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1(附答案)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1.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对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描写方法,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特点。 3.通过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1.课前初步了解《红楼梦》的写作背景、前五回的主要内容。

2.阅读课文,弄清主要情节和人物,通过具体赏析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理解作品主旨。

3.自学讨论,查阅资料,对《红楼梦》和曹雪芹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1.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一些古今义不同的词语的含义。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3.理解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和《西江月》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4.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人进行比较阅读和鉴赏。

1.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讨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认识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与出场先后的关系,了解作者构思、行文的精妙。 3.以讨论点拨法为主,通过设计思考题的方式启发学生,从而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操。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本文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了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中心——贾府这一典型环境。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在这些拜望中安排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一一出场亮相,井然有序,历来受人称道。

1.落魄的寒士。康熙在位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卷入皇家派别斗争而受牵连,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全家由南方迁回北京。后来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香山一带,其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当著书时,他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2.旷世之奇才。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朝诗人、画家、小说家。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更令人赞叹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将如此众多的人物刻画得个个立体。很多人感叹,整部《红楼梦》就是一座丰富的人物宝库。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第一回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 作者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被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非“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具有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 交代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以一生的眼泪还他。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