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试大纲知识点整理

潘晓 2009年8月

第一章 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 传播学的兴起

一、 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

二、 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

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

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 1. 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

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

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3. 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新媒介在推动社

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4. 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

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

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①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②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

③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结构。④从区域性角度到国际性角度。

新闻学研究的对象: 媒介机构 媒介制度 ①媒介制度。

②媒介机构(机构关系)。 ③媒介内容(功能关系)。 ④媒介活动(角色关系)。 对传播学有重要贡献的学科: 社会学、心理学、“三论”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社会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

媒介内容 媒介活动 ①传播学借用许多社会学研究范例。

②传播学利用社会学方法进行研究。 心理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

①传播学借用许多心理学研究范例。②传播学从心理学中借鉴了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1

第二节 传播学的发展

一、 国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传播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著作:

1922 李普曼 《舆论学》

1927 拉斯韦尔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44 拉扎斯菲尔德 《人民的选择》 “两级传播”

1948 拉斯韦尔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5W模式” 1949 施拉姆 《大众传播学》 最早的大众传播学著作 国外的传播学研究经历了早、中、当代三个阶段: (一) 早期的传播学研究: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枪弹论”,受当时的“刺激-反应”模式影响。 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有限效果模式” (二)中期的传播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适度效果模式”

一方面,传播学研究从传播效果研究拓展到传播过程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传播学研究在多个地区开始进行并出现不同的派别。 (三)当代的传播学研究(20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