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1-6章

狄俄尼索斯(酒神) 阿波罗 (日神) 原始的生理欢乐之神 预感、揣度与直觉 饮酒、狂欢 神秘仪下里巴人式的音式、生育 乐,以排箫为特征 法律、文字 阳春白雪式的严肃音乐(以七弦琴为象征) 理性、科学、预言(对科理性和逻辑 医药、法律与学、工业和军哲学之神 事的监控权) 伦纳德·史莱因:“阿波罗代表了现代神经学家认定属于大脑左半球的所有功能,狄俄

尼索斯恰恰与之相反,体现了右半球的一切职能。狄俄尼索斯的一套有音乐、戏剧、诗词、绘画和雕塑;阿波罗的则是科学、军事、工业、教育、医药、法律与哲学。狄俄尼索斯就是艺术家的样板,阿波罗则是物理学家的化身。”

“人类在大脑功能、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上具有二重性,都在古希腊神话中得到了相当直接的表述。狄俄尼索斯和阿波罗的截然相反的性格,神奇地揭示出大脑两个半球在功能上的不同,也反映出艺术与物理的不同以及空间与时间的不同。” 七、意识与无意识

弗洛伊德: “升华说”:美感的源泉存在于无意识的领域之中,受压抑的性欲要求得到满足,这就是“力必多”的愉快原则。“力必多”通过“白日梦”的方式寻找出口、“转移”,在“艺术想象”中得到“升华”。 “俄狄浦斯情结”

荣格:

“集体无意识”: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普遍性精神。在人的无意识的深层中,“沉睡着人类共同的原始意象”、“原型”(archetypes)。 八、美感与宗教感

美感(审美体验)与宗教感的相通性 1、超理性的精神活动

2、超越个体生命有限存在的精神活动 海克尔:“观察满布星斗的天空和一滴水中的显微生命,我们就会赞叹不止;研究运动物质中能的奇妙作用,我们就会满怀敬畏之情;崇拜宇宙中无所不包的实体定律的价值,我们就会肃然起敬。——凡此种种都是我们感情生活的组成部分,都与‘自然宗教’的概念相符。”

爱因斯坦:“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感受到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一个具有深挚的宗教感情的人。”(《我的世界观》)

美感与宗教感的差别 1.确证主体与否定主体

2.精神自由与宗教束缚

九、美感的综合描述

1、无功利性 康德:“对一对象的存在是淡漠的” 席勒:“欲望是直接攫取它的对象,而观赏则是把它的对象推向远方,并帮助它的对象逃开激情的干扰,从而使它的对象成为它的真正的、不可丧失的所有物。”

2、直觉性 铃木大拙:“悟,只是把日常事物中的逻辑分析的看法,掉过头来重新采用直观的方法,去彻底透视事物的真相。”

13

张世英:“原始的直觉是直接性的东西,思是间接性的东西,思是对原始直觉的超越,而审美意识是更高一级的直接性,是对思的超越。”

3、创造性 朱光潜:“观赏者的性格和情趣随人随时随地不同,直觉所得的形象也因而千变万化。” 陆机:“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4、超越性(超越“自我”的有限性) 张彦远:“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 黑格尔:“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5、愉悦性 季羡林:“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第三章 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美是历史的范畴,没有永恒的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应该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坏和谐,毫不违反那一代的美的要求;当美与那一代一同消逝的时候,再下一代就将会有它自己的美、新的美,谁也不会有所抱怨。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则天异色,地异气,民异情。 西方美学史: 中国美学史: 法国美学家泰纳《艺术哲学》: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的关系》,《中国地地理环境、天然景物必然会深刻地影响理大势论》: 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而这种生不同的天然景物,影响一个朝代的气象活方式和精神气质又必然会影响一个民族(审美风貌),也影响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貌。 生雄浑悲壮与秀逸纤丽这样两种不同的意

象与风格。

“为外界之现象所风动所熏染,其规模常宏远,其局势常壮阔,其气魄常磅礴英鸷,有俊鹘盘云、横绝朔漠之概??为其外界之现象所风动所熏染,其规模常绮丽,其局势常清隐,其气魄常文弱,有月明画舫、缓歌慢舞之观。”——梁启超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于诗于文于赋,皆南北各为家数。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散文之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者,北人为优;骈文之镂云刻月善移我情者,南人为优。盖文章根于性灵,其受四围社会之影响特甚焉。自后世交通益盛,文人墨客,大率足迹走天下,其界亦濅微矣。”——梁启超

南北文化与儒道互补

柳七词如十七八女郎,手持红牙板,浅吟低唱;东坡词如关东大汉,手敲铁板,唱大江东去。 绘画“南北宗”。南宗以“天真自然”为主(王维),北宗以“著色自然”为主(李思训)。 李思训(651-716),成纪(今甘肃天水市)人。工书法,擅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能得湍濑潺湲、烟霞缥缈难写之状。《江帆楼阁图轴》

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山西祁(今山西祁县)人。“以墨为上”,表达空寂清静的禅理。《雪溪图》

东汉《乙瑛碑》局部代表了北派书法的雄浑方正

米芾:虹县诗帖(局部)代表了南派书法的秀逸潇洒

14

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

声音既殊,故南方之文亦与北方迥别。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民尚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

“表面上看,儒家和道家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但实际上他们刚好互相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独善其身”而且“身在江湖、心存魏阙”也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 ——李泽厚《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名美学家,湖南长沙人。《美的历程》一书,从历史的宏观角度理出了中国美学思想独立发展的来龙去脉。

二、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影响审美情趣、审美风尚、艺术风格的,一方面是自然地理环境,另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文化环境,而社会文化环境包含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风俗等多方面极其复杂的因素。

其中最根本的、长远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的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在每个个人身上,集中体现为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在整个社会,则集中体现为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

“所谓法国人的机智,法国人的典雅,不过是几百年来法国君主政体的设施制度和习俗风尚的直接和必然的产物罢了。” (斯达尔夫人:《论文学》 )

泰纳的《艺术哲学》:“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如何影响、决定审美和艺术的面貌 社会状况 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 古希腊 中世纪 17世纪 19世纪 好战与蓄养奴隶的自由城邦 蛮族入侵,政治压迫,封建主劫掠,基督教信仰 宫廷生活 工业发达、学术昌明的民主制度 肉体的完美与机能的平衡,不曾受到太多的脑力活动或体力活动扰乱 是幻想过于活跃,漫无节制,感觉象女性一般敏锐 专讲上流人士的礼法和贵族社会的尊严 一发不可收拾的野心和欲望不得满足的苦闷 在希腊是血统优良、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青年; 在中世纪是出神入定的僧侣和多情的骑士; 在17世纪是修养完美的侍臣;

在我们的时代是不知厌足和忧郁成性的浮士德和维特

三、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审美趣味与审美能力并不是一回事

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 审美趣味是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是在个体身上体现出来的,因而带有个人色彩。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的审美指向,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人每一次审美体验中意象世界的生成。 审美趣味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是在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要受到这个人的家庭出身、阶级地位、文化教养、社会职业、生活方式、人生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审美趣味是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

审美趣味是在个体身上体现出来的,因而带有个人的色彩。刘勰说:“慷慨者逆声而击节,蕴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

15

审美格调

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审美趣味,作为一个整体,就形成一种审美格调,或称为审美品味。格调或品味是一个人的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 巴尔扎克:《风雅生活论》 “一个人的灵魂,看他持手杖的姿势,便可以知晓。”

“请你讲话,走路,吃饭,穿衣,然后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什么人。”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良好的教养、纯正的语言、文雅的举止、大方的仪表(包括服饰在内)、房间的陈设,一句话,一切与个人有关事物的完美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风雅生活的核心乃是一种高雅、纯正的审美趣味,也就是“具备这样一种难以言传的才能(它也许是感觉的精髓!),它能够叫我们永远选择真正美和真正好的东西;从整体上说,这些东西与我们的面貌,与我们的命运相互吻合。它是一种美妙的感觉,惟有这种感觉,经过不懈的运用,能够使我们豁然领悟各种关系,预见各种结果,推测事物、词汇、观念、人物的位置或意义”。 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审美格调或审美品味是一个人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同样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 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在审美价值的意义上就可以有种种区别:高雅与低俗的区别;健康与病态、畸形(扭曲,阴暗)的区别;纯正与恶劣的区别;广阔与偏狭的区别,等等。

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保守性; 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人文教育(特别是审美教育)的作用能使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发生变化。

四、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 审美风尚: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 时代风貌:则是一个社会在一个较长时期所显示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审美风貌(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特色) 时尚(审美风尚) 在某种程度上,时尚(审美风尚)体现了一个时期社会上多数人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方式,并且形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精神气氛。 时尚的特点: 1.影响面广,往往不分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也不分男女老幼;

2.时尚的渗透力和扩张力很强; 3.时尚的流行有时间性。

中世纪的世界观宣称超越尘世的灵魂是生活的最高概念和唯一的目的,而肉体不过是灵魂的短暂的躯壳。

文艺复兴时代与之完全相反。它以新兴阶级为代表,提出了健康的、充满力量的一整套观念与中世纪的观念相对抗。“文艺复兴时代重新发现了人的肉体。”

时代风貌

时代风貌则是一个社会在一个较长时期中所显示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审美风貌,是那个时期的社会美和艺术美所显示的时代特色。 我国唐代的审美风貌 :

“唐代是个疆域辽阔、国威强盛、气势恢宏、较少禁忌的开放时代。那种博大富赡的辉煌气象,声震遐迩的煊赫声威,兼容并包的伟大气魄,落拓不羁的自由精神,对唐人的理想、志趣、立身准则、行为方式、审美追求,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深远影响。”

------------------(杜道明:《盛世风韵》 )

“盛唐气象”这个概念是盛唐时代的审美风貌的极好的概括。

1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