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检验上学期复习资料(题目)

456.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份是

A.肽聚糖 B.蛋白质 C. 鞭毛 D.核酸 E.脂多糖 457.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A.H抗原 B.肽聚糖 C.O抗原 D.荚膜多糖 E.脂多糖 458.下述哪项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

A.荚膜 B.菌毛 C.脂多糖 D.异染颗粒 E.磷壁酸 459.外科手术衣服、敷料、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常采用:

A.紫外线照射 B.流通蒸汽法 C.煮沸法 D.巴氏消毒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 460.条件致病菌引起感染的条件之一是:

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 .B.正常菌群的遗传性状改变 C.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 D.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 E.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 461.接种环直径一般为

A.1~2㎜ B.2~3㎜ C.1~3㎜ D.2~4㎜ E.3~4㎜ 462.细菌分解胱氨酸(半胱氨酸)后,用于鉴别细菌的代谢产物是 A.乙酰甲基甲醇 B.二乙酰 C.硫化氢 D.吲哚 E.NH3 463.通常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属于生物安全几级实验室 A.BSL-1 B.BSL-2 C.BSL-3 D.BSL-4 E.BSL-5 464.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是

A. 水 B. 碳源、氮源 C. 生长因子 D. 无机盐 E. 以上都是 465.获得纯种细菌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将标本

A.穿刺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 B. 研磨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C. 分区画线接种于固体平板培养基培养 D.连续涂布于固体平板培养基培养 E.蛇形画线接种于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 466.干烤灭菌的最适温度和时间是:

A.160~170℃2h B.100℃30min C.121.3℃15min D.80~100℃2h E.60~70℃2h 467. 药敏试验细菌的培养时间一般为

A.16~18h B.6~8h C.18~24h D.24~48h E.3~6h 468.与LPS作用无关的是:

A.发热反应 B.休克 C . DIC D.骨骼肌痉挛 E.白细胞反应 469.最先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 B.巴期德 C.弗莱明 D.科赫 E.李斯特 470.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的物质有:

A.外毒素 B.内毒素 C.类毒素 D. A+B E. A+C

471. 细菌生长繁殖中所需营养物质,其中葡萄糖、淀粉、甘露醇等属于哪一类物质 A. 碳源 B. 氮源 C.无机盐类 D.维生素类 E. 生长因素类 472.下列那种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细菌 B.衣原体 C.支原体 D.病毒 E.立克次体 473.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A.荚膜 B.异染颗粒 C.鞭毛 D.菌毛 E.芽胞 474.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不同主要是

A.单细胞 B.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在人工培养基能上生长 D.有细胞壁 E.对抗生素敏感 475.关于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稀释法,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稀释法所稀释的是抗菌药物 B.稀释法包括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 C.稀释法测定的是抗菌药物对细菌的MIC值 D.MIC即为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小浓度 E.MIC即为能杀灭细菌生长的最小浓度 476.WHO 推荐的定性药敏试验方法是

A.纸片扩散法 B.常量肉汤稀释法 C.琼脂稀释法 D.微量肉汤稀释法 E.Etest 法 477.关于质粒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 13 页,共 21 页

A.质粒是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 B.质粒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 C.质粒可以丢失 D.质粒是细菌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结构 E.某些细菌的耐药性与质粒有关 478.去除热原质的最好方法是

A.蒸馏法 B.高压蒸气灭菌法 C.滤过法 D.巴氏消毒法 E.干烤法 479.下列描述的微生物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个体微小 B.分布广泛 C.种类繁多 D.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E.结构简单 480.血培养时成人一般每次采集3~10ml,最佳采血量是 A.3~3ml B.3~6ml C.8~10ml D.5~8ml E.5~10ml 481.用革兰染色,革兰阴性菌染成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黄色 E.灰色

482.以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时.常采用的接种方法为

A.平板分区划线法 B.平板连续划线法 C.平板涂布法 D.倾注平板法 E.根据不同细菌,选择以上任一种 483.进行半固体培养基的细菌接种,不需要:

A.酒精灯 B.培养基 C.菌种 D.接种环 E.接种针 484.细菌形态和生理活性比较典型的阶段是

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增殖期 485.G-菌细胞壁的组成成份中不包括

A.外膜 B.磷壁酸 C.脂多糖 D.肽聚糖 E.脂蛋白 486.关于细菌L型,下列哪一项是错的

A.细菌L型是遗传变异的细菌 B.细菌L型是细菌失去细胞壁所形成的细胞壁缺陷型 C.细胞壁缺陷主要是肽聚糖的缺陷 D.细菌L型在脱离诱导剂后可回复为原来的细菌 E.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能损害细菌细胞壁而形成细菌L型

487.关于细菌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一般具有细胞壁 B.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C.有成形的细胞核 D.无核膜无核仁 E.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界 488.不属于细菌代谢产物的物质是

A.色素 B.毒素 C.热原质 D.抗毒素 E.维生素 489.造成菌群失调的原因是:

A.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 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 C.正常菌群与其他微生物的接触 D.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 E环境因素明显改变正常菌群的耐药性 490.抗吞噬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菌毛 491.抗酸染色法的染色程序是

A.5%苯酚复红加温染色5min→3%盐酸酒精褪色→吕氏亚甲蓝复染1min B.3%苯酚复红加温染色5min→5%盐酸酒精褪色→吕氏亚甲蓝复染1min C.5%苯酚复红加温染色1min→3%盐酸酒精褪色→吕氏亚甲蓝复染5min D.3%苯酚复红加温染色1min→5%盐酸酒精褪色→吕氏亚甲蓝复染5min E.吕氏亚甲蓝复染加温染色1min→5%盐酸酒精褪色→3%苯酚复红加温染色1min 492.关于分区画线分离法,错误的是

A.适用于杂菌量较多的标本 B.一般分为四个区,将标本均匀涂布于第一区 C.自第二区开始,各区内依次进行连续划线 D.每一区划线均接触上一区的接种线1~2次 E.接种前以及接种完毕后,接种针要灭菌 493.大肠埃希菌的靛基质试验时阳性,请问靛基质是细菌分解什么物质 A.葡萄糖 B.色氨酸 C.尿素 D.半胱氨酸 E.枸橼酸盐 494.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二分裂 B.孢子生殖 C.复制 D.有丝分裂 E.配子生殖 495.检验培养基质量的基本项目包括

A.无菌检验 B. 效果试验 C. 培养基的颜色 D.培养基外观 E. 无菌试验和效果试验 496.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入血,但其毒素入血而引起全身症状的是

第 14 页,共 21 页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脓毒血症 D.败血症 E.病毒血症

497.细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感染,其作用能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使血浆发生凝固,请问这种酶是

A.透明质酸酶 B.血浆凝固酶 C.过氧化氢酶 D.胶原酶 E.链激酶 498.有助于细菌在组织间扩散的物质是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透明质酸酶 E. K抗原 499.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核心多糖 D.核心多糖和脂多糖 E.类脂A 500.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为:

A.200nm B.220nm .245nm D.265nm E.280nm 501.下列哪种方法可分离出单个菌落

A.分区划线 B.穿刺接种 C.点种 D.用液体培养物涂布接种 E.液体接种 502.在临床细菌学检验中,含菌量较多的标本如粪便,接种方法适宜用

A.平板倾注培养法 B.平板连续划线法 C.平板分区划线法 D.斜面接种法 E.半固体穿刺接种法 503.关于正常菌群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生物拮抗作用 B.具有营养作用 C.促进机体免疫 D.与生长和衰老有关 E.对人体无害,任何情况下均不致病

504. 关于热原质,错误的叙述是:

A.大多由革兰阴性细菌产生 B.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 C.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D.高压蒸汽灭菌可被破坏 E.吸附剂及特殊石棉滤板可除去液体中大部分热原质 505.“菌落”是指

A.不同种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B.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C.一个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D.一个细菌细胞 E.从培养基上脱落的细胞

506. 下列不属于细菌生化反应试验的是: A.糖发酵试验 B.外斐反应 C. V—P试验 D.靛基质试验 E.甲基红试验 507.溶原性转换:

A.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DNA片段 B.由性菌毛介导 C.由毒性噬菌体参与 D.由温和噬菌体参与 E.由R质粒参与

508.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线照射 B.干烤灭菌法 C.间歇灭菌法 D.煮沸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 509. 克氏双糖铁中的指示剂为: A.酚 红 B.中性红 C.中国蓝 D.溴麝香草酚兰 E. 酸性复红 510.S-R 变异是指

A.菌落变异 B.培养特性变异 C.耐药性变异 D.抗原性变异 E.毒力变异 511.1.非细胞型微生物是

A.支原体 B.放线菌 C.衣原体 D.细菌 E.以上都不是 512.下列对细菌物理性状表达错误的是

A.在中性环境中细菌菌带负电荷 B.细菌体积小,表面积大 C.细菌细胞为办透明体 D.细菌细胞壁有半透性 E.细菌带电现象与抑菌和杀菌作用无关

513.关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 B与生俱来,人皆有之 C对某种细菌感染有针对性 D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E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 514.判断达到灭菌效果的指标是

A.杀灭细菌的芽孢 B.杀灭细菌的繁殖体 C.使细菌失去荚膜 D.破坏细菌鞭毛 E.破坏细菌质粒 515.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需要采用

第 15 页,共 21 页

A.荧光显微镜 B.暗视野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普通光学显微镜 E.相差显微镜

516.化脓性球菌侵入血液以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扩散至其他脏器,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称为: A. 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病毒血症 517.下列为选择培养基的是

A.KIA琼脂培养基 B.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 C.蛋白胨水 D.SS琼脂培养基 E.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518.细菌细胞壁的基本成份是

A.N-乙酰葡萄糖胺 B. N-乙酰胞壁酸 C.脂多糖 D. 粘肽 E.磷壁酸 519.细菌芽胞所特有并与高度耐热性有关的化学成份是 A.核酸 B.粘肽 C.磷脂 D.多糖 E.吡啶二羧酸 520.普通培养基、手术器械灭菌可采用

A.煮沸 B.流通蒸汽灭菌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E.以上都不对 521.革兰染色所用试剂的顺序是

A.稀释复红-碘液-酒精-结晶紫 B.结晶紫-酒精-碘液-稀释复红 C.结晶紫-碘液-酒精-稀释复红 D.稀释复红-酒精-结晶紫-碘液 E.稀释复红-结晶紫-碘液-酒精

522.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的过程,称为: A.接合 B.转化 C.转导 D.溶原性转换 E.质粒转移 523.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 A.转导 B.转化 C.接合 D.突变 E.溶原性转换 524. 玻片凝集试验常用于下列哪种细菌的分型鉴定

A.伤寒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肺炎链球菌 E.以上均可 525.杀菌效果最好的酒精浓度为:

A.50%~60% B.70%~75% C.80%~85% D.90%~95% E.纯酒精 526.与致病性无关的代谢产物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侵袭性酶 D.热原质 E.细菌素 527.下列不属于微生物作用的是

A.用于制备抗生素 B.生命活动中能产生大量的O2 C.引起感染 D.为人类提供维生素K E.引起实验室污染 52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筛选试验的抗菌药物,不包括以下哪种 A.头孢唑林 B.氨曲南 C.头孢他啶 D.头孢噻 E.头孢曲松 529.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是:

A.干烤 B.焚烧 C.高压蒸汽灭菌 D.紫外线杀菌 E.过滤除菌 530.菌毛可用于下列哪种显微镜观察

A.荧光显微镜 B.暗视野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普通光学显微镜 E.相差显微镜 531.革兰阴性细菌的脂多糖存在于

A.细胞膜上 B.细胞壁上 C.细胞质中 D.肽聚糖层 E.磷壁酸上 532.青霉素能抑制

A.磷壁酸的形成 B.蛋白质的合成 C.肽聚糖的合成 D.核质的复制 E.脂质的的合成 533.关于湿热灭菌法,不正确的是:

A.是最常用的灭菌法 B.在相同温度下,湿热杀菌效果比干热好 C.在湿热状态下,菌体可吸收水分使蛋白质易于凝固 D.湿热比干热的穿透力弱 E.蒸汽有潜热存在 534.90mm直径的平板最多可贴几张纸片 A. 3张 B.4张 C.5张 D.6张 E.7张 535.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代谢产物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色素 D.热原质 E.血浆凝固酶 536.紫外线常用于消毒

A.接种环 B.玻璃器皿 C.手术器械 D.实验室空气 E.培养基 537.“菌落”是指 :

第 16 页,共 21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