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 电化学及其应用(解析版)

2017-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电化学及其应用

1.[2019新课标Ⅰ]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

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

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生物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可知,左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MV+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V2+,电极反应式为MV+?e?= MV2+,放电生成的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H2反应生成H+和MV+,反应的方程式为H2+2MV2+=2H++2MV+;右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正极,MV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V+,电极反应式为MV2++e?= MV+,放电生成的MV+与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H3和MV2+,反应的方程式为N2+6H++6MV+=6MV2++NH3,电池工作时,氢离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 【详解】A项、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选用酶作催化剂,条件温和,同时利用MV+和MV2+的相互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可提供电能,故A正确;

B项、左室为负极区,MV+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V2+,电极反应式为MV+?e?= MV2+,放电生 成的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H2反应生成H+和MV+,反应的方程式为H2+2MV2+=2H++2MV+,故B错误;C项、右室为正极区,MV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V+,电极反应式为MV2++e?= MV+,放电生成的MV+与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H3和MV2+,故C正确;

1

D项、电池工作时,氢离子(即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故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原池原理的应用,注意原电池反应的原理和离子流动的方向,明确酶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2019新课标Ⅲ]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可以高效

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

????ZnO(s)+2Ni(OH)2(s)。 Zn(s)+2NiOOH(s)+H2O(l)????充电放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s)+OH?(aq)?e?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aq)?2e?

NiOOH(s)+H2O(l) ZnO(s)+H2O(l)

D.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答案】D

【解析】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强,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A正确; B、充电相当于是电解池,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阳极是Ni(OH)2失去电子转化为NiOOH,电极反应式为Ni(OH)2(s)+OH? (aq)? e? =NiOOH(s)+H2O(l),B正确;

C、放电时相当于是原电池,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负极反应式为Zn(s)+2OH? (aq)? 2e? =ZnO(s)+H2O(l),C正确;

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放电过程中OH? 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D错误。答案选D。

3.[2019天津]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比能量锌?碘溴液流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中贮液器可储存电解质溶液,提高电池的容量。

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a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