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之十二大劲

惟将两手提起,使离开板面,然后徐徐向前移去,绕至两脚心之上面,即以左掌心紧按右足心,右掌心紧按左足心,即以中渚穴紧对涌泉穴也,大指在内,指尖相对,两肘微曲,臂部并不用十分气力,但以手足两心(手心与足心)贴合为度。略略停顿之后,始将两臂稍微用力撑住,同时意念将气从丹田中运行而出,使之从下抄左,转上绕右方而下,回至丹田,在脐之四周绕一圆圈,上及肚子之下,旁及前腰。如此运行一周之后,即休息一呼吸时,一呼一吸后再为运行,以九度为止。若为女子,则宜自右而左(图20)。

按:此段乃炼气充实肚腹之法,而兼及于腰肾之前部者。行时宜先鼓足其气,使之略一停滞,然后再运之循轨而行,似较稍易。惟在运行之时,非但外表不宜显露有形动作,如身体动摇等;即内部亦不宜有屏气挣力之象,须纯任其自然。初时固未必能尽如我意,久后必可成功也。

第九段

行第八段功夫既毕之后,仍就双盘坐之原势,略事休息。上身与腿足完全不动,一如上式,惟两手徐徐移至侧面,仍按于板上,休息约三个呼吸时,则续行此第九段。先将右手在前面徐徐向斜上方屈肱举起,至左肩之上,即用手掌搭于肩上,掌心适按于肩窝穴上,五指则在肩后,肱紧贴于胸胁前面。然后再将左手从前面向斜上方徐徐屈肱举起,左掌心按住右肩窝穴,肱则紧贴于右肱之外侧,用力缓缓搿紧,而使其肩背之筋肉,紧张至极度。同时则运用丹田之气,使之上升,而充

实其肩背之内部。初时决难气随神到,但宜用意想之法行之,日久之后,自能运行无阻(图21)。

按:此一段亦系行气于肩背之法,肩背以筋杂肉薄之故,气力殊不易运到,惟其不易运到,故须多练。而此后部易筋经中,对于练习肩背之法尤多,亦以此也,行时所以必两手抱肩,紧紧相搿者,亦正欲使其肩背紧张,而气易于贯注也。

第十段

行第九段功夫毕,先将左手徐徐落下,按于板上,右手再落下按于板上。然后将圈盘之两腿,徐徐放开,直伸于前。略事休息,更续行第十段。须将两脚收回,屈膝而跪,两腿紧紧相靠,脚背贴于床板上,臀部坐于小腿上,尾闾则紧靠两脚跟。上身略向后仰,头正目前视。但经此一番动作,心神必散,故须休息片时,加以收摄,心神既定,则徐徐将两手从侧面抄至前下方,屈肱向上举起,至心窝旁两乳下为度。乃将两手掌轻轻按于胁上,两肘则略略用力后引,此非有形动作。按定之后,意念即将气提之上升,用意想之法,使之充满于两乳房,停滞不动。历一呼吸之久,仍从原路使之下降,如此升降各九度而止(图22)。

按:乳房在胸前亦系主要之部分,而膺窗乳根等大穴,皆在于此,若不练气使之充实,最易为外力所伤。与敛阴一段功夫,实有同等之紧要,此段之所跪行者,盖欲使上身正直,而气易于运行也,两手按胁者即所以示气循行之路也。

第十一段

行第十段功夫既毕,即就原式休息片时,两手则徐徐放下,垂于旁侧稍稍舒展,续行第十一段。先将两手稍微举起,徐徐移向前面,至膝盖之上,乃将右掌心按于右膝盖,左掌心按于左膝盖,即膝骨与腿骨接合之处。大指在内,指尖向前,两臂稍为用力作撑拄之状,上身则向后作倚靠之势,头则后仰至极度。心神既定之后,则将气提之上升,经脐轮、心坎等部而上起,至喉结穴而停留不动,使喉部充实。如此历一呼吸时,仍将气下降,停滞丹田;再经一呼吸之时,再运气上升而充注于喉结穴。如此升降各九次后乃将上身徐徐坐直,头亦下俯,两手亦收回垂两侧,回复原状(图23)。

按:咽喉为人身最要之地,生死关头之所系,且喉管为一软骨,虽有筋肉护于其外,奈极薄弱,故此部最易受伤,稍重即足致命,故必须加以锻炼,若能运气于喉,而充实其内部,功夫精纯时,即快刀利剑亦不足以损其毫发矣。惟此部功夫,亦极不易练耳。

第十二段

行第十一段功夫既毕,则将上身抬起,而使两足徐徐舒展,直伸于前,略事休息后,即收起两足盘坐,仍以右脚背置于左大腿上,而左脚背则置于右大腿上,成双盘坐之势,在动作之后,神智不免外泻,故须冥目静心以收摄之。待心神既定之后,即将两手移至前方,上下相向,右手在下,左手在上,掌心相合。然后用力将左掌自左而右,旋摩七

十二度,再翻转两手,使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用右掌之力,自右而左,亦用力旋摩七十二度。此时掌心热如火发,乃将两掌移贴后腰,先由外转内,旋摩七十二度;更由内转外,亦旋摩七十二度。则此段功夫毕矣。仍收回两手,作第一段跌坐之势(图24)。

按:此十二段功夫,皆系坐行之法,甚不易行,且久坐伤精,为行功十八伤之一。此一段加于十一段之后,良非无故,盖恐行功之人,久坐而损伤其精,故用此一段以养其精,后腰,精之门也,精门和暖,则生气自足,更不虑其损伤矣。

关于金倜庵部分著作的小记 《先天罗汉拳十八手》

原为华山姚氏家藏秘本,后为虞山蒋觐园于吴门旧书摊上所得,因而其技更是精进(注:有书著录蒋亦精于易筋功,技臻绝顶),又撰有\学拳要诀\一卷并绘图附于该书卷首。蒋觐园之孙蒋小溪曾将此本借于金俶生抄录一册以便学习,金后来又将之付梓以公同好,即此书也。 《真本岳飞八段锦》

金倜庵著,于民国25年(1936年)由武侠社出版,页数有28面。编者在序言中说该功法创自岳武穆,盛传于北方,实为强身健体,与易筋经功效相等,乃锻炼筋骨之法。编者幼时体弱多病,一归叟见之,向其祖父说,愿以八段锦相授。初时,其祖父颇不以为然,未想一年,金竟身强体健起来且饮食骤增,始信其术之验。编者后来于坊间购得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