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想名家之古典社会学理论 上大

2、思想来源

霍布斯的自然法思想 (前社会状态与社会) 孔德、斯宾塞的实证思想 叔本华的“意志”哲学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 摩尔根的进化论

巴霍芬(母权社会/父权社会) 亨利·曼恩(身份社会/契约社会) 3、学说

(1)社会学分类

纯粹社会学:概念体系 如:共同体、社会、社会实体、社会价值、社会规范、社会相关物 应用社会学:运用具体概念分析具体社会进程 经验社会学:社会纪实

(2)意志说 他的社会学理论以意志说为中心,人类社会是精神的实在活动(意志)的产物。 本质意志(自然意志) :继承了叔本华和冯特

——意味着行动的动力来自人类内在的驱力(即“心理等价物”); (以情感为基础) 选择意志(理性意志) :受霍布斯和弗格森等人哲学的影响

——是思想的产物(区分了目的与手段) (以思维为基础) 这两种意志是社会关系的缔造者,“自然意志”的行动形成共同体,“理性意志”的行动形成社会。 (3)社会生活的基本构成 社会实体有三种形式

社会关系:存在着一种交互肯定,建立在共同意志之上;

社会集群:存在着共同特征,表现形式有宗派、种族、民族等; 社会集团:存在着组织,是一种联合体,如政党、国家等。 社会价值(共有的/独特的) 经济价值:以财产为核心 伦理价值:以尊严、荣誉为本 政治价值:以爱国主义为主要特征

社会规范(有三类) 只有存在交往,才会有社会规范

秩序:建立在普遍同意(共同体)或契约(社会)的基础上; 法律:建立在习惯法(共同体)或理性法(社会)的基础上; 道德:建立在宗教(共同体)或民意(社会)的基础上。

(4)共同体与社会:社会发展经历了共同体(礼俗社会)与社会(法理社会)两个阶段 共同体(传统社会)的特征:

人们是以单个的个人结合在一起的;

以亲属、邻里、群体等具体表现形式作为组织形式(聚合性程度高); 人的关系建立在血缘、感情、友谊基础上(密切而和睦); 共同体管理通过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传统实行的。 社会(工业社会)的特征

社会组织形式复杂多样(呈复合型,聚集程度低),如大城市、民族、国家、股份公司、整个工业社会等;

人的关系建立在对现实中各种复杂利害关系的思考和对行动的手段与目的反复权衡的基础上的;(理性意志与自我利益)

社会管理是通过社会契约、社会规范、法律实行的。

——不管是共同体还是工业社会,都不可能是纯粹的,二者也不是一种替代关系。 ——虽然他强调研究的价值中立,但仍对共同体具有好感。

六、帕累托(一定要考的。我问考剩余物衍生物么,耿爷没正面回答,但是很肯定说,考精英) 1、帕累托(1848-1923)意大利社会学家 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讲义》(帕累托最优) 《社会主义制度》(精英论、阶级循环论、系统平衡论) 《普通社会学》(以“人类行动论“为核心的社会学理论) 《精英集团的兴衰》(社会精英论)

p.s.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2、学术渊源 实证主义

将“系统”与“均衡”概念搬入社会学(最初解释社会经济) 机械论 心理学主义 本性论

关注社会生活的心理;其概念、观点与心理有关;受塔尔德群众心理学(群氓)影响 3、学说

(1)逻辑-经验的研究方法

基本原则:对事实有条理地观察和对规律的揭示;在逻辑运算基础上的演绎或推论; 演绎方法与历史方法对立 应探究社会事实之间的关系 对“经验一致性”有兴趣

(2)社会行动论:是其社会学基本理论的核心。从分析人类行为入手来建立社会学理论的。人的社会行为分为:

逻辑行为:指借助客观上最为方便的手段所能达到的一个主观目的的行为。(客观手段与主观目的有逻辑联系)

非逻辑行为:凡是主观上和客观上均没有逻辑联系的行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非逻辑的。 非逻辑行为:

主观上手段、目的无逻辑联系(礼貌)

手段与结果无逻辑联系,主观误以为有联系(祈雨) 手段与结果有逻辑联系,主观不知道(本能)

手段与结果有逻辑联系,但结果不符合主观愿望(事与愿违)

社会主要是建立在主观结果与主观动机相悖的非逻辑观念上,并通过基本元素来发挥作用 (3)剩余物与衍生物:能引起连续的竞争、冲突和循环的基本元素

剩余物:指人们潜在的情感。与人的本能相关,但不包括人的一切本能;是人们非理性行为动机的来源。 衍生物:是人们对其行为的种种辩护和解释,是由人们的行为及其口语表达构成的可变因素。相当于“意识形态”或辩解理论。 剩余物类型:

组合的本能(促进更新):在观念与事物之间建立关系的倾向 群体的持续性(秩序)

与社会性有关的a群体生活b一致的需求c怜悯、残酷的情感d自我牺牲e等级意识 表意行为

个人及其附属的整合性(与利益的情感) 性本能 衍生物类型

断言:1)事实断言;2)情感断言; 3)混合断言 权威:1)个人权威;2)传统、习惯、风俗的权威 与情感或原则一致

口头证据:口号、说教、宣传(重复) (4)社会系统与精英循环

社会运行的力量包括剩余物、衍生物、利益、社会异质性等 社会系统

社会是个异质性的系统

个人心理、生理的异质性,或不平等的优生素质的分配,决定了社会的异质性 社会均衡源于一致性因素的角力 精英与精英循环

精英(狐狸/狮子)

广义上,指在自身活动范围内取得成功,从而达到较高层次的少数人;狭义上,即统治精英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精英继往开来的历史。由于利益不同而产生的阶级斗争,是全部人类史上一个基本的因素,但结果无非是另一种形式的精英统治。

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是由精英的统治所支撑和决定的,精英统治的衰落与消失必然带来社会的动荡与社会秩序的破坏。

精英循环 他还是第1位探讨社会流动这以社会学现象的社会学家 两种循环:他用精英循环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的变迁和人类的历史 1)精英内循环;2)精英与大众间循环

社会均衡:维持社会稳定与秩序的办法是,增强社会下层群众向精英层的流动,即“阶级的循环”,使精英阶层不断更新从而取得活力,是使社会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关键 七、马克思(ppt没有,但是我笔记有这一章哎 可能不太全,望补充) 1、马克思(1818-1883) 1848《共产党宣言》 1867《资本论》 2、思想来源 (1)发展的思想

18世纪 康德认为,人和人的对抗推动历史进步 黑格尔认为自由是种必然 (2)异化的思想

卢梭强调平等是自然赋予人类的,不平等是人类自身的产物 席勒认为,人之所以分裂,是现代社会分工的结果 费希特,现代社会特征是“崩溃”“绝对充满罪恶”“一切实在物的毁坏”“混乱” (3)完美的思想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能把法国和英国启蒙运动的不同学说统一起来是人类完美的思想

他们相信,只要更充分,更健康地发展人的能力,改变人类环境是可能的 人有能力通过教育,通过环境的改变而自我完善

文艺复兴,追求人性。让你知道有人的存在。在上帝存在的同时强调人的价值 洛克(感觉论者) 梅特利(唯物主义者) 法国启蒙运动---发展观 进步 (4)整体的思想

黑格尔强调,文化的整体和历史的决定作用。 英国政治经济学 3、学说

(1)对立冲突导致变革;分工导致阶级产生;每一种社会秩序的标志都是物质生产不断变化的过程。 阶级斗争是全部历史的标志,斗争双方一直变化着 社会是结构上相互联系的整体,有序并发展着 (2)阶级理论

其社会学是围绕对阶级意识和阶级冲突的分析而建立起来的

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他运用阶级来分析现代社会的运行

阶级斗争胜利的决定因素:1)物质资源的分配(胜利的保障) 2)历史境遇(符合历史潮流) 只有废除私有财产,社会主义制度才能重建经济秩序(老师批判了这一点,说不是马克思的思想= =。)

(3)异化

人类历史具有两重性:既是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的历史,也是人类日益异化的历史。 异化:人类创造的力量作为外部力量支配人类自身(异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马克思从四个方面论述劳动领域的异化:1)人与他所制造的产品的异化 2)人与生产过程的异化 3)人与他自身的异化 4)人与他的社会的异化 关于异化,老师给的例子是消费和商品化。

(4)知识社会学 每个时代都有一个合理的意识形态的结构 (5)社会变迁动力学

4种主要生产方式: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本主义的方式 八、齐美尔

1、齐美尔(1858-1918 )德国社会学家

创立了“形式社会学”理论(以研究人际交往与互动为内容) 开微观社会学理论之先河

主要著作:《论社会分化》(1890);《历史哲学问题》(1892,影响了韦伯的方法论研究);《货币哲学》(1900,文化社会学);《冲突与群体亲和网络》;《哲学文化》(1911)、《社会学》 2、学术渊源 进化论(《论社会分化》)

分化具有进化的优越性,可以在有机体与环境之间起着节能作用 康德的不可知论的先验论

——康德提出“自然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齐美尔提出“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黑格尔的辩证法

——尝试用辩证法来解释社会群体中动态的相互联系和冲突,以及有关个人与社会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的资本论:(《货币哲学》)

其对资本的洞见影响齐美尔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批判 劳动异化 文化异化 柏格森、狄尔泰生命哲学: (《生命直观》1918) 理解生命、讴歌生命 3、学说

(1)方法论 在社会学研究中是无法排除模糊性的 枚举法

弥补科学方法论的不足(天才的行为) 强调任意性的意义:

1)可以根据不同研究范畴选择不同方法(创造性) 2)“历史-心理不可能实现彻底的理性化” (2)社会学的三层次

普通社会学:以社会学方法解读人类的历史生活,包括: 1)历史发展的阶段问题(无分化→分化→和谐) 2)群体的权力问题(个体在群体中受到怎样的约束) 3)集体和个体的行为、行为与思想间的价值关系问题 哲学社会学

1)当它作为认识论时,它为社会科学提供各种概念、假设、公理和预设 2)当它作为形而上学时,就超越日常经验的有限性,呈现出事件的意义 纯粹社会学:对交往的纯粹要素(形式)的抽象 (3)社会互动:形式与过程

社会互动(重视形式,不是内容)

当互动频繁、密集地发生,并同其他类型的互动交织在一起时,就转变为社会互动(社会就产生了)

社会互动是一种相对持久而系统的社会互动 形式的分类

1)社会过程:不依赖实现社会过程的具体情况而固定不变的那些现象(分工、冲突、时髦等) 2)社会类型:是一种对个人具有本质特征的品质。经常表现出来(不以具体相互关系为转移——穷人、陌生人、乞丐等,包括边缘感、不安全感)

3)发展模式:更为复杂的社会过程

包括社会分化、社会组织的基础从局部向功能转变、群体的扩大和群体成员个性的加强) 社会不是个人简单的组合,而是人们相互间互动的形式和结果

社会现实是由人际交往和互动过程的实在所构成。社会是各种关系形式的总和。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社会交往或互动的纯粹形式;它们的自身含义;它们在何种情形下产生,怎么发展、变化、消失。

只有个人由孤立状态变成与他人共同存在并且也为他人存在,即处于个人与他人的交往过程的形式时,才具有社会的意义。

只有在个人中才有人的真实存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原子之间”的交往。

社会学从包罗万象的社会内容中抽取出社会的形式——人们的交往与互动。社会学研究把形式与内容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