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新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及探究 学案八 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专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 学案八 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专题突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的一般过程,学会设计和分析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方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的探究与实例分析,总结归纳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的思路与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的分析,体会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的思路,实践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的过程,建立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观念,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进一步形成整体与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审题、答题能力培养。 2.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解题流程。 【考情分析】

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是高考热点,物质制备主要以气体、无机物、有机物的制备为载体,考查学生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基本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条件的控制、产率的计算;而性质的验证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过程中包括对物质性质的预测,2017·课标全国Ⅲ卷26题对绿矾的性质进行探究,2016·课标全国Ⅱ卷28题对Fe和Fe的性质进行探究;2016·课标全国Ⅲ卷制备CaO2等,是近几年新课标考试的热点题型。

1.涉气类实验装置 (1)常见气体制备装置

反应装 反应装置图 置类型 ①试管要干燥; 固、固 加热型 O2、 ②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 NH3等 ③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再固定加强热 适用气体 操作注意事项 2+

3+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 固、液加 Cl2、 热型或液、 HCl等 液加热型 ①烧瓶加热时要隔石棉网 ②反应物均为液体时,烧瓶内要加碎瓷片(或沸石) ①使用长颈漏斗时,要使漏斗下端插入固、液不 H2、CO2、 加热型 SO2、NO、 或液、液 NO2等 不加热型 ③使用分液漏斗既可以增强气密性,又可控制液体流速 (2)气体的收集装置

体反应,且气体不溶于水; ②启普发生器只适用于块状固体和液液面以下;

(3)气体的定量测定装置

(4)可作为冷凝或冷却的装置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

(5)防倒吸装置

2.涉气类制备实验操作流程

3.涉气类制备实验先后顺序

(1)装配仪器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2)加入试剂时:先固后液。

(3)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后点酒精灯。

(4)净化气体时:一般先除去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后除去无毒、无味的气体,最后除水蒸气。

(5)防倒吸实验:往往是最后停止加热或停止通气。 (6)防氧化实验:往往是最后停止通气。 4.制备与性质验证实验中需考虑的7大因素

(1)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 (2)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

(3)防吸水(实验取用和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如NaOH固体应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4)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冷凝管等)。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 (5)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

(6)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也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 (7)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等。

考点指导1 以气体制备为主线的物质制备与性质验证

【典例1】 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产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3S(s)+2H2O(l)(Ⅱ) △

S(s)+Na2SO3(aq)=====Na2S2O3(aq)(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________,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

D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E中为________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_______。 a.蒸馏水

c.饱和NaHSO3溶液

B.饱和Na2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