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四)课外辅导——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考点 9:教学原则 ★
1. 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
2.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乡土教材)——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3.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4.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顺序性
5.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阶段性 6.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个别差异性
7.直观性教学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8. 巩固性教学原则 著作 教育思想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君子之教,喻也。” 《学记》 “学不躐等。”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启发性原则 ◆考点 10:教学方法 ★
含义: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一)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 1.探究—研讨法——兰本达(美) 2.纲要图式教学法——沙塔洛夫
25
3.暗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洛扎诺夫 激发潜力,无意识
4.非指导教学法——罗杰斯
以学生为中心;移情性理解;尊重;真诚 5.发现法——布鲁纳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二)国内常用的教学方法
维度 内容 以语言传递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主 以直观感知为演示法、参观法 主 以实际训练为主 以情感陶冶为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主
◆考点 11:教学组织形式
1.分类:个别指导、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特朗普制、复式教学(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
2.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特点:班、课、时。
产生发展: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年京师同文馆(现北京大学)
优越性:提高教学效率;局限性:不利于因材施教 ◆考点 12:教学评价
1.概念: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26
的判断。 2.教学评价的种类
维度 根据试试功能的不同 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 根据评价主张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专题九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伴随:注意 ◆考点 1:注意
1.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的分类
种类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目的性 无 有 意志努力 不需要 需要 产生的条件或者规律 主客观条件 目的、间接兴趣、组织和意志力 有意后注意 有 不需要 直接兴趣、熟练和系统化 外部评价、内部评价 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具体分类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注意的范围(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考点 2:感觉 1.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 (2)感觉后象:正后象、负后象 (3)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4)感觉的相互补偿
27
(5)联觉 ◆考点 2:知觉
1.概念: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考点 3:记忆
3.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 (1)陈述性记忆
以陈述性知识为内容,即事实类信息,这类信息可以用言语表达,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 (2)程序性记忆
又称技能记忆,即对程序性知识进行记忆,如该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 (三)记忆的过程
包括识记、保持与遗忘、回忆或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补充:
①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②遗忘的规律: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由此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关于遗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学说:①消退说②干扰说③压抑(动机)说④提取失败说
(四)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简○——背 1.明确记忆目的,较强记忆自觉性 2.正确组织复习和练习 3.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4.让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 5.对记忆结果进行自我检查 六、想象(补充)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