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已然问世,伽利略还由于相信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软禁,学界一致支持。直到哥白尼死后一百年,三大证据才出现——金星云黑、光行畅、恒星视颤。这三个证据借助高倍望远镜出现以后,哥白尼的日心说才得到证明。
可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刚刚出现,它就充满了错误。今天,没有人把哥白尼的学说当真存,因为它的基本点都错了。哥白尼的学说不到400年就崩溃了,此后牛顿的学说仅统治了200年。而爱因斯坦的学说尽管璀璨夺目,但他自己也承认,这只是短命的过渡。读者此时应该不难发现,越高级的科学一定是被证伪越快的。所以如果你的学说经常摆在那老正确说明他跟科学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死灭特别快,你反而可以骄傲的说。我们今天说,我们的知识十年翻新一遍,这其实是说今天的知识,其正确的时间连十年都不到了。
科学与真理
我们老说,我们是在相对真理的长河中逼近绝对真理。错!我们一定是离真理越来越远了。如果不是越来越远了,怎么被证伪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呢?越前面的为什么越有效,被证伪的时间越长呢?我们是在一条距离真理越来越远的长河上向真理的背反方向快速行驶。
现在我们尝试给科学下个定义:首先科学是逻辑模型,其次它是分科之学,再其次它是最动荡的逻辑模型。越高端的逻辑一定越不稳定,我们把波普尔的学说放在一个大尺度上理解,不光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所有学说都可以被证伪,你都可以找到证伪的方式,只不过越低端的越稳定、证伪难度越大,越高端的越飘摇。感性逻辑是最稳定的,从猴子到现代人,经历了1600万年,他们看到的绿叶都是绿色的。到了知性逻辑,即判断逻辑,就已经很飘摇了。比方说,一篇绿菜叶是能吃还是不能吃,好吃还是难吃,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和场合下,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可到了理性阶段,就是为什么会有植物、为什么会有人类。理性逻辑的变化速度太快了。短短两千年先说“上帝创世说”,接着是活力说,接着是达尔文的进化说,接着是遗传说,接着是分子生物说,这个逻辑模型在不断的变换。所以你发现到了理性逻辑模型是最不稳定的、最飘摇的。科学的证伪现象,表达的其实是广义逻辑的飘摇趋势而已。这就出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人类的知识正在朝着越来越飘摇、正确率越来越低、正确时间越来
41
越短、越来越背离真理的方向迅猛的跑。我们究竟要跑到什么地方去?这才是现代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也就是今天告诉扩张的知识标志着一个极其危险的倾向:它意味着人类的“知”和“识”越来越茫然。
科学与技术
有人把科学与技术都包括在“广义科学”的概念里,如罗素等,这也是常人的模糊意识,但这样一来,科学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人类思想史演进阶段,就无从分辨也无从谈起了。李约瑟就犯了这样的混淆性错误,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连书名都搞错了,也就因此,从他的著述中所引发出来的所谓“李约瑟问题”,即“中国为何终于未能产生近现代科学”,按他的思路是无论如何也找不见答案的。
因此,我们必须在“狭义科学”的概念上讨论问题,它是以哥白尼为标志的。科学与技术的不同点在于,科学是逻辑或猜想在先,经验或检验在后。赐谓之“康德模式”或“康德问题”,康德虽然给出了“先验演绎”的知识路径,但却不能澄清来自现象界的知识与彼岸自在之物的关系,故呈知识有效的“不可知论”。而技术是经验操作在先,逻辑整顿在后。此谓之“休谟模式”或“休谟问题”,即休谟认为“从特称判断中不能导出全称判断”的归纳法无效之模式,但休谟又给不出经验归纳以外的知识路径,故呈知识无效的“不可知论”。
科学与技术又有以下联系:1、科学使技术扩大化。技术是点状试错法,科学是方面演绎法。2、科学使技术加速化。技术呈对象硬变塑,科学呈逻辑软变塑。3、科学使技术精密化。技术乃粗放操作型,科学乃缜密推演型。4、科学使技术系统化。技术为外延联系态,科学为内涵联系态。由此造成“中国中世纪大盛”与“西方近现代勃发”的历史分别。
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的关系 三者各自的样态与动态:
“非科学”至今仍是人类文化的主体部分,而且一定是最基础、最有效、也最稳定的部分,譬如宗教、哲学、数学、几何学以及中医等。而且,几何、数学、哲学对所有科学门类的有效性,正在于它的逻辑基础性。
42
然而,凡是自称为科学,却不能被证伪,或通过对其理论系统加以微调和修饰,就能无限期地保持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姿态,那它就是典型的“伪科学”。任何科学理论体系,只要出现一个该体系不能容纳或与其基本原理相悖逆的现象或事件,则表明它已被证伪,即可以宣告它已经过时失效了。
凡是今天被主流大众确认的“事实”,明天一定是最严重的“谬误”。反之,凡是明天被普天下广泛认可的“事实”,今天一定是备遭冷落的异端邪说。尽管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今天的异端邪说,明天一定成为显性事实。
知识创新的逻辑路径
下面谈知识创新的逻辑路径。如果你了解了哲学的这个基本的状态,如果你了解了科学的基本速度,那么你自然就知道科学创新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即由于中国人历来就认为科学就是客观真理、客观规律,既然是客观真理客观规律,那么你即使数理化学的再好,你怎么可能创新科学呢?可是如果你知道所谓科学只不过是个逻辑模型,所谓真理只不过是一个当时找不见破绽口的逻辑模型,那么科学的创新活动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当然非常简单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西方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路玩着上,但是科学发明总在西方的原因。所以你一定要明白,创新、求知决不跟真理有关。
所以你只要能建立一个逻辑模型,达成自恰、他恰和续恰,你就占有了暂时的正确。1、切勿相信此前的任何科学结论是真理,反而要确信它是距离真理最远的东西,正等待着你来重新塑造它的真理金身。2、你也不要指望你自己能发现什么根基永固的真理,因为根基不固恰好说明你的发明属于科学范畴,而不属于伪科学的糟粕。3、博学决不是真理,这句话是黑格尔的名言。也就是说你不要像蛀书虫一样忙着学习别人缔造的东西,也不要一味的搜集和归纳正在研究的课题素材,而在于你要能够发现前人对这个问题所建立的理论体系中的破绽,然后在逻辑上修补这个破绽。你就创新了科学。4、关注边缘学科,关注异端偏见。记住爱因斯坦的名言:我们无法在提出问题的思路上解决问题。即必须延伸分化思脉。因为在你提出问题的方向上这个问题展现为问题,就证明这个思路不通。因此在这个角度上表现为问题的问题,你要想解决它你就必须寻找另外的角度。如果你拼命在原有提出问题的角度上钻研,那算是你把这辈子白搭进去了。因为
43
在这个角度上它永远都是问题。只要在逻辑上自恰、他恰、续恰,一般都不用担心该假说得不到验证。那是后人的事业,你已大功告成。就像阿波罗狄,他做出圆锥曲线不知道是做什么的,但是在他死后一千多年,居然是所有行星的运行轨道。所以一个逻辑工程只要自恰、他恰、续恰的逻辑完成,你可能就是伟人,尽管你活着的时候很寂寞。
“科学”的前景与危害
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所有社会危机都与科学有关:(科学的正负效应同质) 农业科技:生态破坏、人口暴涨、营养过度; 工业科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理扰乱; 信息科技:知识爆炸、文化冲突、毁灭性武器;等等。
(有关问题将在另一讲座《人类文明的趋势与危机》中详细讨论) 科学逻辑的缜密结构态与其破绽百出态互为表里;(因此引导逻辑变革) 科学逻辑的高度分化态与其广延失序态互为表里;(分科凌乱,视野狭隘) 科学逻辑的疾速演进态与其脆弱濒危态互为表里。(频繁证伪,知识动摇) 科学逻辑的主观积极态与其客观脱节态互为表里;(理论天堂,实验地狱;属性丰厚,远离本真;主客脱节,信仰危机。)
“后科学时代”的标志:
1、逻辑条件转换:证伪速率越来越高,逻辑破绽无以修补。 2、生存条件转换:生存危机日益加剧,科学效应无以承受。
“后科学时代”的前景。(a . 可以预见,“科学时代”将是有史以来最短暂的时代,故为期不远了;b . 后人对科学的嘲讽,将会像今人看待神学那样;c . “后科学时代”的认知方式会变成什么样子,现在尚无法设想;d . 至于“后科学时代”的运思效果能否改变固有的不良倾向,我持怀疑态度)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