的多少对平均单位成本有直接影响。所以正确的计算方法为:

平均单位成本=14.83元/件 =

2.成交额单位:万元,成交量单位:万斤

甲市场平均价格=1.375元 乙市场平均价格=1.325元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两个市场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甲市场销售价格较高的乙产品量最多,而

乙市场销售价格最低的甲产品最多,因而使得甲市场的平均价格高于乙市场。这就是权数在平均数形成中所起的权衡轻重的作用,如果将两个市场的各级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比重计算出来,则更能看出权数的作用。

3.三道工序的平均合格率=95.47%

4.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101.77% 5.(1)各买一斤时的平均价格=3元

(2)各买一元时的平均价格=2.77元

6.先列表计算有关资料如下: 按体重分组(公斤) 52以下 52—55 55—58 58—61 61以上 合 计 组中值(x) 50.5 53.5 56.5 59.5 62.5 —— 学生人数(人)(f) 28 39 68 53 24 212 (xf) 1414.0 2086.5 3842.0 3153.5 1500.0 11996.0 向上累计次数 28 67 135 188 212 —— (1)学生平均体重=56.58(公斤)

(2)学生体重中位数=56.72(公斤)

(3)学生体重众数=56.98(公斤)

7.月平均工资为=915.50(元)

8.(1) 成人组

__x?160.83(厘米)

??5.22(厘米)V??3.25%幼儿组

__x?81.75(厘米)

??6.18(厘米)V??7.56% (2)成年组平均身高与幼年组平均身高相比,其平均数的代表性大些,因为其标准差系数小。9.产量控制界限的上限为380(件)

产量控制界限的下限为360(件)

因此,该生产线在下午1时失去控制。

2. 应选择由A出售的定时器。

11.A项测试:李明的标准化分位值是1 B项测试:李明的标准化分位值是0.5 因此李明的A项测试较为理想。

第五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C, 2-D, 3-C, 4-B, 5-D, 6-A, 7-A, 8-B, 9-C, 10-C,

11-D, 12-C, 13-B, 14-A, 15-D, 16-D, 17-B, 18-C, 19-B, 20-C, 21-A, 22-C, 23-B, 24-B, 25-D, 26-D, 27-D, 28-D, 29-C, 30-A 二、多项选择

1-ABE, 2-ABC, 3-ABCDE, 4-BCD, 5-ABCE, 6-ABC, 7-ABCD,8-ACDE, 9-ABD, 10-BCD, 11-BC, 12-BD, 13-ABCDE, 14-ABDE,15-AB, 16-ABCDE, 17-ACD, 18-ADE 三、判断题

正确的有:2,3,7,9,10,11,13 五、计算题

1.(1)15.86%, (2)0.135% 2. 2%, (0.68%,3.32%) 3. 686

4. (1)抽样平均误差为1.5元,(2)极限误差为2.94元;(3)估计区间(22.56,28.44) 5. (14%,26%) 6. (98,100),400

7. (1)合格品率为95%,抽样平均误差为1.54%,

(2)合格率估计:(91.92%,98.08%) 合格品数估计:(1838,1962) (3)概率保证程度为86.64%

8. 极限误差为0.26, 重量估计区间:(150.04,150.56),达到要求 9. (1)重复抽样73.1,不重复抽样72.4

(2) 重复抽样1.4%,不重复抽样1.39%

(3)按重复抽样计算,平均使用寿命4266.9,4413.1 次品率为0.6%,3.4%

10. 估计区间为1.28%,6.72, 不能认为

(4). 平均身高估计区间1.55,1.75, 女生比重估计区间:19.12%.30.88% (5). 543

(6). (1)625.1,674.9, (2)(3)超出大纲要求 (7). (1)497.8,502.2 (2)33.4%,36.6%

第六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 、不相关、直线相关、曲线相关、单相 关、复相关

2.也由小变大、由大变小

3.—1≤r≤1 4.函数、,r?1

5.直线相关

6.无线性相关、完全正相关、完全负相关 7.密切程度、回归分析

8.y轴上截距、回归系数、最小二乘法 9.回归分析、相关分析 10.变量变换、线性关系 11.估计标准误差 二、单项选择题

1.B 3.B 3.A 4.D 5.B 6.C 7.C 8.A 9.A 10.C 11.D 12.C 13.D 14.B 15.C 三、选择题

1.ACD 2.DE 3.ABCE 4.AB 5.ACE 6.AC 7.BC 8.AD 9.ABDE 10.CD 11.AD 12.ACD 13.ADE 14.AC 15.ABE 16.ABE 四、判断题

1.X 2.√ 3.X 4.X 5.X 6.√ 7.X 8.X 9.X 10.√ 11.√12.X 13.X 14.√15.√ 五、简答题 (略)

六、计算题

1.(1)r=0.9478 (2)y=395.567+0.8958x (3)Syx=126.764 (4)1380.947 2.(1)0.9558 (2)y=20.4+5.2x (3)Syx=6.532 3.(1)r=0.91 (2)y=77.37-1.82x (3)1.82元 4.(1)y=-17.92+0.0955x,29.83 (2)Syx=0.9299 5.y=6.3095+1.6169x1-0.9578x2

第七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时间顺序、发展水平 2.最初水平、最末水平

3.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绝对数 4.时期序列、时点序列、时期、时点 5. 5459?1 200 6.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7.定基、环比 8.几何平均法 9.

306.8%?1?1

105%?1 10.季节变动

11.季节变动

2

12.∑y=na+b∑t ∑ty=a∑t+b∑t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B 5.C 6.C 7.A 8.A 9.B 10.D 11.C 三、多项选择题

1.BDE 2.BD 3.BC 4.ACD 5.ABD 6.ACE 7.AE 8.ACD 9.ABC 10.ABCDE 四、判断题

1.X 2.√ 3.X 4.X 5.X 6.X 7.X 8.√ 9.√

五、简答题 (略) 六、计算题

1.a?256

2.(1)这是个等间隔的时点序列

a0a?a1?a2?a3???an?1?n2 (2)a?2n第一季度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a?480(万元)

第二季度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a?566.67(万元) 上半年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a?523.33

3.

第一季度平均人数:

a?1032(人) 上半年平均人数: a?1023

.52(元/件) 4.平均单位成本c?70 5.

(1)计算表如下:

某地区1996--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数据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发展速度(%) 环比定基 1996 40.9 — — 1997 45.11 110.3 110.3 1998 68.5 151.84 167.48 1999 58 84.67 141.81 2000 61.9 106.72 151.34

增长速度(%) (2)

环比定基 — — 10.3 10.3 51.84 67.48 -15.33 41.81 6.72 51.34 a?54.88(万元)

(3)平均发展速度:

a?110.91%

平均增长速度10.91%

6.平均在业人口数:

a?280(万人)

平均劳动力资源:

b?684(万人)

平均在业人口比重:

c?40.94%

7.

(1)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073(元/人) ?777. (2)季度劳动生产率

(元/人) =2331.208.(1)

某公司1990—2000年的产品销售数据移动平均计算表 单位:万元

年 份 甲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销售额 (1) 80 83 87 89 95 101 107 115 125 134 146 三年移动平均趋势值 (2) — 83.33 86.33 90.33 95.00 101.00 107.67 115.67 124.67 135.00 — 五年移动平均趋势值 (3) — — 86.80 91.00 95.80 101.40 108.60 116.40 125.40 —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