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故群体健康的评估体系相对复杂,评价内容和指标也较多。 6、体质评价
测验(Test)是了解体质构成要素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评价就是在此基础上对测验结果的描述和价值判断。体质评价(Fitness Evaluation)是指将体质测验结果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Standard),对个体和群体的体质状况和水平进行判断地过程。
当需要对体质构成要素进行评价时,一般都要选择相应的测验手段获取测试数据,这一过程称为量化(Quantitative);然后,将测试数据赋予一定的内涵,即“质化”(Qualitative),如“极好”、“较好”“一般”、“较差”、“差”等,才算完成了一套完整的体质评价过程。因此,在对体质进行评价时,测验和评价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套程序。 7、运动缺乏病
“运动缺乏病”(Hypokinetic Diseases)是指由于身体活动不足所导致的部分慢性疾病的总称。前缀“Hypo”代表“不足”(lack of),后缀“Kinetic”代表“运动”(movement)。个体由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结果导致运动缺乏综合病的出现,表现为高血压、高胆固醇、肿瘤、肥胖、肌肉-骨骼系统失调等疾病。
许多研究证实,身体活动和锻炼不足,以及久坐的生活方式会导致身体产生许多不良反映,从事规律的身体活动和锻炼将有助于预防许多慢性疾病和早衰现象的发生,并维持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8、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制订是体质评价的基础,不管是进行单项指标的评价还是多指标的综合评价,都需要一个参照系。目前,根据体质评价的目的,常见的体质评价标准有以下两种类型:
(1)现状标准(State Standard)
一般是指通过标准化测验程序和样本的抽样,并运用统计方法和各种评价量表而制定的一种规范化的评价标准。一般运用在个体间和群体间比较和评价。如“中国国民体质价标准”。
(2)理想标准(optimal Standard)
一个个体和群体的体质水平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经过环境、营养和体育锻炼等干预手段以后,原有的体质水平会有明显改变。所以,根据个体和群体应该能够达到的体质水平而制订的标准,称为理想标准。 9.运动处方
是指由医生或体育工作者给锻炼者按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锻炼经历和心肺或运动器官的机能水平等,用处方的形式,制订的系统化、个性化的健身方案。 10.运动频率
是指每周运动的次数。
25
11.靶心率
是指在运动中应该达到和维持的心率。
12.有氧运动
是指运动时有充足的氧气供应,以有氧代谢为主要能量来源的运动,是大肌肉群参加的、较长时间的、周期性的中低强度的运动。 13.身体成分
身体成分是指人体的构成成分。从组织学水平来看,人体的身体成分可分为肌肉、骨骼、内脏及脂肪。 14.适当运动
每一个成年人每天或每周大多数日子里应进行或累积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 15.静坐少动
静坐少动是指每周体育锻炼的能量消耗小于1000千卡的生活方式。
16.与健康相关的身体素质
健康相关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心肺耐力、身体成分、肌肉耐力、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17.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是指在闲暇时间里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增加交往为主要目的的自主性体育活动。 18.全民健身计划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体育发展战略规划。 19.全民健身体系
全民健身体系,就是一个能够不断地为全体国民提供体育健身的基本环境和条件,满足全体国民体育健身的基本需求,使全体国民健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的服务和保障系统。 20.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指的是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一类经济部门的总和。
21.体育市场
体育市场是以体育服务为宗旨、体育经营为手段、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