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了解律师提供法律援助的形式。 发展要求 不作要求的内容: ①律师在参与诉讼时的不同称谓――辩护人、代理人。 说明 ②我国法律保障刑事案件被告人享有辩护权。 ③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关于政府在法律援助中的责任的规定。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5课时,每框题1课时。 2.教学方法
⑴第一框题“不打官司解决纠纷”的教学方法建议:
本框题教学时可利用《秋菊打官司》的影视资料。教学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先观看电影,或者教师对电影中与本框题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作剪辑之后在课堂上播放(也为下一框的学习预设伏笔)。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如秋菊和村长之间的纠纷一定要通过打官司才能解决吗?在打官司之前,他们采用了那些解决纠纷的方式?这些方式有何不同?这些方式为什么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等等。可以让学生分组探讨,相互之间交流对问题的看法。本框题教学也要重视自学阅读的方法,通过教师辅导使学生初步比较非诉讼解决纠纷的三种主要方式,懂得解决纠纷要有法制的观念,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
⑵第二框题“心中有数打官司”的教学方法建议:
采用案例情景教学,充分利用前一节课所使用的《秋菊打官司》的影视资料,针对本框题的重点难点问题,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⑶第三框题“诉讼的基本程序”的教学方法建议:
本框题详细介绍了诉讼的基本程序,当公民需要诉诸法律时,在了解自己的诉讼权利后,就面临着如何启动诉讼程序的问题。教学中可以采用归纳法——通过对三目内容的学习能够归纳出诉讼的基本程序和开庭审理的基本程序(主要了解民事诉讼的一审程序);情景模拟法——在本课学习或者本专题结束之后可以选择一个民事案例开设一堂学生模拟法庭课。
⑷第四框题“用证据说话”的教学方法建议:
采用案例情景教学,适当拓展第一目的“案例情景”导入分析,达成三维目标。
第一目题,通过晓捷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有关证据的问题。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可以作一个关于“中学生证据意识”的课堂问卷调查(如你平时到商店购买商品或者在消费场合消费时是否索要发票,向同学借钱是否写借条等?),结合案例和调查的情况反思重视证据的重要性。
第二目题是学习的重点,在了解我国诉讼法中规定的举证责任后,注意运用比较方法使学生明确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⑸第五框题“律师面面观”的教学方法建议:
第一目题可采用合适的视频材料(如电视剧或者“法治在线”栏目中律师参与的法庭辩护场景),使学生对律师职业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对律师职业作进一步了解。
第二目题,着重说明律师担任辩护人为犯罪嫌疑人进行辩护的作用,澄清“律师替犯罪嫌疑人辩护是帮坏人说话”的观念,使学生对律师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第三目题主要了解律师提供法律援助的形式。 本课教学结束后可以邀请一位律师与学生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