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_古代文学史一_二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复习纲要

第三章 汉代史传散文

第一节 《史记》

司马迁的私作,为了完成著史理想,所以有自己的史学思想。4000余人物,拓展史载人物的阶层和范围。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记叙视角,以人物贯穿事件。 是后世叙事文学的典范。

一、司马迁 字子长 父亲司马谈,史官世家。

李陵事件:遭受腐刑,忍辱著史。

二、纪传体通史 【简答】 (一)核心

1、本纪:历代帝王兴衰沿革(纲领)。 2、世家:王侯各国状况。

3、列传: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 (二)补充

1、表:依照年月摘记大事。 2、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

三、文学成就 【论述】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简答】 1、主要事件和典型细节配合。 2、多种材料详略互异的穿插描述。 3、互见法 【名词解释】

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的主要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臵入别人的传记中描述,以表现人物性格的侧面。

(二)写人的经典手法 【简答】 1、个性化的语言。

2、人物间的对比衬托,展示同类人物的不同性格。 3、把人物放入特定的环境中。

4、细节描写或者心理描写(例如他人的语言或者人物独白)。

(三)历史评价 【选择】 史传散文、叙事文学的典范。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 5 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复习纲要

第二节 《汉书》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对纪传体的继承: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简答】

一、班固 字孟坚 【选择】

为兰台令史,与陈宗、尹敏等人成《世祖本纪》。 另有作品

《白虎通德伦》 《班兰台集》17卷

班婕妤——班彪——班固、班超 班昭

二、《汉书》的成书情况【选择】 (一)大部分是由班固完成。

(二)“八表”及《天文志》由马续及班昭完成。

三、文学成就 【简答】 (一)叙事平实稳健。 (二)语言典雅凝练。 (三)文章结构严谨。

(四)人物:短篇之中绘声绘形,传达神貌及其性格。

第三节 其他史传散文

一、袁康《越绝书》

各篇独立,记载着地理占气。

二、赵晔《吴越春秋》【名词解释】 连贯成篇,更具有文学性。

前5卷,吴国史,讲伍子胥去楚投吴,破楚报仇的故事。 后5卷,越国史,勾践卧薪尝胆,忍辱灭吴。

《吴越春秋》对历史演义、人物传奇等叙事作品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两者的共同内容、形式及影响【简答】 (一)史实描写再添加一些荒诞故事。 (二)包含一些神话传说。 (三)与后世传奇小说相近。

第 6 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复习纲要

第四章 汉代诗歌

第一节 五言诗的起兴和成熟 【简答】

一、《诗经》中已出现片段或全章的五言诗。 《卫风〃木瓜》、《小雅〃北山》 二、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民歌中偶见五言者。《孺子歌》 三、西汉时的一些歌谣和乐府诗歌五言的成分很大。 四、东汉时的乐府出现了成熟的五言诗。

《陌上桑》、《长歌行》、《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

东汉〃应亨:最早出现体制完整的五言诗,但是艺术上比较呆板。【选择】 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选择】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古诗十九首》代表着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选择】

一、《古诗十九首》 【名词解释】

最早见于《文选》【选择】,编者把这些亡逸作家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不是一时一人之作,产生的年代应在东汉顺帝末至献帝前。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思内涵。

二、艺术成就 【论述】

(一)意蕴多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现风格(最鲜明的特点)。

《行行重行行》,可以理解成游子想念妻子也可以理解成妻子想念游子。 (二)浅近自然,不假雕饰,而富于表现力。 《迴车架言迈》、《涉江采芙蓉》 (三)情思与景物、情境的融合。

《去者日已疏》、《西北有高楼》、《迢迢牵牛星》

其他

一、苏里诗 【名词解释】

见于《文选》、《玉台新咏》,并非苏武与李陵的作品,但应该是汉末之作。 感情沉郁,叙事写景浅近自然,与《古诗十九首》十分相似。

第 7 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复习纲要

第三节 汉乐府

一、什么叫“乐府” 【选择】

上古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不晚于武帝就存在。

西汉:太乐令(雅乐)、乐府令(民间俗乐)。 西汉末年,汉哀帝罢黜乐府并入太乐机关。 东汉:太予乐署、黄门鼓吹署。 晋宋之际:乐府才成为诗体的名称。

二、乐府诗歌的分类 【选择】 东汉末〃蔡邕:四类。 南宋〃郭茂倩:十二类。 后世多采用郭茂倩的分法。

三、艺术特色 【论述】

乐府民歌的创作精神与《诗经》一脉相承,“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一)题材承变

与《诗经》民歌一样,继续咏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但色调上更悲凉厚重。

1、讽刺达官显贵 《鸡鸣》 2、人民厌倦战争 《古歌》 3、婚恋诗 《江南》 也有周民歌中鲜见的题材。

1、倾诉生活艰难困苦 《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 2、漂泊流荡的诗 《艳歌行》、《悲歌》 (二)艺术表现手法的演变 1、与周民歌相比: (1)叙事成分增多。 (2)情节增多。

(3)人物塑造更形象化。

2、感情浓郁直抒胸臆的作品也善于比兴叙描。 3、形式:

(1)音节单双配合,韵律富于变化,增加表现力。 (2)体式上从四言发展成五言或者杂言。 4、语言质朴浅白,多用对话和口语。

看似笨拙滞涩,似顺口溜,但是富于表现力。

第 8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