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下面的音乐中不适合选做给胎儿听的胎教音乐的是( C.富于节奏感的摇滚音乐 )。 A.中低频成分的音强占主要优势的歌曲 B.宁静或优美的器乐曲 C.富于节奏感的摇滚音乐 D.欢快、明朗的声乐曲
16.在家庭教育中,通过让孩子亲自体验由于自己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来纠正其行为的方法称为( D.自然后果法 )。
A.批评惩罚法 B.暗示提醒法 C.榜样示范法 D.自然后果法
17.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活动不合乎父母所认定的社会要求,出现偏差的行为称为( A.非期望行为 )。
A.非期望行为 B.过错行为 C.违法行为 D.不道德行为
18.在人际沟通的四种基本态度中,挑剔的生活态度是(C.我好—你不好 )。 A.我好—你也好 B.我不好—你好 C.我好—你不好 D.我不好—你也不好 19.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目标是( A )。
A.提高家长的素质 B.促进家庭的和谐 C.增进父母与子女的交往 D.促进孩子的学习 20.不为家庭所必需,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出现的家庭功能是(A.宗教与政治功能 )。 A.宗教与政治功能 B.生产功能 C.情感交往功能 D.娱乐功能
浙江省2005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25 分)
1.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来说,对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 C. )。 A.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和非自然环境因素 C.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环境因素D.主体性因素和客体性因素
2.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或“某几类对象的某几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这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A. )。P7 A.现状研究 B.相关研究C.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 D.发展研究 3.从教育发展历史来看,最早出现的教育类型是( B.)。
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 D.学校教育
4.在新世纪,青少年见识广、开化早,他们会把他们的文化传递给自己的父辈,社会学学者把这一影响作用称为( D)。
A.正向社会化 B.反向社会化C.正向个体化 D.反向个体化
5.下列关于家庭功能的观点中,属于家庭的历史功能的是( D)。 A.生育功能 B.性生活功能C.抚养和赡养功能 D.娱乐功能 6.家庭教育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着( B)。 A.重要作用 B.奠基作用C.决定作用 D.相反作用
7.日本的森重敏认为,性格一般带有阴郁性、易变性和神经质的倾向,往往过于沉湎于冥思、反思的母亲的教养方式类型是( A )。
A.“细致的干预” B.“垂直的亲爱”C.“情动型” D.“水平的亲和”
8.学前儿童家长在预先设计好的情景中对所要评价的孩子的某种行为加以诱导,并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的方法是( B)。
A.自然测验法 B.情景测验法C.等级评定法 D.投射测验法
9.未成年人最早获得最基础的生活技能和知识的教育类型是( C)。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 D.自我教育
10.学前儿童家长在对孩子的非期望行为进行管教时,能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克制无益的冲动,试着了解孩子的感受和动机;这体现了( A )。 A.理智性原则 B.渐进性原则C.适切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1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是(A)。 P279
A.学前儿童的家长 B.学前儿童C.学前儿童的教师 D.学前儿童集体 12.教育开放活动是属于(B)。P293
A.个别指导形式 B.集体性指导形式C.分组指导形式 D.介绍资料 1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行为改变技术的理论基础的提出者是(A )。P247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C.推可思 D.吉诺特 14.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目标是(A)。P267
A.提高家长的素质 B.促进家庭的和谐C.增进父母与子女的交往 D.促进孩子的学习 15.在人际沟通的四种基本态度中,最健康的生活态度是( A )。 A.我好-你也好 B.我不好-你好C.我好-你不好 D.我不好-你也不好
16.两个或两个以上兄弟姐妹组成家庭后依然共同生活,这样的家庭称为(C. )。
A.主干家庭 B.隔代家庭C.联合家庭 D.核心家庭 17.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 )。P38 A.夫妻关系 B.亲子关系C.祖孙关系 D.经济交往关系
18.某一氏族的男子与另一氏族的一群女子交互群婚,这种婚姻形成的家庭为( D)。 A.血缘家庭 B.个体婚姻家庭C.对偶家庭 D.普那路亚家庭 19.孕妇敏感期是指妇女受孕后的( C)。 A.1 个月内 B.2 个月内C.3 个月内 D.4 个月内
20.家庭教育一般是寓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模式,这说明幼儿家庭教育是一种( B)。
A.正规教育 B.非正规教育C.继续教育 D.学校教育 21.一个家庭从成立到消失,要经历的阶段依次是( A )。
A.新婚夫妇的两人世界→孕育孩子→为人父母、养育孩子→孩子长大成人→老年阶段 B.新婚夫妇的两人世界→为人父母、养育孩子→孕育孩子→孩子长大成人→老年阶段 C.孕育孩子→新婚夫妇的两人世界→为人父母、养育孩子→孩子长大成人→老年阶段 D.孩子长大成人→新婚夫妇的两人世界→孕育孩子→为人父母、养育孩子→老年阶段 22.有学者把孩子对成年人的影响称为“反向社会化”,也可叫( D)。 A.前喻文化 B.并喻文化C.中喻文化 D.后喻文化
23.在家庭教育中,通过让孩子亲自体验由于自己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来纠正其行为的方法是( A )。
A.自然后果法 B.体验后果法C.奖励惩罚法 D.合同协议法 24.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策略主要有(B )。
A.榜样示范、民主的儿童训练策略、沟通的策略、沟通分析和父母效能训练
B.行为改变技术、民主的儿童训练策略、沟通的策略、沟通分析和父母效能训练 )。 C.行为改变技术、正面说理、沟通的策略、沟通分析和父母效能训练
D.行为改变技术、民主的儿童训练策略、沟通的策略、暗示提醒和父母效能训练 25.韩国政府为了推行终身教育于1997 年将社会教育法修订为( B )。 A.《终身学习法》 B.《终身教育法》C.《社会学习法》 D.《教育社会法》
浙江省2006 年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过程是指(C)
A.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过程 B.家长与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学前儿童的过程 C.家长与子女双向互动的过程 D.家长与社区教育机构教育学前儿童的过程
2.通过对家庭教育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从而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称为(B ) A.情报研究B.调查研究C.经验总结 D.行动研究 3.主干家庭是指(C)
A.以中年夫妇为主干,上养老下抚小的家庭B.有两代人以上并且由最年长者主持的家庭 C.有两代人以上并且每一代都只有一对夫妇的家庭D.三代同堂的家庭 4.下列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 B.家庭教育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教育 C.家庭教育没有一定的培养目标 D.家庭教育没有特定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5.通常情况下,家庭中对孩子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外部因素是(C)
A.家庭经济条件B.父母学历水平C.家庭精神环境 D.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水平 6.“学习型社会”所强调的四种基本的学习是指(A ) A.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B.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C.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技能、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独立生活、学会生存 7.对称职父母在文化修养方面的要求一般是指(C)
A.有较高的学历文凭B.能写会算C.有修养会学习 D.对文字的理解力较强 8.下列哪种描述体现了父辈而非祖辈对子女的教养方式?( A)119 A.感情多于理智B.限制多于引导C.鼓励多于限制 D.包办多于训练
9.根据20 世纪90 年代上海市区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调查,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调查结果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