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浇糖花——甜蜜的回_忆》编导阐述毕业设计论文

一;拍摄画面缺少意境优美的画面。

编导根据审片老师提出的意见,仔细修改了整篇文稿。首先从结构上,删除了大量冗长的熬糖稀片段,加上了大量的采访市民回忆浇糖花的同期声;寻找更多的浇糖花艺人,更加客观全面阐释浇糖花行业;结构重点也将浇糖花本身的技艺转移到浇糖花行业兴衰背后的原因探究,使得整部纪录片思想深度加强。

三 后期编辑

(一)综合运用蒙太奇手法

1叙述性蒙太奇

叙事性蒙太奇是指连续性的,按照时间逻辑顺序分段衔接,组接中包含着事态性内容,用以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9在本部纪录片后期编辑中,编导大量运用纪实性较强的将连续性蒙太奇与插叙蒙太奇交叉运用,纪录片以时间的流逝为主线索,利用连续性蒙太奇的单一线索推动情节高潮的出现;同时,编导将插叙蒙太奇应用于以市民和几位糖画艺人的采访内容作为支线叙述,交代主线索未说明的故事背景,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

纪录片的素材来源于现实,普通的拍摄素材经过蒙太奇手法的剪辑、组接就有了艺术性效果。在写实主义的纪录片中,编导有意识地通过叙述性蒙太奇把素材中的自己作为话题外人物隐藏起来,不露干涉采访对象的痕迹,保留不同采访对象观点的多义性,使用“无技巧剪辑”的手法运用在市民、糖画艺人的采访中,让观众了解和展现所有人真实的想法、真实的生存状态。

可见,叙述性蒙太奇手法能够成功再现纪录片的艺术真实。写实风格的纪录片来源于现实拍摄的内容,但是艺术的渲染必不可少。“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遵循了纪录片的原则,在《北方的纳努克》中,直接记录了纳努克的真实生活,但是弗拉哈迪创造性地利用现实,将纪录片处理富有戏剧化。而编导也借鉴了张以庆的《幼儿园》,编导张以庆将表现的主题隐含在幼儿园里的儿童们的种种趣事里。本片也将浇糖花发展传承的主题放置在采访对象富有情节性叙述的纪录片里,并层层递进,逐步引发观众的思考,避免了平铺直叙的通病,更能彰显主题。

[1] 张浩岚.《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170.

2表现性蒙太奇

在影片里,编导不是生硬地采用淡入淡出的转场方式,而是用赋予隐喻色彩、创造节奏的表现性蒙太奇来表现纪录片想要表达的哲理。

在纪录片里讲述浇糖花行业的衰落,开头并没有用画外音将它的衰落表现出来,而是用了一朵即将凋谢的花朵隐喻浇糖花工艺的衰落,避免解说词的简单说教,细腻而形象,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表现80年代至今的岁月变迁中,相应转场画面编导并没有采用常规式春秋交替,而是设计了这么两个场景,前者是路人骑着自行车或者步行于石板路上的情景,后者是现代都市车辆川流不息,匆匆而过的情景。编导将两个情景运用对比蒙太奇的手法前后组接一起,就能生动地说明了近三十年城市的巨大变化。

3把握节奏

同一纪录片里,多种景别组接和蒙太奇的综合运用往往带来节奏的变化,而

节奏的变化能够体现不同的纪录片氛围,吸引观众注意纪录片表述的内容。在《浇糖花——甜蜜的回忆》里,讲述浇糖花的历史与艺术时,我们用较为舒缓和的镜头转换节奏;讲述小朋友品尝浇糖花时,节奏稍快而显得活泼;表现都市生活时,节奏加快,镜头转换迅速而夸张,以体现现代都市的时尚感。

因此,通过纪录片不同阶段的节奏组接,让观众注意到纪录片情节发展的跌宕起伏,对浇糖花这门手工艺历史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了更深的印象。本片通过把握节奏的起伏,主题能够更加鲜明地表达出来。

(二)声音元素在记录片中的作用

1选用恰当的解说词

在屏幕上,凡是能够表情达意的一切声音形态,诸如人声、音乐、音响都可

以称之为有声语言。10声音也是表达纪录片思想与主题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解说词会给观众释义解惑,渲染该片情感,本纪录片解说词贯穿全篇,一是起到串联了从展示艺术到甜蜜回忆再到的传承发展线索的作用,而是对浇糖花的历史起源向观众做了阐述说明,解说词要与画面巧妙地结合,在本片中,声画都要

[1] 张骏德,王晶红,朱金玉.《广播电视新闻学实务教程》[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241.

求基本一一对应,解说词要在有必要说明问题的时候使用,绝不滥用,才能保持镜头记录的完整性和不影响观众对纪录片真实效果的质疑。

叙述过程解说词不是照本宣科读稿本,而是要融入感情,又要根据内容有节奏语调的变化,表现整篇情感有快乐到伤感再到期待的节奏性,实现纪录片多层面、多角度体现主题的需求。

2同期声的配合

同期声的使用能够充分体现纪录片的纪实性,为其主题的提炼论证提供事实基础,在《浇糖花——甜蜜的回忆》这部纪录片里,为了探究浇糖花发展现状与衰落的原因,采访市民与糖画艺人时大量运用了同期声,使得片中观点更加贴近现实。

同时,一个人长时间采访讲述,画面会非常乏味,编导设计了与被采访者叙述内容相关的切出镜头,增加纪录片的画面表现力。

3背景音乐的选择和应用

电影背景音乐有时就像一条锦带,把一些分散的、跳跃的镜头串联起来,这就

是音乐的综合作用,是电影背景音乐独具特色的功能之一。电影背景音乐对画面的动作效果以及影片的时代气息、民族色彩、民间风格方面做出了一定补充与阐述。11

拍摄浇糖花纪录片的时候,我们精心选择了与镜头内容相匹配的背景音乐。如果说同期声和解说是专题片的写实部分,背景音乐就是专题片的写意部分。比如在介绍浇糖花的历史时,用传统古曲表现古典悠远的意境 ;表达都市生活镜头时用劲爆的音乐体现时尚感和表达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在揭示糖画发展艰难状况时用略带感伤的小提琴协奏体现糖画艺人寂寞、失意的心境。

总 结

在拍摄浇糖花专题片时,编导深深感悟到制作纪录片的不容易,拍摄过程中

也遇到了被采访对象不配合采访、天气恶劣等种种困难,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对此我们要向所有纪录片的工作人员致敬,我们只是制作了15分钟的短片

[1] 孟翔.《论电影背景音乐的情感体现龚明华》[J],《电影文学》 2010,12:8-9.

就阻碍重重,他们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做这个毕业设计也是锻炼了我自身意志,激励自己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不怕吃苦,敢于受累,奋勇拼搏,才能取得相应的成绩。

在编辑素材过程中,几易脚本最终才找到最适合表达主题的方式,素材拍摄范围狭窄是我们的硬伤。对人物细节的拍摄处理不够细腻,观察细节视角不够多样化等,这都是我们今后拍摄纪录片需改正的地方。拍摄这部浇糖花选题过程值得我深刻思考,也是为以后提升编导水平的一次机会。

参考文献

[1] 比尔?尼古拉斯.《表现现实》[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1.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小红.《电视频道研发的三个出发点》[J],《现代传播》2008,1.

[4]王蕊、李艳临.《电视节目设置与编导》[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5] 吴信训.《新编电视新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6] 肯?梅茨勒.《创造性采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 刘坚.《电视编导节目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8] 张浩岚.《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9] 张骏德,王晶红,朱金玉.《广播电视新闻学实务教程》[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

[10] 孟翔.《论电影背景音乐的情感体现龚明华》[J],《电影文学》 2010,12.

影像参考:

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 张以庆《英和白》 纪录片《糖人奇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