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2)

3)学会 “做”中学。 3、预期效果

相信大家在自己观察和小组的讨论中能完成今天的目标。

自学指导

1、任务呈现:利用材料制造声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怎样判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谈话:我们拿保鲜袋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看谁的发现最多;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开始!停!谁能把你刚才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

2)、刚才我们听了一些声音,也制造了一些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不是对物体施加外力就能产生声音呢?

下面我们共同探究,请看实验记录表,第一部分是我的预测,把你们刚才预测的内容填上去。第二部分是我的试验,请按照要求做试验并填写表格。第三部分是我的结论,做完实验后,把你们组的结论写在上面。

“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记录表 第_____组 我们的猜测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实验材料 我们的 验证过程 尺子 橡皮筋 …… 发声时 方法 现象 实验现象 不发声时 方法 现象 我们的结论 2、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全班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提出要求:下面老师给你5分钟的时间制造声音,这儿老师有三点建议: (1)看谁的发现最多;

(2)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

(3)注意观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橡皮

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观察物体在发声前后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

使用哪些方法实验,结果怎样?观察交流尺子或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有什么不同?归纳得出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点。

[意图: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发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难说清楚,这个活动由扶到放,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思考。通过相同现象的观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发声物体的共同点,即发生了振动。]

3、总结交流

1)小组展示使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原因。(小组互相帮助) 课件填实验记录表(小组订正表)

师生小结: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这些“颤动” “抖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物体小的来回运动的重复)。尺子发声时会振动,皮筋发声时会振动……什么情况尺子和皮筋不会发出声音?弯曲挤压尺子发声了吗?弯曲拉长皮筋发声了吗? 看来,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这就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物体的振动。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学生一起小结)

2)验证猜想,归纳结论:物体发出声音,一定是振动了吗?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演示鼓面上的豆子振动。说明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既然声

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演示按压鼓面反证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意图:这是一个加深理解的活动,这里围绕“发声的物体一定是振动了吗?”设计反证法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这个过程观察得更仔细。当然学生理解起来就更简单。]

3)刚才我们验证固体振动产生声音,那液体和气体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1)拿杯子倒水,这是什么在振动? (2)拿出空饮料瓶,对着瓶口吹。

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我看不见有什么在振动啊? ( 在水中和饮料瓶中加入黄豆大的泡沫塑料小球来验证)

[这里演示的两个实验,一个证明了液体的振动,一个证明了气体的振动。]

当堂检测

1、目标检测(看题直接写出答案) 1)判断: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