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抽取n个,构成一个样本。它的重要原则是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样的概率相等(均为n/N)。
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又称机械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设总体单位数为N,需要调查的样本数为n,则抽样比为n/N,抽样间隔为K=N/n。将每K个单位为一组,然后用随机方法确定第一组的单位号,最后每隔K个单位抽取一个作为研究对象。
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将总体的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该法抽样误差比较小。
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该法易于组织、实施简便,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但抽样误差较大,故样子量比其他方法要增加1/2。
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常常同时将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几种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多级抽样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抽样方法的优势,克服各自的不足,并能节省人力、物力。缺点是在抽样之前要掌握各级调查单位的人口资料及特点。 调查表:是收集科研所需资料的工具,是研究者根据设计的研究目的,将内容具体化到一系列问题形式的一种表格。
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y:是以人群组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从而进行暴露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即用代表人群组特征的量度来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生态学谬误ecological fallacy:是生态学研究最主要的缺点,是由于生态学研究是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而造成的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
效力power:又称把握度(1—β),是检验假设时能够避免假阴性的能力。 队列:是指具有某种共同暴露或特征的一个特定的研究人群组。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是指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即两组危险度之比。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EF etiologic fraction:又称病因分值,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暴露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AR:是指全人群某种疾病的发病率中,归因于某种暴露引起的发病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归因危险度AR attributable risk:又称特异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
暴露exposure: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 标化死亡比 SMR:是以全人口死亡率作为标准,算出该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人数,即预期死亡人数,再求观察人群实际死亡人数与此预期死亡人数之比。
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是指在队列研究中以观察人时为分母计算出的发病率。 危险因素risk factor:是指能引起某种特定结局发生,或使其发生的频率增加的因子。 观察终点end-point:是指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
匹配过度over-matching: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目的是保证对照组与病例组在某些方面的可比性。首先,所匹配的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否则不应匹配,其次,即使是混杂因素也不一定都要匹配,因为一旦某因素做了匹配,不但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不能分析,而且该因素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能充分分析。把不必要的因素列入匹配,不但丢失了信息,增加了工作难度,反而还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匹配过度。 分析性研究:通常指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比值比odds ratio OR:指暴露于某因素发生疾病的危险性是未暴露于某因素的危险性的多
13
少倍。OR是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估计值,因为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不能直接计算发病率,因此不能直接计算RR,只能计算OR,在疾病率小于5%时,OR与RR很接近,能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