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地形支离破碎?中游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冲刷作用大 ?中游地区植被差?下游地区是平原,水流平缓,泥沙沉积。 (2)危害:在于下游的决口改道。
(3)治理:根本在于加强上中游地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修筑梯田;打坝淤地;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修建分洪工程;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 项目 发源地 源头 注入海洋 长度 流域面积 上中下游的划分 支流与湖泊 流经省区 长江 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 沱沱河 东海 6300千米,我国第一长河 180万平方千米 源头——宜昌——湖口—入海口 上 中 下 北: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 南:乌江、湘江、赣江 黄河 青藏高原上的巴喀拉山 约古宗列曲(卡日曲) 渤海 5500千米,第二长河 75万平方千米 源头——河口——旧孟津——入海口 上 中 下 湟水、洮河、汾河、渭河、泾河 青、藏、川、滇、渝、鄂、湘、赣、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 皖、苏、沪;鄱阳湖、洞庭湖、太鲁 湖、巢湖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流经地形区 水文特征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1、 概念:
2、 主要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3、 自然资源的特征
(1) 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空间:空气、风景 (2) 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3) 自然资源质量的差异
(4) 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5) 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
1、 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中情:不及世界的1/3。 三、类型齐全
1、 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2、 草地面积广,居世界前列。 3、 林地一比重小。
4、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22%的人口。(1.3亿公顷) 四、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 1、 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2、 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
3、 草地分布在内蒙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4、 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青藏高原 5、 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区域 地形 热量与降水 土地类型 东部季风区 北方 平原广,耕地多 热量较低,降水少 旱地为主 南方 丘陵山地耕地少 热量高,降水丰富 水田为主 西部内陆 荒漠为主耕地少 热量较为丰富,降水不足 草地和荒漠为主 青藏高原 光照充足,热量不足 高寒荒野 五、珍惜每一寸土地
1、 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 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2、 林地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营林造林护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 草地存在的问题: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划区轮牧,防灾。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一、地区分布悬殊——东多西少,南丰北缺,水土资源配合欠佳。 1、 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2、 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 3、 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五个带:P66;图3、17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 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2、 年际变化大。
3、 对生产的影响——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三、节约每一滴水
地面积减少——对策:提
1、 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2、 时间分布不均——修水库 3、 污染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