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五)

当然,了解共同记忆并不代表着要保守残缺,恰恰相反,只有在记忆中融入这个时代的印记,才能蓬勃发展。前不久,某高校排演黄梅戏版的特朗普上任,引发不小轰动。这就是对于共同记忆的一种再造,对于那些早已厌倦了霸王别姬的戏迷,如此转化口味不亦是极好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几千年的传承积淀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突破的,总的来说还需要政府的努力与相关人员的苦心造诣。

华夏飘摇动荡五千年,我们的共同记忆已烙在了心中,风雨吹不垮我们的传承,但一味追求高楼大厦却忘了文化底蕴的话,那么心中的烙印也将消散于无。所以,作为市民,我们应当共同努力,让城市更美好。 教师点评一:

这次省检作文题目,检测的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程度。它的出现,既是体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健全身心发展的需要。

材料选择三个角度,体现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由近及远,由浅及深,为学生写作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风雨吹不垮记忆的传承”一文,正是选择了第三个材料。

从审题来看,考生能在紧张有限的时间里,准确理解题目要求,单刀直入对城市发展的根与魂进行剖析,指出共同的文化底蕴的传承才是城市的根与魂,列举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的南京大屠杀,激发的南京市民反侵略爱祖国的热情,为南京城烙上深深的城市印记,形成了南京别具一格的特色。

习作者还力图探索如何使城市的“共同记忆”得以传承的办法:举办相关活动、不能因循守旧,足见其智慧的思想。

但因考场时短,写作匆忙,对城市根与魂的挖掘不勉够深,传承方法也比较浅现,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教师点评二:

考场作文,有此佳作,实属不易。其优点如下:

首先,选点高妙,写法大气。本次省检作文是一个有一定区分度的作文题,一个话题,三个角色,三个角度,既给了学生较大的写作空间,又让不同层次的考生能有个很好地区分------相对于前两个话题,第三个话题要求学生有更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但也容易写出更为大气、更能展现自身底蕴的文章。本文作者选择于此角度切入,着眼文化底蕴,写法大气。

其次,立论准确、论证集中。这得益于作者于文首对概念“共同记忆”较为准确地阐释(实际上这种阐释已发生于审题阶段),在材料提供的情景中阐释概念,保证了其接下来的论述准确而集中。

第三,逻辑严密,有效推进。评卷场上,我们发现许多考生打不开写作思路,论述或肤浅单薄,或层次单一,而本文能综合运用“因果思维”“联想思维”“辩证思维”等进行论层的拓展与推进,论证周密而深刻。 另外,丰富的积累-----许多素材信手拈来且用例精当;用词典雅,句式灵活多变,亦是本文的亮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