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 图文

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 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北京人能够( )

A. 制造和使用工具 B.饲养家畜 C.从事农业耕作 D.人工钻木取火 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聚落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 炭化稻谷种子 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房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在河南安阳殷墟(WWW.AYYX.COM)的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埋葬在地下的商王朝》公众考古活动”的消息,公众代表在参加这次活动中,能够了解到的是( )

A.青铜器 B.圆形方孔钱 C.兵马俑 D.造纸术 4.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盘古开天 B.后羿射日 C.大禹治水 D.商王迁都

5.某同学以“仁”、“君子”、“礼”等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搜索古代典籍,他能检索出的著作是

A.《道德经》 B.《论语》C.《墨子》 D.《韩非子》 6.要系统地了解商朝人留下的文字记录,应选的史料是

A.殷墟甲骨 B.四羊方尊(换图) C.妇好鸮尊 D.后母戊鼎

图片,器与《尚

7.右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览中的器物——“利簋”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

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 B.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 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D. 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

8.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东周开始。在时间的表述方法上还可以写作

A.公元前7世纪早期 B.公元前7世纪末期 C.公元前8世纪早期D.公元前8世纪末期

9.某工程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该工程是( )

A.都江堰的开凿 B. 长城的修筑C.灵渠的开凿 D. 始皇陵的修建

10.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遗产。秦朝统一后实施的政策承继的是

A. 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 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 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11.美国史学家认为: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统一的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作者所评价

2

的历史事件出现于

A.商朝 B.西周C.秦朝 D.西汉

12.2017年9月,“秦汉文明”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以下展品可以作为秦统一度量衡证据的是

①秦·铜诏铁权 ②秦·秦诏陶量 ③秦·半两钱币 ④秦·兵马俑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右图所示朝代为 A.西汉 B.蜀汉 C.东晋 D.北魏

14.小鹿同学查阅相关史料后,列出了大事年表如下。表格中?处应填的是

年号纪年 公元纪年 ? 主要大事记录 建元元年 公元前140 17岁 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献

3

“天人三策”。 建元二年 建元三年 建元五年 建元六年 公元前139 公元前138 公元前136 公元前135 18岁 19岁 21岁 22岁 纳卫子夫为夫人,升卫青为太中大夫。 张骞出使西域。 置五经博士。 罢丞相许昌,以舅田蚡为丞相。 A.汉高祖年纪 B.汉武帝年纪 C. 汉光武帝年纪 D.汉献帝年纪 15.“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推恩之令” A.扩大了汉朝的疆域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16.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 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 D.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17.下列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更替年代尺。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王朝是

公元前202年 9年 25年 220年 280年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4

西汉 新朝 三国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