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是(D)
A.从事脑力劳动的父母比从事非脑力劳动的父母更倾向于民主型的教育方式 B.从事非脑力劳动的家长比从事脑力劳动的家长更溺爱孩子 C.从事脑力劳动的家长比从事非脑力劳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更高 D.从事非脑力劳动的家长比从事脑力劳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更高
10.施艾弗从“接受——拒绝”、“限制——允许”二个向度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得出保护和宽容的教养方式表现为( A) P128
A.既接受又限制B.既拒绝又限制C.既允许又拒绝 D.既允许又接受
11.马丁与麦考伯依据“接纳——拒绝”和“要求与控制—宽容”两个向度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得出冷漠型教养方式的父母给予孩子(A)
A.最少的关爱与一定的允许或限制 B.很少的关爱与一定的限制 C.很少的关爱与很少的限制 D.最少的关爱与最大的限制 12.家长在将子女培养教育成人的过程中, 是最重要的因素。(B) A.教育知识B.以身作则C.教育能力 D.成功的范例
13.家长在预先设计好的情景中对所要评价的孩子的某种行为加以诱导,并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的方法,称为(B)
A.行为测验法B.情景测验法C.戏剧测验法 D.模拟表演测验法
14.一项国际性的调查研究发现,世界各国儿童最喜欢玩的东西是“沙”,这主要是因为(D) A.沙是最便宜的东西 B.沙是最容易得到的东西
C.沙是相对比较安全的自然物质 D.沙最能满足孩子创造的需要
15.一个3 岁孩子走路时不小心撞到桌子角,痛得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跑过去用力拍打桌子说:“桌子真坏!妈妈
帮你打它!打打打!”孩子也学着妈妈的样打骂桌子。这是一种(B)
A.不着边际的教育B.错误归因的教育C.满足情感需要的教育 D.解决问题的教育 16.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包括 四个方面。(A )P191
A.健康教育、认知教育、品德教育、审美教育B.健康教育、知识教育、品德教育、审美教育 C.品德教育、智力教育、体育、劳动教育D.品德教育、智力教育、体育、美育 17.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从 开始表现出来。(D) A.新生婴儿B.6 个月后C.一周岁后 D.二、三岁后
18.我国的孕妇常在孕期5 个月左右开始发生小腿抽搐,这是由于______缘故。(A)
A.缺钙B.缺铁C.缺锌 D.缺碘
19.幼儿到了 时什么事情都要求“自己来”,对成人的要求和帮助常以“不”来拒绝,这时候孩子变得非常任性固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次心理断乳期。(B) A.一二岁B.二三岁C.三四岁 D.四五岁
20.一般情况下,婴儿到 已基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B) A.二岁B.三岁C.四岁 D.五岁
21.对孩子的非期望行为,父母可以采用批评惩罚法来加以纠正,批评时应该(A ) A.不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同时不把话说得太过,留有余地 B.尽量严厉一点,让孩子感到有震摄力
C.(如果孩子欺负了别的小朋友)不论什么原因,都应该当着这位小朋友和他家长的面狠狠地批评自己的孩子, 以示公允
D.在饭前或睡前进行,让孩子吃不好睡不好,增强批评的效果 22.在人际沟通的四种基本态度中,“我好——你不好”是一种(B)P256 A.沮丧的生活态度 B.挑剔的生活态度 C.破碎的生活态度 D.低调的生活态度
23.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指导者与家长是一种 关系。(A) A.主客体 B.师生C.供求 D.平等
24.我国的家长学校出现于 ,目前已有各种类型的家长学校30 多万所。(C )P313 A.20 世纪20 年代初B.20 世纪50 年代初C.20 世纪80 年代初 D.20 世纪90 年代初 2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对象是( A)P272 A.父母亲B.祖辈家长C.法定监护人 D.家长和子女
浙江省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