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氯气送至氯气用户,一部分氯气冷却后变成液氯,液氯用于包装或气化后送至成品氯用户,未被液化的尾氯送至盐酸工段做盐酸。湿氢气用泵抽入氯氢处理工序,经过洗涤、冷却送至氢气用户。液氯工段产生的尾酸与氯氢处理工序送来的氢气在盐酸工段合成生产高纯盐酸或合成工业盐酸。高纯盐酸返送至离子膜电槽工序[6]。 3.1.1盐水工段 1)化盐
将回收的二次蒸汽冷凝水和电解工段脱氯工序送来的淡盐水送入化盐桶,与用皮带运输机送来的精制盐一起制得粗饱和盐水。 2)一次盐水处理
粗饱和盐水首先经过折流槽除去杂质,然后进入澄清桶澄清。澄清盐水从澄清桶上部溢流进入贮槽供电解工段备用。 3.1.2二次盐水精制 1)板框过滤
一次盐水经助滤剂混合后由盐水泵不断送入板框过滤器,盐水中悬浮物和助滤剂一起被截留在滤布涂敷层上。 2)离子交换
过滤后的盐水送入离子交换树脂塔去除盐水中钙、镁离子。离子交换树脂塔有三台,两塔串联操作,另一台用盐酸和烧碱再生,再生酸碱废液中和后回灌至采盐井,不对外排放。 3.1.3电解工段 1)电解
第 8 页 共 48 页
二次精制后的盐水送入电解槽内进行电解,盐水浓度降低并产生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淡盐水和氯气分离后,氯气进氯气总管,淡盐水进淡盐水槽。氢气和氢氧化钠分离后,氢气进氢气总管,碱液则流入烧碱贮槽。 2)淡盐水脱氯
电解来的淡盐水送到脱氯塔,塔顶用真空泵抽真空,使溶解在盐水中的氯气逸出进入氯气系统,脱氯后淡盐水中微量游离氯用药剂除去,不含游离氯的淡盐水返回化盐工段化盐。 3.1.4氯气处理
从电解工段来的湿氯气经水洗冷却塔水洗冷却后,依次进入一、二钛冷却器,分别用冷却水将氯气冷却,从而将氯气中的大部分水脱除。冷却后的氯气再经填料塔和泡罩塔,通过与浓硫酸充分接触进行干燥。最后将干燥脱水后的氯气经氯压机加压送往下游气氯用户或液氯工段。 3.1.5氢气处理
从电解工段来的氢气经水洗冷却塔冷却后用水环真空泵送至用氢装置,多余的氢气高点排空。 3.1.6氯气液化
来自氯气处理工段的干燥氯气进入氯气冷冻机,将氯气冷凝为液态,经冷凝后的液氯进入气液分离器,分离后的液氯进入液氯计量槽,再装瓶外售。 3.1.7尾气处理
尾气处理为填料塔三塔串联吸收,电解工段、氯气处理工段等处的事故氯
第 9 页 共 48 页
气依次进入吸收塔底,塔顶部用烧碱溶液喷淋,吸收氯气,制成次氯酸钠,保证排空气体不含氯气。 3.1.8液碱蒸发
从离子膜电解槽来的碱液通过一效进料预热器预热后依次通过一效蒸发器及分离器、二效蒸发器及分离器、三效蒸发器及分离器蒸发浓缩得到产品碱液,产品碱液再依次通过二效预热器、一效预热器和成品冷却器逐步冷却后送入储罐。
3.1.9高纯盐酸
来自液氯工段的氯气与氯氢处理工段送来的氢气进入三合一合成炉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再用稀盐酸吸收得到产品盐酸流入高纯盐酸贮罐。剩余的氯化氢进入尾气吸收塔,用纯水吸收为稀盐酸后进入三合一合成炉作吸收剂用。尾气吸收塔中的不凝气体用水喷射泵抽走。
3.2生产中的有害因素
3.2.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 有毒物质,如铅、汞、氯、一氧化碳、苯、有机磷农药等; 2)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1)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等; 2)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3) 噪声、振动;
第 10 页 共 48 页
4)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射频辐射、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 5) 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3.2.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 心理性职业紧张;
3)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
适应等;
4) 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 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2.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将有毒与无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里; 不合理生产过程所引起的环境污染。
3.3职业危害辨识控制的意义
作业场所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从业者的健康会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可以导致职业性疾病或损伤。
识别职业性有害因素及职业病是职业卫生工作的基本步骤之一,是进行危害性评价、采取控制策略以及规划优先措施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通过识别和控制职业病有害因素,不仅能够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而且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如在焦化厂粗苯精制项目中,通过预先辨识可以确定其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的类别,确定何种环境下存在何种有害物质,以及对人体造成
第 11 页 共 4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