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是最难把握、最难捉摸的东西。但也并非是绝对体察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反省,体会民族心理素质是什么。
然而我们最可以通过仔细观察与揣摩一个民族的行为方式,直接体会到这一民族的心理素质是什么。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从属的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行为方式,在这些民族行为方式中,就包含着大量的民族心理素质的信息。
民族的经济生活方式(包括生产活动、日常起居生活)、风俗习惯与禁忌制度、日常礼仪(包括婚丧嫁娶)、宗教礼仪与宗教活动方式,都堪称是该民族的行为方式,都受民族心理素质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不在,贯穿于人们一切行为中。
第二节 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
方式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般性的民族特征而言,回族没有自己独有的地域、独有的经济生活、独有的语言,但是回族却并没有如同其它类似的民族一样被同化了,或自行退出历史的舞台,回族依然兴旺发达、朝气蓬勃地活跃在中国的大地上。中国是一个汉民族为主导的大国,在这样一个汉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回族穆斯林要保持自己的民族传统,要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还要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必须有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互相护持、互相照应。回族的聚居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但是仅此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一种凝聚民族情感的粘合剂。回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千千万万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共同信仰,在此基础之上
5
构建起完整的民族心理素质系统。回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甚至历经无数次磨难而顽强地生存下来、发展壮大,其主要因素,便是表现在它的强烈而特征鲜明的民族心理素质上。回族的发展模式,对于传统民族理论学关于民族形成的特征观点,都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回族的民族心理素质,是一种比较于回族外形装束、民俗习惯更深邃更内在的东西,是一种富有生气的可感知而不易捉摸的精神气质,是一种极为张扬的然而又是无法透视清晰的东西。
一、回族心理素质的特征性
由于回族文化特性使然,决定了回族心理素质特征十分鲜明。 1.回族的民族意识。
回族心理素质富有积极色彩,回族的民族意识,充满了高尚情操,高扬着凛然正气,它是在特定的生活生产方式、社会历史条件和生存逆境下形成的。由于这一缘故,回族对于本民族的生存问题极为敏感。换言之,回族具有强烈的民族生存意识,对于民族的基本权利十分计较。
回族的民族诸意识中,还突出地表现为回族的自识意识与他识意识——即清晰地划分本民族与他民族之间的界限意识非常强烈。 回族的自我意识最强烈,这种自我意识是回族穆斯林“成员对本民族和其它民族的交往的自主性、整体性、生产生活方式、习俗观念、行为方式等诸方面,以及个体的民族相属性的认知结果”。共同的民族意识,使得回族群体当中穆斯林之间具有天然的亲和力。而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政治上的歧视与压迫,使回族中的这种民族亲和力愈加强
6
烈、突出。换言之,正是外部的强大生存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回族的民族凝聚力。假如没有千百年来的屡遭挫折与磨难,回族也许早已在安逸中消失,也许早已融合于其它民族之中了。从反面强化着回族的发展,这恐怕是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尤其是清代康熙、咸丰、同治皇帝以及左宗棠之流所始料未及的。 2.回族的民族气质。
回族的民族气质,称得上是“多血质”的,具体可以概括为“宽广豁达的胸怀,真挚质朴的情感,坦诚率真的表达方式”。在西北地区,回族的民族气质比较敏感,反应迅速,感情比较外向,开朗、纯真、质朴,有时近于天真,较少城府,最不善于八面玲珑。 3.回族的民族性格。
回族的民族性格中,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表现于回族的民族个性极强、民族自尊心极强。最初入居中国的回族先民中多为行伍出身,早年多习惯于军旅生涯,随军征战,尚武崇武,尤其崇拜英雄主义,故而中国的回族穆斯林很早便形成了勇敢无畏的民族性格。“吾回民素性忠勇,尤复不畏强暴”;“(西北回民)其群居之处??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