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环境经济效应研究

5.4能源消费环境性评价 ................................................................................................... 16

5.4.1大气环境 ............................................................................................................ 16 5.4.2生态环境 ............................................................................................................ 16 5.4.3人居环境 ............................................................................................................ 17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18

6.1结论 ................................................................................................................................. 18 6.2讨论 ................................................................................................................................. 18 第七章 研究展望 ........................................................................................................................... 19

7.1不足 ................................................................................................................................. 19 7.2展望 ................................................................................................................................. 19 参 考 文 献 ................................................................................................................................... 20 致 谢............................................................................................................................................. 21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人类从原始时期到现代社会,历经三次能源革命,每一次能源的变革都带来人类社会的跨越式发展[1]。能源的变革,标志着工业文明的进步,同时也带来加工制造业的大洗牌,不能及时改变的,必定会被淘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全球能源消费量不断上升,特别是近二十年,年增长率居高不下,其中增长最为迅速的,非石油莫属。可见,能源对于当今社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生活用能,在农村地区缺乏有效供给成为当今我国“三农”问题的头等大事。然而,长久以来,我国农村生活能源短缺以及能源纸质化问题突出,山民们靠山取材,这种依靠焚烧秸秆、薪柴等初级能源消费行为不仅花费时间长,产生效益少,更影响农民收入水平。对于外部环境而言,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森林植被破坏,造成土地可承受力降低,生产力下降,陷入贫困怪圈。另外,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人们对于农村生活用能的需求也在大范围增长,越贫困越需要能源来维持生计,就会进行越多的毁灭性能源消费,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急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打破这一恶性循环。 1.1.2研究意义

从长远来看,农村能源问题是重要战略问题,逐步保障农村能源充分供应,扩大市场规模降低能源价格,能源结构优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3]。以农村能源问题为突破口,从大局来认识和破解农村问题,对于推动“三农”问题的缓解以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现状的调查以及存在问题阐述,对比分析近年新出现的能源结构转型特征,从能源获取度、经济测度、家庭特征等因素入手,科学地推测出新特征带来的新效益。

现实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农村生活能源的消费结构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直接会造成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这些变化,影响着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协调

1

发展,甚至对我国整体的能源战略造成影响。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得能源问题越发突出,世界各国也越发重视能源安全。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成为各国解决能源问题关键。近年来,国际上也开始注重农村能源问题,代表性的机构有:联合国环境能源规划署、气候和可持续发展合作中心等,主要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能源规划和环境政策;The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NREL),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是美国国家能源部研究实验室,目前的研究包括光电作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等等;N.H.Ravindranath等人利用统计数据,估算了印度薪柴、作物秸秆、畜粪等资源潜力,指出生物质能数量巨大,应加强能源转换技术研究;Wolde Ghiorgis 等人以埃塞俄比亚为例,分析了可再生资源对农村发展的作用。 1.2.2国内研究综述

在这一背景下,针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方面,闫丽珍等人认为,当前我国农村生活用能消费水平低,能源结构落后,不合理的能源利用方式不仅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并带来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生态[4]。王效华指出,我国农村能源消费以生物质能为主,随着农村收入水平的提高,未来的消费结构可能会出现更加多元化的特征[5]。邓可蕴表明,随着能源基础设施的完善与经济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农村商品性能源的消费比例逐步增加[6]。

对于农村生活用能构成转变的影响因素方面,叶依广、李广存发现农民生活能源消费行为的转变受到经济状况、家庭结构以及能源获取度的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收入水平是关键[7]。翟辅东指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储存开发条件、社会基础设施供应、历史文化因素以及地理环境等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换的影响[8]。王效华研究了农村消费水平与人均收入水平关系密切,且成正相关[9]。

2

1.3研究数据与方法

1.3.1数据来源

(1)资料检索。本文的大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和图书馆的数据资料检索,主要包括政府官方资料记载,相关文献研究资料记载和前人的调研报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有数据来源均翔实准确。

(2)实地调研。对于一些无法检索到的数据资料和一些来源模糊需要进一步证实的资料,笔者又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了当地的居民,并对当地政府进行了求证,以确保资料的真实可靠。 1.3.2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通过资料检索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得了皖西大别山区农村生活用能现状,新能源普及情况等的一手资料,整理后进行细致的分析,为论文提供初步的研究方向和结论。主要分为实地调查法与社会调查法。笔者于2014年3月中旬在皖西大别山区附近的霍山县境内向村民发放问卷,共计1000份。

(2)案例分析法。根据国内外现有的案例,再结合皖西大别山区的具体信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提出解决的方法。

(3)历史资料的收集。通过对皖西大别山区的地方县志以及古籍善本等的翻阅查询,了解皖西大别山区的发展历史,追根溯源,再结合现阶段具体发展情况,提出最佳方法。

(4)GIS空间分析法。综合运用ArcGIS、MapInfo等软件,广泛获取有关皖西大别山区地理区位、生物质能源分布、农户住区分布等基础数据,采用叠加分析,最佳路径分析,得出结论。

(5)结构转换法。农村生活用能结构是指我国农村生活消费中各种不同能源之间的比重。为了科学准确地分析我国农村生活用能结构转换的变动过程,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学中结构转换分析的K值方法,在此定义的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转换测度方法如下: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