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 - 图文

2.1 对焊接钢轨进行全面检查。状态严重不良的钢轨应预先予以更换,轨头压塌、掉块部分应予以切除,严禁钢轨带伤焊接。

2.2 更换接头失效轨枕,清挖翻浆,补充缺少、更换伤损的联结零件。 2. 3 备齐作业机具、材料、安全防护及劳保用品,并确认其性能良好,质量可靠,严禁使用受潮焊剂焊接钢轨。

2.3.1 主要机具:锯轨机、推瘤机、打磨机、对轨架、预热器及支架、模板及夹具、灰碴盘、坩埚叉、堵漏棒等,同时还应准备钢轨钻孔机和拉伸机,并确认状态良好。

2.3.2 主要材料:焊剂、封箱泥、封箱膏、高温火柴、氧气、丙烷、打磨机及锯轨机砂轮片等,必要时还应准备不短于 6米的同类型钢轨。

2.3.3 测量工具:1m 直钢尺、小钢尺、塞尺、测温仪、秒表、小钢直角尺、道尺等。

2.3.4 劳保用品:护目镜、口罩、长袖帆布手套、护腿等。 2.3.5 防护用品:按照《工务安全规则》有关规定备齐。 2.4 做好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使其熟练掌握铝热焊焊接钢轨的工艺流程。焊轨作业人员必须由通过专项考试并取得合格证者担任。

3.焊轨作业工艺及流程 3.1 封锁点内现场准备工作

3.1.1 检查焊剂及模具。根据焊接钢轨材质和型号检查焊剂及模具是否匹配。

3.1.2 轨端处理。开裂、掉块、压塌等伤损轨头必须切除;清洁钢轨,除锈、去油,轨端面应为色泽均匀的银灰色;轨端必须平整、垂直,无偏斜,用直角尺测量,垂直和水平偏斜度不得大于 1mm。 3.1.3 调整轨缝宽度。按照焊剂生产厂家的工艺要求控制,同时应测量轨温,必要时采用拉伸器拉伸钢轨控制锁定轨温,并做好记录。

3.1.4 钢轨对正。必须使用功能全面、性能稳定的对轨架,对轨架要安设牢固、位置合适、便于调整。调整对轨架,用 1m直钢尺测量,焊缝处钢轨顶面为+1.5~2.0mm(根据不同焊剂工艺确定),钢轨内侧作用边为±0.3mm。

3.2 焊接工艺流程

3.2.1 安装并固定砂模。安装前应检查砂模,确认完好无损、无受潮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受潮砂模。安装时,砂模中心应与焊缝中心重合,先装底模后装侧模,砂模必须和钢轨外轮廓(轨底、轨腰及轨头)密贴良好,确认后固定砂模,用专用封箱泥封闭砂模缝隙。

3.2.2 装填焊剂。将焊剂缓慢均匀倒入坩埚,成自然锥形,盖上坩埚盖,谨

防受潮。

3.2.3 钢轨预热。安装预热器支架,调整预热枪头到合适高度。调节火焰。先打开氧气阀门,后开丙烷阀门,然后点火,逐渐交替开大两个阀门,以此调节火焰大小,直至火焰长度达到规定要求。固定预热枪。将预热枪放置预热支架上,枪头对准砂模中心,然后固定,并用秒表开始计时。预热时间。应根据使用的焊剂类型和钢轨型号来决定预热时间,在湿冷气候条件下,应适当延长预热时间。预热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氧气和丙烷的工作压力是否正常,且必须谨防火焰过氧。达到预热时间后,关火移枪,并关闭氧气和丙烷阀门。

3.2.4 反应浇铸。打开坩埚盖,在焊剂顶部插入高温火柴,再盖上坩埚盖,并再次检查砂模密封情况,确认后装好灰碴盘。将坩埚放置在砂模正上方,点燃高温火柴,斜插入焊剂中,盖上坩埚盖,开始反应。上述步骤必须在预热完成后 30 秒~60 秒内完成。操作人员必须戴上墨镜,观察反应过程。反应完成后,钢水注入砂模,开始浇铸。当灰碴停止流入灰碴盘时,用秒表开始计时。浇铸完成 1 分钟后,移去坩埚,将其放在干燥的地方,再撤走灰碴盘。

3.2.5 拆模。浇注完成后按焊剂工艺要求时间开始拆模。 3.2.6 推瘤。浇铸完成后按焊剂工艺要求时间开始推瘤。

3.2.7 热打磨。推瘤完成后即开始打磨,将钢轨轨头顶面及两侧打磨至与既有钢轨基本平齐,顶面焊缝应高于钢轨面0.8~1.0mm,以防止冷却后造成焊缝低塌。

3.2.8 拆除对轨架。在浇铸完成 15~45 分钟后拆除对轨架。

3.2.9 冷打磨。在浇铸完成 1 小时左右进行冷打磨,冷打磨接头平直度要求:用1米直尺测量,钢轨及钢轨焊缝(接头)平顺度,vmax≥200km/h地段钢轨顶面与工作边矢度应不大于0.2mm,轨底(焊筋)矢度应符合0~+0.5mm的标准;120km/h<vmax<200km/h地段钢轨顶面和工作边矢度应不大于0.3mm,轨底(焊筋)矢度应符合0~+0.5mm的标准;vmax≤120 km/h地段钢轨顶面矢度应不大于0.5mm,轨底(焊筋)矢度应符合0~+0.5mm的标准。焊缝上下角圆顺、整体光滑平顺,无棱角毛刺,便于探伤。 3.3 收工清理现场。

3.3.1 清除焊缝上残留物,做好标记。 3.3.2 恢复松卸的钢轨扣件。

3.3.3 检查焊缝前后 20m 范围内轨道几何尺寸,全部按照作业验收标准改正,并做好记录。3.3.4 全面恢复线路外观,整理道床、恢复线路标志。 3.3.5 焊接完成后施工负责人按要求检查焊头质量,确认达到规定通车技术条件时方可放行列车。

铝热焊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钢轨预热 轨端干燥 轨端除锈去污 坩埚安装

封箱 打磨 调整轨缝、轨端对正 点火浇铸 砂模安装 拆模、推瘤 探伤、记录 4、焊接接头直线度和表面质量要求

4.1 平直度要求

轨头工作面1m长度平直度允许的最大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平直度允许的最大偏差

线路设计速度km/h 160 轨顶面垂直方向最大偏差mm +0.3 轨头侧面工作边水平方向最大偏差mm +0.3 注:①轨头侧面“+”表示凹进,使轨距扩大;

②轨顶面“+”表示高出钢轨母材基准面。

4.2表面质量要求

4.2.1 焊接接头的轨头工作面经外形精整后的表面不平度应满足:在焊缝中心线两侧各100mm范围内,表面不平度不大于0.2mm。轨顶面及轨头侧面工作边母材打磨深度不应超过0.2mm。

4.2.2 焊接接头及其附近钢轨表面不应有裂纹、划伤、碰伤、电极灼伤、打磨灼伤等伤损。

5、探伤

5.1 探伤人员资质要求

探伤人员应持有铁道部门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考核委员会颁发的II级或以上级别的技术资格证书,并经过钢轨焊缝探伤技术培训方能独立上岗作业。

5.2焊接接头探伤要求

5.2.1 钢轨焊接后均应对焊接接头进行超声波探伤,并填写探伤记录。记录应包括仪器、探头、焊接接头编号、测试数据、探伤结果及处理意见。

5.2.2 探伤时焊接接头的温度不应高于40℃时。 5.2.3 探伤前应对探测系统校准。

5.2.4 扫查前检查探测面表面粗糙度,应无锈蚀和焊渣,打磨面应平顺、光滑,打磨范围应能满足探伤扫查的需要。

5.2.5 使用双探头或单探头对轨头、轨腰、轨底分别进行探测。 5.2.6 发现内、外缺陷要及时向施工人员反映,采取补救措施。 6、焊接记录

焊接操作人员应记录焊接过程,记录内容 “钢轨铝热焊接操作记录表”,记录应保留3年。 7、安全质量措施

7.1 各工序工作人员应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7.2 液化气、氧气瓶、乙炔瓶等应布置在焊接和切割火焰的上风和侧风向,禁止在火焰的下风,必须站立放置,禁止倒放,氧气瓶和燃气瓶应相距5m。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