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毕业设计
20
Qp下 2902.7 2453.4 2214.6 2016.8 1656.2 1419.3 1283.8 1113.5 884.5 量站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水文站的成果比雨量站的成果偏小,这是由于墨冲雨量站处在平湖水文站上游,并且采用雨量站资料进行洪峰计算并没有考虑蒸发、渗漏损失,所以计算结果偏小是合理的。 2、七家田水库设计洪水总量
七家田水库坝址设计洪水总量根据平湖水文站设计洪水总量成果采用水文比拟法推算,推算公式如下:
水文比拟法:Wp=(F甲/F平)n·Wp平
式中:Wp —— 设计洪水总量(亿m3) n —— 指数,取0.84
七家田水库设计洪水总量计算成果表
表14 单位: 亿m3
0.1 0.91 1.02 1.47 1.48 0.2 0.83 0.93 1.35 1.36 0.33 0.78 0.88 1.25 1.3 1 0.93 0.70 1.07 1.08 由以上结果看出,雨量站计算出的洪水总量较水文站结果偏小,所以是合理的。 3 洪水过程线
根据设计24小时暴雨洪水,按洪量用频率控制,采用单峰型概化洪水过程线,洪水过程线如图1~2,时间流量关系表如表16~17。
2 0.55 0.62 0.94 0.95 3.33 0.50 0.56 0.87 0.87 5 0.44 0.50 0.77 0.78 10 备 注 P% 0.05 Wp上 1.06 Wp下 1.19 0.36 水0.40 文站 0.64 雨0.65 量站 Wp上 1.68 Wp下 1.70 20
贵州大学毕业设计
21
图1 七家田电站上坝址洪水过程线形状图
表15 七家田电站上坝址设计洪水过程线推算成果表
p=0.2%,Qp=1569.4 p=2%,Qp=1101.0 p=3.3%,Qp=1009.2 p=5%,Qp=912.7 p=20%,Qp=597.3 ti(h) Qi(m3/s) ti(h) Qi(m3/s) ti(h) 0 2.4 4.2 6 9 12 20 24 0 156.9 863.2 1569.4 941.6 313.9 104.6 0 0 2.4 4.2 6 9 12 20 24 0 110.1 605.6 1101.0 660.6 220.2 73.4 0 0 2.4 4.2 6 9 12 20 24 Qi(m3/s) 0 100.9 555.1 1109.2 665.5 221.8 73.9 0 ti(h) Qi(m3/s) ti(h) Qi(m3/s) 0 2 4 6 9 12 20 24 0 91.3 502.0 912.7 547.6 182.5 60.8 0 0 2.4 4 6 9 12 20 24 0 59.7 328.5 597.3 358.4 119.5 39.8 0
图2 七家田电站下坝址洪水过程线形状图
21
贵州大学毕业设计
22
表16 七家田电站下坝址设计洪水过程线推算成果表
p=0.2%,Qp=1719.6 p=2%,Qp=1206.4 p=3.3%,Qp=1105.8 p=5%,Qp=1000 p=20%,Qp=682.5 ti(h) Qi(m3/s) 0 2 4 6 9 12 20 24 0 172 945.8 1719.6 1031.8 343.9 114.6 0 ti(h) 0 2 4 6 9 12 20 24 Qi(m3/s) 0 120.6 663.5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