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对新旧福利经济学的差别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新福利经济学的假设较为一般而且争论较少,其给出的是不完全的必要条件。对他来说,将动态分析引入福利经济学分析是探索生产要素及其他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有利途径。 二、新旧福利经济学的对比
同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相比,新放了经济学家认为福利经济学应该研究效率而不是水平,只有经济效率问题才是福利的最大内容。同旧福利经济学强调经济(或物质)福利不同,新福利经济学主张更多使用偏好来表述效用概念,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而且,新福利经济学中,帕累托标准及相关的边际条件得到普遍使用。
新福利经济学的明显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用“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等方法,在微观经济学中对福利经济学进行深入讨论,丰富了旧福利经济学中对福利和效用的解释;第二,发展了“最适度原理”,认为交换的最适度的条件就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交易双方通过交换而是彼此得到满足的条件;而生产的最适度条件实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生产要素最有效进行配置,从而使产品最有效地生产出来所必须的条件;第三,提出了“社会福利函数理论”,主张把福利最大化放在最适度条件的选择上,不赞成补偿原理,认为福利最大化应该以个人自由为前提;第四,突出福利的主观和相对色彩,认为个人收入与福利并无直接联系,而人的福利欲望也是无法满足的,否定收入均等化措施。 三、当代福利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50年代,随着肯尼思·阿罗发表《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70年代阿玛蒂亚·森发表《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福利经济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肯尼思·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
肯尼思·阿罗(美)的“不可能性定理”,深刻地揭示出经济与政治体制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既社会中每个人对各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偏好,由于获取信息的差异和利益的矛盾,每个人的偏好显然是不同的,因此,如何把有差异的个人偏好汇集成一个最终的(或整合的)社会偏好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选择问题了。
(二)阿玛蒂亚·森的贡献 1. 向功利主义和基数效用论回归
1970年森发表题为《帕累托自由的不可能性》的论文,在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森不可能定理”,该定理认为: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的帕累托准则是与帕累托准则所主张的自由主义原则相冲突的。然而,从现实的道德准则出发,帕累托准则和自由主义准则都是正确的。因此,唯一出现问题的地方是新福利经济学的价值论基础—序数效用论。
在《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一书的开篇森就明确指出,他在书中研究关注的对象是社会政策的目标与社会中成员的偏好和意向之间的关系,也即研究社会选择和公共政策的判断对社会成员偏好的依赖关系。
森提出以能力为中心的幸福观念,个人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
受到其个人能力及参与的影响,能力是效用的重要来源。森认为,测量幸福的概念应该考虑到幸福的不同含义和水平,这也为进一步测量社会福利的水平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信息。
2.《贫困与饥荒》
就贫困的本质这个问题,森一针见血的指出,贫困的概念在本质上就是不平等,也就是今天学者们所广泛讨论的“相对剥夺”概念。在现实社会中,测量贫困状况的核心指标——贫困线,其本身就反映了不同阶层或阶级的不平等。森认为,对贫困的分析不仅仅要注重要注重社会中的收入水平分布及其国家收入分配机制,还要注意分析同贫困相关联的价值判断。森进一步强调了饥荒的原因并不一定是粮食短缺的观点,而从权利角度出发,认识到穷人不仅仅存在收入不足的情形,还存在自身不能有效地控制与支配资源。
概括起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权利方法为饥荒分析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分析框架,而它本身并不是一个有关饥荒原因的特殊假说;第二,饥荒不仅出现在经济衰退期,也同样出现在经济繁荣期,由此可见,饥荒并不一定是粮食本身的问题;第三,粮食供给与对粮食的直接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对政策的实践尤其重要;第四,对权力的强调有利于对合法权利后果的维护,透过法律体系可以是权利得到正常运作。
3.福利经济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1987年森出版题为《伦理学与经济学》的著作,在著作中,森重新将伦理学的议题带入到主流经济学学说中,并对经济行为与道德
哲学以及自由与结果等重要问题进行了阐述。此外,森还进一步阐述了在发展过程中个人福祉同自由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具体来说,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福利经济学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尤其是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制度安排有明显的影响;第二,福利经济学对民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相关研究拓宽了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第三,福利经济学的发展推动了政府和学界对公平和效率关系的深入认识;第四,福利经济学的发展使得人们更日益重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公平问题,认识到不同经济政策中存在的伦理难题。 一、福利经济学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
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尤其是福利经济学在选择与福利函数理论方面取得的成果大大推动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这些理论本身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会福利政策的决策与推行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社会计划在不同人群的利益之间实现均衡
在社会福利领域,政府往往要考虑到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补偿,而不仅仅是社会公众的一般利益,这是公共决策中经常面临的抉择。
(二)政策推行过程中采用投票的方式来实现公平
这就是说在公共选择过程中,选民代表着不同目标的利益,他们也以不同方式影响着政策的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