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C.
D.
7.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如下图中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听诊器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9.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2,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V3,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V1=V2=V3
B.V3>V2>V1
C.V1>V2=V3
D.V1>V2>V3
10.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常看见人们的口中呼出“白气”,是水蒸气的蒸发现象 B.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C.水烧开后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二、填空题
11.冰的密度为0.9×l0千克/米,质量为18千克的冰块,体积为________米。若冰块吸热后,有4分米3的冰熔化成水,则水的质量为______千克。一定质量的冰与它完全熔化成水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
12.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烛焰放在距凸透镜35cm的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_____。实验中他不慎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此时光屏上_____(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
13.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______(选填“红外线”或者“紫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不
3
3
3
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雨后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
14.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_____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啄木鸟捕食躲藏在树干虫洞中的虫子时,会用嘴敲击树干,使树干______,发出“咚咚”的啄木声。啄木鸟用力不同,产生的声音的______不同。声波通过树干和虫洞内的______传播到虫的位置,听到声音的虫子昏头转向,逃到洞口被啄木鸟捕捉。
16.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湖面飞行,白鹭距水面6m高。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已知湖里水的深度为5m,倒影距水面__________m。
三、计算题
17.质量为200g的瓶子,盛满水后质量是1.2kg,若这种瓶子盛满某种液体,液体和瓶的总质量是13.8kg,计算这种液体密度?
18.在学校运动会上,采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如图,全方位展示了运动会的空前盛况。小白同学找到了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如表。((ρ木=0.72g/cm,ρ塑料=1.2g/cm,ρ碳纤维=1.8g/cm)) 起飞质量 最大上升速度 最大下降速度 飞行时间 镜头焦距 影像传感器 螺旋桨(实心)质量
(1)无人机从地面飞到21米的高空中下降到地面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2)无人机螺旋桨材料一般采用木、塑料或碳纤维,他用量筒测得一支螺旋桨的体积为10cm3,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该螺旋桨的材料是什么?
(3)高端无人机的螺旋桨采用碳纤维包裹木的方式,既减少质量,又增加强度。现在用这种方法制作了与上一支样质量为9.9g的实心螺旋桨,若外层包裹的碳纤维体积为2.5cm3,则碳纤维的质量是多大?内层木的体积又是多少? 四、实验题
19.小温和小宁想测石块的密度,器材有:天平,砝码、烧杯、足量的水、胶头滴管。他们经过思考,进行下面的操作:
1213g 5m/s 3m/s 约25min 2.8mm 有效像素1200万 12g/支 3
3
3
(1)小闻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_____调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如果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向_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中会造成测量结果比实际质量小的是______。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就开始测量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己被严重磨损的砝码 D.读游码时以其右端所对刻度为准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g。
(4)为了测石块体积,他们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操作:
a.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标记好水面的位置,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3g。
b.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调节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
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145g。
c.通过计算,石块的密度为______kg/m3。
(5)实验结束后,他们进行讨论:若b操作中水面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
20.(2017?东营卷)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 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___(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
2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___(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22.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下表为小阳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图为另一组的小朝同学依据本组实验数据绘制的该物质的熔化图象。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0 6 0 7 0 8 0 9 1 10 11 12 2 3 4 温度/℃ -4 -3 -2 -1 0
(1)由小阳的实验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4)小朝同学没有记录到该物质熔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这是因为:___________。 23.如图,某同学用尺子作乐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有关.
(2)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实验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的幅度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的幅度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响度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