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 ) A、目甘伐哀 B、又受劣都C、鱼牧末戒 D、日亦修疆 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C )
A、州——洲 B、襍——雜C、罢——疲 D、雕——彫 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暱——昵 B、昏——婚C、赴——讣 D、信——伸 4、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B )
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是以远至迩安。c之二虫又何知?d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中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C )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D )
a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b象有齿以焚其身。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B )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从左右,皆肘之。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8、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C )
a彼且奚适也?b何以知其然也?c姜氏何厌之有?d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意思的一句是(D )
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c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d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0、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的被动句的一句是(B )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二、填空题(共20分)
1、清代学者刘淇所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助字辨略》。 2、近人张相所著、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3、古书注音常采用反切法,如“膑,鼻引切”。反切法的原理是叠韵。 4、根据“四书”分析,“行”字的构造类型是象形,本义是跑。 5、根据“四书”分析,“焚”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烧。 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解释是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7、在“冯唐已老听吹嘘”句中,“吹嘘”的意思是指替人宣扬,称扬。这是古今词义在感情色彩方面发生了变化。 8、“宫”的古义是房屋,居室,如“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9、《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可知“禽”在古代词义范围比今天有所扩大,意思是鸟兽的总称。 10、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句中,“而”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间的并立转折相互关系。
11、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以”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相当于“而”。
12、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中“于”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被动。
三、释词题(共3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 1、颍考叔,纯孝也。 纯:敦厚 2、射其左,越于车下。 越:坠落 3、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险:险阻
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遗:赠给 5、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擐:穿起 6、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