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社会接触 D.表达 E.提供消息素材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申农—韦弗模式中的“信源”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问卷的提问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具体说,提问必须明确,不带倾向性,不要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28.贝雷尔森认为,“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的研究方法。”
29.拉斯韦尔认为传播具有三种社会功能,即环境监测、社会协调和___________________。 30.巴斯认为在“新闻加工”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31.信息概念的实质是在自然科学的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中首先被揭示出来的。 32.传播学界认为受众的选择性因素,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的中介因素。 33.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关于传播效果的核心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4.“知识沟”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在知识方面的差距越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趋势。 35.传播学传统学派的研究方法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传播单位” 37.语义分析 38.“游戏说” 39.《权力的媒介》 40.社会分类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42.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3.以往传播学者对大众传播进行的“内容分析”得出了哪些一般性结论? 44.为什么克拉帕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观点被称为“有限效果论”? 45.什么是“上限效果”假说?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批判学派是怎样看待大众文化及其与大众媒介关系的?请概述其主要观点,并谈谈你对这种批判的看法。 47.“培养分析”研究为什么特别强调电视在社会成员形成“共识”中的作用?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际传播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际传播仅指( ) A.自我传播 B.亲身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2.第一个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 A.李普曼 B.拉斯韦尔 C.卢因 D.施拉姆 3.卢因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
A.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 B.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
C.第一个提出了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概念
D.从微观入手,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4.霍夫兰的代表作是( ) A.《传播与说服》 B.《宣传、传播与舆论》 C.《报刊的四种理论》 D.《权力的媒介》 5.把符号还原成意思的过程叫( ) A.编码 B.译码 C.组码 D.释码
6.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过程的美国学者是( ) A.施拉姆 B.霍夫兰 C.赖利夫妇 D.拉斯韦尔
7.在控制实验中,不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 ) A.实验组 B.控制组 C.测量组 D.模拟组
8.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以群为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群,再对抽中的群内各单位实 行普查的随机抽样形式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9.下述功能之一是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的,这种功能是( ) A.娱乐功能 B.授予地位功能 C.动员功能 D.议题设置功能 10.斯蒂芬森对传播的个人功能提出了(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