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松

囊。③使资源配置扭曲,是资源无效配置的一个根源。④导致政府部门及官员争权夺利,影响政府声誉,增加廉政成本。⑤妨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降低行政运转速度,甚至危及政权。

(3)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政府公共部门才能借助于行政手段创造不平等竞争条件,维持一部分人占有租金的特权。因此,在有政府干预的地方就可能存在寻租现象,并且寻租行为还可在不同层次上发生。缪勒曾将寻租类型进行过划分:一是不少行业经常试图通过政府许可证来限制他人的进入,以保持其高利润或高工资,形成政府管制的寻租。二是国内制造商经常为国外进口关税和限额进行游说,以使其高价出售产品,形成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三是政府也可通过直接定价来为生产者创造租金,形成政府合同中的寻租。

(4)布坎南认为,“寻求租金的活动同政府在经济中的活动范围和领域有关,同国有部门的相对规模有关。”他在《寻求租金和寻求利润》一文中指出,只要政府的行动主要限于保护个人权利、人身和财产并实施自愿议价的私人合同,那么市场过程就支配经济行为,并且保证出现的任何经济租金将因竞争性的进入而消失。但是,如果政府行为大大超出了由最低的,或保护性状态所规定的限度,如果政府像它已经大规模地做过的那样,逐渐干预市场的细节过程,那么租金下降或消失的趋势就会被抵销,并且可能完全停止。可见布坎南是主张政府的活动范围应限定在具体的市场行为之外。

寻租和腐败也是我国现实存在的一种非市场缺陷,若不严加防范和治理会愈演愈烈。西方理论界将寻租和腐败看成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文化进步的陷阱。一旦落入这一陷阱,就会使社会处于低效、停滞、甚至紊乱状态。

9. 简述公共产品的特性,举出二种公共产品,并说明为什么它们是公共产品?(北方交大1999研)

答:(1)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指一产品为某人消费的同时,无法阻止别人也来消费这一物品。这和一件衣服,一磅面包之类私人物品不同。对于私人物品来说,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物品的所有权,就可轻易阻止别人来消费这一物品,而像国防之类的公共物品则不同,该国每一居民不管是否纳税,都享受到了国防保护。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量。例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这也和私人物品不同。一件衣服具有给你穿了就不能同时给他穿的特性。

(2)公共物品使用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生产上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像面包、衣服那样可分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社会成员使用。当物品可像私人物品那样细分时,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支配作用。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政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了,因此,在公共物品的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

10. 举例说明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北大1997研) 答:(1)科斯定理的含义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0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等等也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换个说法,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

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加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2)例一

假定有一工厂排放的烟尘污染了周围5户居民晾的衣服,每户由此受损失75元,5户共损失375元。再假定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花150元给工厂烟囱安装一台除尘器,二是给每户买1台价值50元的烘干机,5户共需250元。不论把产权给工厂还是给居民,即不论工厂拥有排烟权利,还是5户居民有不受污染的权利,如果听任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发生作用,工厂或居民都会自动采取150元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这样最节省,150元成本最低表示资源配置最优。

西方一些学者根据科斯定理认为,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在上述例子中,只要产权归工厂或是居民是明确的,则他们中任何一方都会想出用150元安装一个除尘器来消除污染,即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就是说,在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上不一定要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明确,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而在此以前,以英国庇古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认为,解决外在性问题,需要政府干预:出现外部不经济时,要用征税办法,其数额应等于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损失,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出现外部经济时,可用政府津贴办法,使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等,这样,都可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科斯定理的问世,被认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

例二

以化工厂污染所造成的外部性为例。只有在污染的权利不明确的情况下才会偏离帕累托效率状态。只要明确界定污染的权利,不管是给予化工厂污染的权利,还是给予农民不受污染的权利,都可以通过化工厂与农民之间的自由交易使污染量符合帕累托效率条件,也就是使污染符合社会最优标准。

假定给予农民不受污染的权利,则化工厂要想生产化工产品(必然造成污染)就必须向农民购买这种权利。假定每一单位污染物的价格为pW。由于需要向农民购买污染权利才能进行生产,因此化工厂承担了污染的成本,其利润函数为:

(1)

农场的利润函数为: (2)

化工厂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为: (3) (4)

对农场而言,其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 (5) (6)

由(4)与(6)两式得到下列条件: - (7)

(7)式表明在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因降低污染而引起的化工厂边际成本增加额等于农场因污染减少而获得的边际收益增加额。因为,所以污染的减少意味着化工厂成本的增加,农场收益的增加。

如果化工厂拥有污染的权利,而农场没有禁止化工厂污染的权利,农场若要减少所受污染之害,必须向化工厂做出支付。如果化工厂认为接受农场的支付而减少污染是值得的,它就接受这笔污染到Wm的程度,则二者的利润函数分别表示如下:

(8)

(9)

根据(8)、(9)两式分别求化工厂与农场利润最大化。所得到的利润最大化必要条件与(3)至(6)式四个条件完全相同。由此可以得与(7)式完全相同的条件。这一结果证明了科斯定理,也就是说,只要所有权是明确的,所有权的最初分配状况并不会影响资源有效配置的最终条件。

11.为什么外部性会导致竞争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西南财大2004研)

答:(1)外部性有时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等,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销,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2)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令VP、社会利益、VS和CP、CS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VS?VP、,但又有VP?CP?VS,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个不等式可以得到:(VS?VP)?(CP?VP),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VS?VP)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CP?VP)。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能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CP?CS,再假定CS?VP?CP,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两不等式中可得到(CS?CP)?(VP?CP),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因此,外部性导致竞争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12.外部影响是如何导致市场失灵的?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矫正市场失灵?(人大2002研) 答:(1)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非对称信息。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

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令VP、社会利益、VS和CP、CS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VS>VP,但又有VP<CP<VS,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个不等式可以得到:(VS-VP)>(CP-VP),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VS-VP)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CP-VP)。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能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CP<CS,再假定CS>VP>CP,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两不等式中可得到(CS-CP)>(VP-CP),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因此,外部性(外在性)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为矫正因外部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① 课税与补贴

对产生外部成本者课税,对产生外部利益者补贴,其目的在于使外部效果的产生者自行负担其外部成本或享有外部利益。

② 合并企业 合并企业的目的就在于使外在性问题内在化。如果生产Y商品的厂商对生产X商品的厂商施加了外在性,那么这一现象导致资源配置扭曲的原因是第二家厂商不考虑其行为对第一家厂商所产生的成本或者收益。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将这两家企业合并在一起。合并后的企业会继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将导致社会的资源的有效配置。

③ 赋予财产权 对能排他的公共财富或无主物赋予财产权,这样就能对享用者收取费用,对破坏者要求 赔偿,使外部性削减,同时提高经济效率。

④ 政府直接管制

主要是指政府对产生外部成本的情况加以管制。例如,对污染的管制。

13.略述外部性(外部经济)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 答:(1)外部性有时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等,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2)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非对称信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