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十三五”规划,对于我市在新一轮发展和竞争中抢占先机、把握主动、赢得新优势,加快打造XX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实现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69.8亿元,年均增长14.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3.5亿元,年均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0.7亿元,年均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2亿元,年均增长18.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8.5:55.5:36。培植起了无公害蔬菜、皮草、优质果品、中药材等十大农业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省农产
品出口安全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骨干企业膨胀,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工具、家纺制革三大产业集群实力显著增强,全部跨入全省百亿产业集群行列。以休闲养生旅游和商贸物流为重点的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引进建设了XX温泉、XX温泉、家家悦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韩国之窗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服务业大项目,荣获“全省重点服务业城区先进单位”称号。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6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达到49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33.8%,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发展空间全面拓展。高起点、高标准启动XX新区建设,规划控制面积16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90平方公里,目前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0亿元,“十通一平”配套设施基本到位,70多个过亿元产业大项目落地建设,被确定为XX人居奖优秀示范新区、XX最佳创意经济示范区、XX最佳投资开发园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XX经济规划和“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园区,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经济开发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0多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区划面积达到145平方公里,成为高端产业聚集发展的重要载体,被确定为XX国际项目示范园区、全省首批科学发展示范园区。城市文化商务区建设快速推进,发展框架达到34平方公里,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XXX公园、XXX公园、XX公园、职教中
心建成使用,体育公园、市民文化中心、博展中心、国际商贸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公用设施加快建设,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火车站、机场改扩建、XX高速改造、XX路、XX路、XX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完成,XX新港快速建设,220kVXX变电站、500kVXX变电站投入使用,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组织实施了农村公路改造、农村自来水、水库除险加固、XX河综合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农村重点工程,启动55个村居住工程,实施112个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00处,通过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验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外开放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引进过亿元内外资大项目200多个,XX风电科技、XX风电、XX医药园、XX工具、XX洗涤增效剂、XX重工等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年均增长26.7%;累计实际利用内资287.6亿元,年均增长12.8%。进出口总额累计56.4亿美元,其中出口39.8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7.1%和6.8%,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启动,围绕对日韩深层次开放、新型工业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被确定为全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得到实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完
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镇村集中议事经验在全省推广。XX曲轴成功上市,东安XX、XX电机、XX工具等挂优靠强取得重大突破。机构改革顺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得到完善,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分配制度、社会保障、财税金融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累计降低22%和20%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4.5%和19.3%,提前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了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垃圾处理场扩建以及镇级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等工程,创建市级以上绿色学校19所、绿色社区10处、生态文明村208个,12个镇荣获“国家级生态镇”称号,国家生态市建设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验收,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市”称号。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以“十有”民生工程为抓手,以增进百姓福祉为目标,实施重点民生项目87个,累计安排资金14亿元。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1.71%和11.72%,荣获“XX长寿之乡”称号。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9%,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被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免费义务教育得到落实,高中及职业教育水平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